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认为购买力平价的中国GDP数值仍然低估。中国忽视服务业价值确实不对

1. 世界银行的2021年全球各国PPP GDP刚公布了,比较慢。中美印前三,28.82万亿,23.59万亿、10.96万亿美元,中国比美国高22%。但是《经济学人》认为,这还是低估了,因为很多指标中国是美国数倍。

2. 例如图二的25种关键金属矿和提炼产品占比,中国占全球60%以上的9种,50%以上的11种,40%以上的16种。再如发电量是美国两倍,钢铁12.6倍,水泥是22倍,汽车三倍,造船占全球50%。

3. 甚至消费品数量也远高于美国,一般占全球的20%-40%。美国只是服务业远高于中国,但这正是《经济学人》怀疑的重点,中国很多服务消费没放进GDP。似乎人们凭空就消费了这么多东西,相关的服务却不见了。《经济学人》得出结论,中国在有意压低GDP!

4. 中国政府应该是不太愿意看到GDP太高,对于世界银行把中国弄得比美国高,表示了不满,世界银行忽略了中国广大的低收入人群。许多人也同意,认为中国汇率计GDP都高估了,很多GDP是虚假的,是地方政府为了政绩虚报的。

5. 两边各有道理,应该怎么看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所谓的GDP或者PPP GDP真相,只有统计。金属产量、钢铁、水泥、汽车、造船,这些数据是可以的,就直接用。如果放进GDP里,不管有没有PPP调整,都扭曲了。

6. 什么叫扭曲?很多企业从原料开始造了个汽车,价值10万元;一个人花了10万,让律师服务离婚了。这两个GDP是一样的,但是,怎么可能硬来对比?根本就是两件事。中国很多人认为,前者是生产力,后者不是。中国出于本能,不愿意统计这种GDP,以前甚至根本不承认。没办法,要接轨联合国GDP统计标准,只好放了些服务业进来。但是,中国政府非常怀疑服务业GDP的作用,统计还麻烦,就压缩了这些无聊的项目。

7. 但是,中国的观点也不一定对。全球多国认为,服务才是支柱性的经济板块,因为只有服务才能让人们有足够多的工作。如果搞生产才算GDP,那大部分人是不搞生产的,中国大部分人都是服务业就业的,这些人的活动算什么?人多的活动,才是更有意义的!

8. 个人认为,中国这边的理解问题更大一些,忽视了服务业的重要作用,弄得打工人的价值被低估。社会上一些人和公司,总觉得人的服务没价值,要有看得见的东西才值钱,这对经济发展社会平衡很有害。在物质缺乏的时候不关键,优先发展生产力是对的。现在需要再次接轨,重视服务业!

500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