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中国机娘游戏的日本人,想给万代“上眼药”

500

前阵子,我们讲过一个故事:主打“高达VS高达”like的机娘对战游戏《星之翼》,在上线初期就吸引到了大量高达玩家,这些玩家因为拥有同类游戏丰富的经验,一时间给不少没玩过此类游戏的玩家留下了“高达ID的玩家最恐怖”的共识

而如今,这个游戏的天梯模式里努力爬分的玩家之间有了一个新的默契:“比起使用高达ID的玩家,日文ID要更恐怖。”

《星之翼》中涌入了大量日本高水平玩家已经不是个秘密,在排位榜的首位,曾夺得高达EXVS大赛冠军的日本玩家“罗马店”以超过3万的天梯分一骑绝尘,和第二名的2万分形成了断层级差距,排行榜前100中,也挤进了数量可观的日文ID玩家。

500

《星之翼》排行榜的前几名基本被日本玩家包场

这些涌入的日本玩家,不少是把《星之翼》当成高达EXVS“代餐”来的——但也有很多人,是希望能给万代上点强度,让万代尽早推出新的EXVS家用机移植。

1

固守在街机平台的对战游戏高达EXVS系列本身,开始走了下坡路。

疫情对于街机厅的冲击自然不能小觑,疫情后的EXVS2 XB和EXVS2 OB两代在每周投币量上显著减少,均值和疫情前的EXVS2相比可以说是直接减半。

500

最新的EXVS2 OB在投币量峰值上也比前作EXVS2 XB有所降低

除此之外,受众年龄层的“老龄化”也让EXVS的未来并不乐观。。

考虑到EXVS最早一作是2010年的《机动战士高达极限对决》,距离今天已有14年,最早那批在街机厅玩个起劲的高中生们,如今正好进入而立之年。很多人的可支配的游戏时间和十几年前无法相提并论,在家庭和事业的压力下,选择坚持挤出时间去街机厅打几场对战的人逐渐减少。

而2023年,曾有日本玩家在推特上发起投票,想要了解EXVS玩家的年龄组成。共计5000人参与了投票,60%以上的投票者超过了25岁,而19岁以下的结果只有6.4%。考虑到高达IP本身也饱受主要受众年龄层不断提升、新鲜血液不足的困扰,基于高达系列的街机对战游戏面临相似的状况也在情理之中。

500

超过半数的投票者年龄在25岁以上

更何况,传统的街机产业本身也在衰落,在过去十年中,日本全国街机厅总数从1万8000家减少到了1万家,而现存的街机厅中,还有不少更专注于更受年轻人欢迎的抓娃娃机或者合家欢体感游戏。在这个背景下,STG、FTG等传统街机游戏纷纷向主机和PC市场转型。

500

EXVS的机台和大多数FTG十分相似,甚至直接提供手柄游玩 

但EXVS系列是这个浪潮中的例外,迄今为止,EXVS系列一共出过7部作品,仅有3部作品进行了主机移植,最新一作是2020年登陆PS4的EXVS Maxi Boost ON,比2016年街机版晚了4年。而在EXVS Maxi Boost ON后,街机平台迎来了3部独占新作,大幅提升了画面品质。对于EXVS类游戏的爱好者来说,一边是持续运营更新、机体更多画面更好的街机版,另一边则是落后街机版本8年的家用机版,两者的差别十分鲜明。

连专门统计EXVS各种机体和使用率的网站EXVSDB,其管理者都多次在博客中发文,表明EXVS是时候全面拥抱家用机平台了。

500

EXVSDB列出的“家用机VS街机版”的对比,可以看出在日本玩家眼中,

家用机在体验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

EXVS系列迟迟不推出移植版单纯是万代南梦宫的经济账。家用机的标准版售价是8200日元,而街机版一局则是100日元/人,对于需要高频对战的EXVS系列来说,后者看上去要更赚,推出主机版反过来还会影响街机投币。对于那些掏出真金实银热情对战的玩家而言,这种挑明了把自己当韭菜的逻辑实在是难以接受。

此外也有不少热心玩家指出,EXVS系列的机台,基本仅存在于日本,放弃家用机平台也是变相放弃了全球市场,对于IP本身来说不亚于作茧自缚、慢性死亡。

除此之外,在EXVS2 OB运营期间,游戏平衡的把控问题、游戏排位的合理性、更新的频率等诸多问题也受到了玩家诟病,在一些BBS上,日本玩家激烈地讨论为何EXVS2 OB开始衰退。

这种情况下,能让很多社畜在生活中挤出时间和交通费,去街机厅进行价格不菲的对战,一方面是这套玩法本身的确有着独特的魅力,另一方面也是市面上的确没有竞品给万代“上压力”。

2

EXVS最大的特点就是将高自由度的3D空中走位与充满战术博弈的2v2系统结合,实现了一个耐玩度极高的对战系统。

游戏中的机体拥有“上升、推进、闪避”等多种移动方式,靠着各种丰富的动作取消路线和惯性继承机制,熟练的玩家可以通过组合各种移动方式,做出复杂的立体机动。比如“Step Cancel”的技巧,就是在Step横向闪避后用跳跃动作取消,让机体实现一个向斜上闪避的特殊技巧。

对于很多玩家来说,利用这种高自由的3D走位将对手疾风骤雨般的攻击一一进行化解,爽感不亚于给对面来了一整套连招。

500

Cost和觉醒机制,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格斗游戏中的平衡问题。Cost高的机体性能更强但可被击坠的次数更少,而低Cost机体虽然性能偏弱,靠着更多的复活次数可以进行更多的“觉醒” ,只要能合理运用短暂而强大的觉醒状态,也能反过来追杀那些强力机体。

在对战中,既有着“高Cost强力机体上前冲锋稳住战线,低Cost机体在后方支援和偷鸡”的正统向策略,也有 “高Cost机体靠着性能自保,低Cost机体靠着性价比当爆弹换血”这种剑走偏锋的策略。

2v2为主的战斗环境下,一名玩家再强也很难同时应对两个对手的夹击,要想取得胜利,玩家需要有意识地和队友进行配合,最大化发挥出双方机体的优势,并抓住对手阵容上的弱点加以攻击。配合前文提到的可以大幅强化性能的“觉醒”机制,即使是一时间陷入劣势,也能靠着强大的觉醒和双方的战术配合一口气扭转局面实现翻盘。

EXVS系列标志性的“虹格对决”也让人十分上头:在游戏中,格斗动作可以被名为“虹Step”的回避动作取消,这个动作本身也能躲开大部分反击动作,因此反应较快的两名玩家之间可能会展开令人眼花缭乱的“虹格攻防”——一方用Step躲开对面的格斗,并第一时间尝试用格斗反打,却发现对面也Step了再次攻守易位。这样的循环在眨眼之间可能会出现3-5次,直到一方消耗完全部气槽或者反应不及。

500

有时候不得不让人怀疑,能看清对手动作的玩家是否真的成了“新人类”

这也让EXVS玩家常常戏称上头后的自己是“只知道下意识拍按键的猩猩”,还诞生了“今年是猴年”这种令人摸不到头脑的梗。而《星之翼》也在EXVS玩家中获得了“猩之翼”这个外号

500

油管主“DEN_OKO”在《星之翼》中的ID就是“哇!今年是猴年!”这个梗

可以想见,EXVS的系统有着独特的门槛,不管是熟悉那独特的3D高自由度机动,还是掌握不同阵容组合的优劣,在激烈的战斗中制定决策,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反过来,在市面上大多数游戏和EXVS都截然不同,如果EXVS玩家转向其他游戏,那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技巧都要付之东流。

对于很多被EXVS吸引的玩家来说,似乎没有其他选择,只能跑到街机厅不断地投下100日元的硬币。

3

这种情况下,《星之翼》这个EXVS“代餐”就显得眉清目秀了起来。

日本EXVS油管主“大猩猩 DEN_OKO”在首个介绍《星之翼》的视频中,就惊异于《星之翼》对于EXVS的操作手感和众多技巧毫不掩饰的“还原”。甚至一些在EXVS新作中无法使用的老技巧,也在《星之翼》中获得了保留。

500

除了操作手感,像是觉醒机制、Cost机制等影响双方战术决策的关键系统近乎可以说是跟EXVS如出一辙,其中还有一些机娘的招式,也让不少EXVS玩家笑称十分熟悉。

500

1.1版本中即将上线的苍穹之剑,因外观、招式和台词都很有“高达00”的既视感,

被不少高达玩家玩梗

《星之翼》也完全了解自己的定位,既然来人是EXVS玩家,也就不用讲什么繁文缛节了。在玩家首次打开游戏时,就会询问是否有“高达VS高达”系列的游戏经验,选择“是”后游戏会直接跳过操作教程,让玩家第一时间开展对战。而游戏不仅提供了方便新时代玩家的“一键闪避”、“一键喷射”,EXVS玩家也可以将操作改成更符合自己肌肉记忆的“双击方向键闪避”和“双击跳跃键喷射”。

500

顺带一提,在最新版本中,上面的提示语被改成了“是否玩过类似的动作游戏”

除此之外,游戏还给所有机娘都提供了细致的出招表和派生路线,也给每个角色的高端技巧准备了对应的训练模式,让玩家可以尽快了解到不同机娘的招式特点和性能。

进一步吸引到日本玩家的,则是游戏的成本。和很多免费游玩的二次元类游戏一样,《星之翼》也采用了付费抽卡的机制来获取角色,这让不少玩家有了“氪金买角色才能玩”的顾虑,而打消这份顾虑的,则是“支援月卡”和“当期限免”的机制。

500

游戏中的“当期限免”,指的是每2天会抽取4名角色作为免费试用开放给全部玩家,因为游戏中并没有“等级”、“战力”这样的长线养成要素,试用角色本身就是完全体。如果每个月支付30元人民币购入“支援月卡”,则可以自选3名角色作为试用。

30块的支援月卡,对于EXVS街机版来说也就是大约6局的投币金额,即使算上海外版加速器约50块的月费,在这些日本玩家看来也可以说是相当实惠。相同的金额,在街机厅玩一两小时可能就花完了,而在这边则是一整月的开销。

因此,在5月的时候,出现了十分有趣的一幕,日本玩家们顶着高延迟、语言不通、自掏腰包开通了加速器,跑到《星之翼》的国服上“啃生肉”。考虑到不少日本玩家都是经历过弱肉强食、输一次就少100日元的街机厅的考验,顿时就给国内玩家上了强度。

500

“星之翼”关键词在日本谷歌上的热度也一度超过了EXVS。

这些来“上分”的日本玩家中,还不乏“罗马店”“雨宫兄弟”这种曾在各种专业比赛上取得过冠军的顶级玩家。“我打冠军?真的假的”也成了那段时间《星之翼》天梯玩家们痛并快乐着的经历。

500

“罗马店”的推特上,“起床,星之翼启动”成为了他新的口头禅

此外,热心玩家也在日本游戏wiki平台上,搭建了《星之翼》的wiki页面,由于日文wiki上的数据全面而系统,国内玩家在分析各种数值的时候反而会搬运日文wiki内容作为参考。

上文提到的“大猩猩DEN_OKO”,作为最早在日本网络上宣传《星之翼》的有名玩家,逐渐成为了《星之翼》官方运营和日本玩家之间的“传话筒”,一边向日本玩家提供各种“内幕消息”,一边向运营提出日本玩家的诉求和疑问,以期待改善。其中,为《星之翼》增加日文本地化和更好的网络服务是呼声最大的。

500

这也让《星之翼》的运营团队看到了新的商机,在和“DEN_OKO”为代表的日本玩家们进行了几次连线沟通后,《星之翼》在6月6日上线了游戏的外服中继服务器和多语言支持,让国外玩家能更方便地投入到对战中。游戏在Steam上的在线人数峰值也从此前的500左右升到了3400,《星之翼》也进入了日本Steam热销榜的前20。

500

日本玩家已经着手开展一些《星之翼》的私人比赛

但《星之翼》在日本玩家中逐渐提升的人气,除去有着“DEN_OKO”这种玩家充当自来水、无偿帮助游戏宣传之外,更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它占据了被万代南梦宫自己忽视的“非街机EXVS”的真空地带。不知看到一款毫无根基的IP莫名得了泼天的富贵,万代南梦宫会不会有重新算算这笔“经济账”的冲动呢?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