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要用关税替代所得税,有什么应对之策?

目前特朗普的税收政策陆陆续续公布了,先看看几个已经公布过的:

将企业所得税税率从21%降到20%

把2017年即将到期的《减税和就业法案》中的遗产税减免永久化。

对大型私立大学捐赠基金征税。

考虑用关税来替代个人所得税。

免征小费所得税。

对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征收普遍性关税。

对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商品征收60%的关税。

500

对于其他项目其实都是老生常谈了,唯独对那个“用关税来替代个人所得税”这个政策,我表示很有兴趣。如果特朗普真的能上台,且真的施行了,那无疑是现代税收革命。

如果纯粹从税收的数字来计算,个人所得税和关税之间的差距有点大,美国个人所得税的收入是关税的27倍,还有一个问题是税基的问题,全美个人收入15万亿,纳税2.2万亿,平均税率14.9%,而2021年进口总额3.4万亿,其中货物进口2.8万亿,关税收入为800亿,平均税率2.9%

如果要把关税的收入提高到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如果用到今天,可能需要对商品进口加征70%的关税,不过这样的话可能美国的通货膨胀能翻到天上去。

这几年中国商品依然是以各式各样的方式出口,这个和我之前的判断一致,即:未来大方向是扶持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然后出口中间产品。

目前我国和发达经济体目前有结构性矛盾,而且根本无法解决,现在正在和欧盟的贸易谈判几乎和当年美国如出一辙,即:欧盟卡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而我国卡欧盟的农产品,让人实在闹不清到底谁是发达国家,谁是发展中国家。

前段时间德国企业对华表达善意是有原因的,因为大众在中国有不少厂子,他们也不想有过高的关税,实际上这几年大众不断地把中国产的汽车反手倒到欧盟,利用我国的低成本而在欧盟赚高利润,上次有一家叫布鲁德尼贸易公司想来串货,搞了22辆ID6,立即被大众给扣下来了,大众要求汉堡法院没收并销毁这22辆由上汽大众生产ID.6X,还要求布鲁德尼自行承担每辆车 15,000 欧元的销毁费用,可见大众心里对这块是心知肚明的。

我们假设如果特朗普上台,并且真的实施了这些政策----你不能排除这种做法,毕竟特朗普当年上台的时候说要加关税,大家也觉得不可能,后来也就加了,然后全球贸易倒退,既然发生过一次,不排除第二次。

航道问题

如果特朗普以关税来替代所得税,那么美国对外进出口贸易肯定要大大减缩,换言之,对外贸易对于美国来说,变得不再重要,美国是希望实现自给自足。

可是目前美军在世界各地都有驻军,尤其是关键航道上,比如说新加坡的美国海军基地,早先在美国主导下的国际贸易之下,美国有动力去保护航道,如果美国对外贸易萎缩,美国对外保护航道的兴趣就会大为减缩。

尽管美国不可能一下子就开始往回撤美军基地,问题是你想想这个趋势。

想想当年大英帝国,自布尔战争打完后,英国就不停地开始回缩,美军2021年自阿富汗撤军,这其实是很明显的信号,有可能阿富汗的撤军不光是一个。

我觉得还是要考虑这个风险的,一旦美国不管航道了那么就会产生两个后果,一个是好的,一个是坏的。

好的后果:美军彻底不管航道了,反正对美国来说,对外贸易都减缩了,他还花那心思在乎什么航道问题?尚若如此倒还好说,要么附近大国接管航道,要么国际共管,签署一个协议,当然最有可能是大国和其他国家签协议进行分区管辖。

如果是这样,就牵扯到出钱问题,很显然,谁更依赖航道,谁就得多出力,谁更依赖?我觉得要做好心理准备。

坏的结果:美军从维护航道的力量,变成了破坏航道的力量,这不是不可能的,任何问题,比如说俄乌战争恶化,乌克兰要输了,美国要求中国不再和俄罗斯贸易,不同意就封锁马六甲,亦或者因为台湾问题,美军封锁马六甲,这都是有可能的。

哪怕现在根本没打起来,《乔治敦国际事务杂志》就在去年12月份就公开挑明了,他们写一份《克服马六甲困境的困难》,说了美国海军和印度海军可能会封锁航道的问题,印度倒是不担心,但是美国海军的问题是切实存在的。

我国海军实力虽然这几年有了不小的增长,但是封锁的问题还是没有完全解开,而且这还不光牵扯到海军实力的问题,还牵扯到海外驻军的问题,中国海外驻军迟早被提上日程。

我国由于过去的传统思潮的影响,每一次谈到驻军的问题,就要说到“帝国主义”什么的,现在是得改改,很多国家,尤其是中东国家,他们高价买武器的原因,就是希望你去驻军,你不驻军他买你武器干什么?举个例子,沙特,你给他F35他也赢不了胡塞,这和F35没什么关系。

当然,陆运这个后背手留着,留的好啊,中欧班列实在太重要的,当年在建的时候,很多人一直嚷嚷着:陆运比海运贵多了!划不来云云,你用不到的时候你觉得贵,等你用到了,你就不会觉得贵了。

贸易顺差问题

如果美国大规模提高关税,那就意味着美国的彻底闭关锁国,那么我国的出口问题立即就会凸显出来。

目前我国对于绝大部分国家都是顺差,根源其实还是汇率过低,或者是他国汇率过高,其实就是一码事,不管是电子产品,汽车,或者其他方面都是如此,我国进口的不多,出口的太多,目前也是一大阻碍。

很多人非常喜欢谈顺差,一谈顺差就是赚钱,一谈逆差就是赔钱,其实想想,不管是顺差还是逆差,都是在美元体系下的顺差逆差,如果是印度那个发展阶段,谈这个还有点意义,而在我国现阶段,谈这个有什么意义?

这个问题比较难解决,而且这个难解决还挺奇葩,不是像其他国家一样是由于缺乏外汇,而是缺乏足够优质的工作岗位,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我国不是工厂的工人太少了,而是工人太多了,不是直播的人太多了,而是直播的人太少了。

服务业占比太低,而服务业才是真正的就业大户。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国发展太快,快到一代人压根还没消失,他们残存着过去物资匮乏的记忆,而我们这一代迅雷不及掩耳的从物资匮乏过渡到了物资剩余,很多人都不知道现在出口的商品多便宜----便宜到直接扔水里,完全就是浪费我国的人力物力。

这要做的事情还挺多,一个是扭转我国目前的过度工作的行为,例如落实五天八小时工作制,减少劳动,提高出口品的价格----不用担心伤害到竞争力,实际上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的商品,不是我国商品和他国商品竞争,而是我国商品和我国商品的内卷。

那些拿高工资,在上面卷的,比如说搞人工智能之类的,那就不要去管他,他们爱卷就卷,一年拿那么多钱,不卷干什么?

落实劳动法我觉得差不多也到时候了。

另外一个潜在的问题---高科技带来的失业问题,比如说无人驾驶。

这个问题会随着时间变得越来越严重,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特别害怕落后,因为落后=挨打,而且还真的是挨过打的,所以不管什么技术在我国从来没有因为社会问题受到哪怕一点点的阻碍,我在武汉都看了不少无人驾驶的车子乱跑了。

说个大家不相信的:武汉的无人驾驶车子都会加塞了,你敢信?

这个恐怕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只能希望未来的服务业能放宽一些,娱乐项目更多一些,把人工给分散掉。

贸易顺差的问题对于很多国家来说,是外汇的问题,而对于我国,实质上是就业的问题。

人民币国际化

美国那种美元国际化的方式其实不太好,那种国际化的方式,每个人都知道是不可持续的,因为每一个国家都希望对美出口,美国愿意或者不愿意,它都得负债,它都得逆差,逆差是必须的。

对于美国来说,它可以在全世界收铸币税,代价就是丢了工业,它现在不想丢工业,它不想逆差,那现实问题就是:世界缺美元,也就是所谓的交易中介物。

目前我国尝试着对外搞货币互换协议,这是一个法子,可以走一走。

之前和阿根廷的货币互换协议,后来阿根廷希望续签,我国也续签了,货币互换协议本质上其实就是对阿根廷借出人民币,因为中国其实并不需要阿根廷比索,本质上就是借钱。

根据媒体报道,跨境电商支付服务商的意思是,某些国家和地区人民币“供给”不足,虽然当地企业有意愿使用人民币开展跨境贸易结算,但找不到“人民币”;此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基于资本管制政策,对人民币跨境付款的审批流程比较漫长,影响当地企业使用人民币开展跨境业务结算的意愿。

虽然央行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提高人民币清算效率和安全性。推动境外人民币市场建设,完善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供给机制,丰富离岸人民币风险管理工具,丰富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等等,但是核心问题还是:境外人民币太少。

作为一个顺差国家,很难输出货币,即便是输出了货币,国内的出口部门非常迅速的能把这些货币给回收掉。

所以核心问题还是三连击:由于就业问题导致的对外贸的依赖,由于对外贸的依赖导致无法输出人民币,由于无法输出人民币导致人民币国际化缓慢。

最后转了一大圈,还是回到就业问题,还是要回到加强服务业的问题,还是要回到劳动法的问题,实际上这也是核心问题,想绕是肯定绕不开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