中国出口和溢出反通胀:三种情景

中国出口和溢出反通胀:三种情景

阿利斯泰尔·迪耶普

伊万·弗兰克维奇

刘觅

《欧盟Vox》

2024年6月27日

中国正在经历制造业信贷的高速增长,出口价格正在下降,其全球商品出口份额显著增加。本专栏评估了中国对美国和欧元区的潜在溢出效应。在信贷推动制造业繁荣的情况下,中国需求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将略微推高美国和欧元区的通胀。相比之下,如果中国国内需求下降被出口补贴所抵消,则意味着显著的反通胀溢出效应。将这一情景扩展到假设除欧元区以外的所有经济体都以贸易壁垒作为回应,那么对欧元区通胀的影响甚至更大。

中国苦苦挣扎的房地产行业已被确定为该国增长前景的关键风险,鉴于该行业正在进行调整,预计未来三年中国的增长将逐渐放缓(IMF 2024年)。然而,由于支持性政策措施,制造业一直在扩张,尽管库存水平高企,产能利用率不断下降,但信贷仍在流动。此外,中国的出口市场份额(按数量计算)仍高于大流行前的水平。最初,这是由于中国在大流行期间需求的产品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尽管这些与大流行相关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有所逆转,但自2023年初以来,中国的全球市场份额增长了约18%,而其出口价格进一步下降。在几个关键行业,如汽车行业,中国已成为净出口国。这将中国与美国和欧元区区别开来,美国的市场份额已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而欧元区尚未完全弥补自2020年以来的市场份额损失。

中国在出口方面的强势也可能与其大量使用补贴有关。经合组织(2023)提供了对中国出口补贴的估计,发现它们占工业企业收入的3%(包括间接补贴),远远超过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0.2%)。这种出口补贴大大增加了G20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出口。这引起了中国贸易伙伴的担忧,他们担心这些补贴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以促进出口,弥补国内需求的疲软。自2015年以来,美国、日本和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如印度)减少了从中国进口的份额,而欧元区的份额却有所增加,这给贸易相对开放的欧元区经济带来了额外的风险,即受到中国补贴出口的不成比例影响。然而,作为共同贸易伙伴,从中国进口到美国的减少可能夸大了两国双边贸易的减少,如墨西哥和越南。越来越多地充当中介,以避免双边关税。

在我们的分析中,我们考虑了三种情景:(1)中国通过对制造业的信贷支持实现更高的增长,从而随着出口变得更便宜而提振国内外需求;(2)由于住宅行业的急剧下滑,中国国内需求的减少部分被补贴支持下的出口增加所抵消;(3)与第二种情况类似,但假设除欧元区以外的所有经济体都提高了针对中国的贸易壁垒,以回应中国的出口补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将专注于通过增加对欧元区的出口来促进增长。

在所有考虑的情景中,中国出口价格的下降通过最终和中间进口对欧元区和美国的进口价格产生直接的下行影响。它们还通过竞争力渠道抑制了欧元区和美国的对外需求,因为这两个经济体的贸易伙伴将进口需求转向了中国。此外,还有一个国内支出转换渠道,即国内消费者替代从中国进口的更便宜的商品。这进一步减少了对国内企业产品的需求,由于劳动力需求和工资下降,对生产者价格造成下行压力,从而对通货膨胀造成下行压力。最终,服务价格也会受到较低工资和中间投入成本的影响。对中国商品需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全球需求和商品价格,从而也会传导到欧元区的通胀。

在信贷推动的制造业繁荣情景中,GDP和通胀对欧元区和美国的影响是积极的,但相对较弱。就GDP影响而言,中国出口价格下降对竞争力的不利影响,导致欧元区和美国国内生产和国外需求的减少,被来自中国的更高需求所抵消。同样,非能源进口价格下降的影响被油价上涨和需求增加(两者都是由于中国需求增加)所抵消,而溢出效应对美国和欧元区的通胀略有积极作用。这些结果反映了Barcelona等人(2022年)和Akinci等人(2024年)的研究结果,他们也研究了中国信贷增长驱动的扩张。

在第二种情况下,由于国内需求疲软和出口补贴,中国确实可以出口反通胀。在这种情况下,出口补贴对通胀的抑制作用,由于中国经济陷入低迷,美国和欧元区的全球经济活动和外国需求下降,加剧了这种抑制作用。美国的外国需求下降更为强劲,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全球经济低迷引发的避险效应,美元会升值。美国的非石油进口价格通胀降幅高达70个基点,欧元区降幅略小(因为以美元计价的进口价格以欧元计价的降幅较小)。中国需求下降和出口价格下降的复合效应,对欧元区和美国的实际GDP和通胀都施加了下行压力。因此,到2025年,对欧元区增长的影响估计为0.17个百分点,仅略高于美国的0.13个百分点。与美国相比,欧元区更大的贸易开放对其GDP的拖累更大。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美元升值意味着对美国出口的额外拖累。假设货币政策是外生的,到2025年,这两个经济体的消费者价格通胀率将降低约20个基点。对美国CPI通胀的影响与对欧元区的影响相似,因为美国对中国进口的间接敞口仍然大于之前审查的直接敞口。

第三种情况是国内需求疲软、出口补贴和不对称报复,这将对欧元区经济增长产生最大的负面影响,到2025年欧元区经济增长将下降0.3个百分点,因为中国的廉价出口主要集中在欧元区,从而挤占了其国内生产。由于贸易转向欧元区,美国也受到了负面影响,因为后者受益于从中国进口的更便宜的投入。同样的效应有助于缓冲廉价中国出口对欧元区GDP的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欧元区消费者价格通胀将下降近40个基点。

按传导渠道对欧元区通胀影响的分解表明,贸易联系在第二种情景和第三种情景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而金融联系则不那么重要。在第一种情况下,油价相对于基线上涨2.5%,而在其他两种情况下,价格下跌幅度相似。总体而言,油价变动对欧元区的通胀溢出效应贡献了10个基点。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中国通过扩大出口补贴来对抗疲软的国内需求,中国确实可以向美国和欧元区输出通缩压力。相比之下,信贷驱动的制造业繁荣可能会产生更为温和的影响。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报告的结果与总体经济影响有关。在美国和欧元区,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影响可能不同,因为中国的增长政策可能侧重于特定的制造业,尤其是电动汽车以及电气设备和机械的生产。

作者注:本专栏不应被报道为代表欧洲央行的观点。本文仅代表作者的观点

原文标题是:China exports and spillover disinflation: Three scenarios

VoxEU是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政策门户网站,成立于2007年6月,旨在促进“主要经济学家基于研究的政策分析和评论”

(本文有三个附图被省去)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