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手中权力,不要成为自己曾痛斥的那种人!西南政法校长毕业致辞火出圈

正值毕业季,又有一些高校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引发网友关注。最新的一例来自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林维6月21日当天在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在不确定的时代坚守我们的传统》。他在致辞中寄语2024届毕业生:不要对普通民众的疾苦视而不见,警惕自己未来可能拥有的任何一丝权力,不要忽略自己的权力行使可能造成的对他人的影响,不要因为一个案件小而忽视它对法治进步的打击,不要让自己所裁决的案件成为师弟师妹的笑柄,更不要让自己成为自己在学生时代曾经痛斥过的那种人。

500

以下为全文↓↓

大家上午好!

西政一直和大雨有个“约定”:“be there or be square”——不见不散。但是这场大雨又是如此善解人意,因为它充分了解西政还没有一个巨大的礼堂,我们是在一个“square”举行毕业典礼。

首先,我代表樊伟书记以及你们朝夕相处的全体老师,祝贺4307名学士、2322名硕士、83名博士顺利毕业,这是你们人生的重大时刻,祝福大家都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开始一段新的旅程。我到西政刚刚九个月,你们是我担任校长后送别的第一届毕业生,今天也是我第一次以西政校长的名义做毕业致辞。在这个意义上我是一名2023级的西政新人,大家在西政的时间比我更长,对西政的文化和精神有更切身的体会和更深刻的领悟。因此,某种意义上,今天的致辞与其说是校长的临别赠言,不如说是一名年长的西政新生对毕业生的送别和祝福,同时和大家分享我对西政精神的理解。

刚刚发言的家长代表也是四年前开学典礼的学生家长代表,家长们对同学在西政的成长给予了高度肯定,对西政学子的未来发展充满了自信,但最有资格作出评价的是你们自己。在告别的时刻,我想,每一个人都应该给自己几分钟的时间,思考自己比当初刚刚入学时的自己,有哪些改变;思考西南政法大学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了你,是否给了你当初报考这个大学时所期待得到的东西;思考自己是否真的实现了入学时给自己确定的目标,思考自己的未来规划应当如何进行。

在你们成功的身后,是默默付出的家人。我特别建议,此刻,各位同学再次把最为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的家人。当然,也有同学,例如刑法学硕士张梓昂同学,将鲜花送给了619线公交车的司机师傅们。正是在这样一个有那么多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创造的社会,我们才能够心无旁骛地圆满完成学业,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西政人。毕业的时刻,也是一个让我们进一步思考有关家庭、社会的价值的时刻,也是一个更为深刻地思考你自身和社会应当如何相互关联的时刻。在集体中找到自身的独特性和个体的定位,秉持和衷共济的精神,每一位个体相互扶持并且通过最大化地实现个体的价值而一点一滴地推动我们所属于的社会的进步——对于各位同学是如此,对于西政也更是如此。

一星期之前我就在担忧天气,就像这天气一样,这个时代是一个不确定性显著增长的时代。困扰我们每个人的,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和社会中,我们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未来。各位同学在西政留下了人生中最为美好的记忆,那些无法忘却的部分,一定包含着因为不确定的疫情而被隔离的生活,而未来的生活就像重庆的雨一样充满了不确定性。今年重庆高考语文作文题是: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抵达未知之境”这一用词特别形象地描绘了大家所处的这样一种场景:每个人都即将开始一段新的生活,我能够确定的只是你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将不再拥有暑假和寒假,不再有那些既直率批评但又如此宽容的老师的陪伴,但每个人都并不清楚自己的生活所面临的具体细节。你们将踏入一个真正的社会,生活可能会遭遇困难,感情可能会遭受挫折,工作会遇到挑战——在不确定的诗和远方之前是确定的困难和挑战。今天,每一位师长都会祝福你们一切顺利,而我更想祝福你们,在面对几乎确定到来的挫折、困难和挑战面前,要勇敢,要坚持,要热爱。

有关勇敢、坚持、热爱,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在西政所听到的第一个“在校生”的故事。经济学院2021级的邓显松同学自幼患有渐冻症,他报考了自己所热爱的西政,尽管他一天天地加速走向最后的归宿,但他始终坚强、微笑地面对可能突如其来的死亡,永不放弃对学业的追求,在巨大的痛苦中仍然发奋学习成绩优秀。西政也以同样的热爱回报我们这位勇敢的孩子,他的同学们背着他、抱着他去教室,在帮助显松同学的同时也感悟着生命的力量和坚持。邓显松同学在2023年4月去世,没有最终完成他在西政的学业,他的父母把由校友捐赠的剩余的3300元又回捐给母校,这个小小的数字背后既反映着西政学子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也象征着西政人团结友爱的校园传统。今年,在这一金额基础之上,征得显松同学父母的同意,学校基金会设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显松自强不息奖”。西政永远不会放弃也永远不会忘记每一位热爱生活追求卓越的西政的孩子!这就是我们的自强不息、和衷共济。

大家在西政学习的时间短则两年,长则十年,有很多同学从本科到研究生,从相识、相知到相爱。前不久,我们见证了71对新人的集体婚礼,其中有50对新郎新娘两人都是我们西政的学子,当中,也包括很多2024届的毕业生。西政不仅仅是一个有“售后服务”终身学习的校园,也同样是一个能够碰撞出心灵火花的美好校园。集体婚礼的当天,大雨磅礴,而我相信,共同牵手经历过如此的风雨,他们一定能够见到更为美好的彩虹。所以,应对不确定性的方法之一,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心灵伙伴,找到自己的团队成员。唯有热爱方可永远,唯有勇敢方可抵抗平凡的日常,我们也才能在一个不确定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不确定性不仅仅来自于我们身边的细微生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大规模科技浪潮带来颠覆性变革……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可能面临被迅速的淘汰,太多人感受到迷茫、焦虑、挫败。你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反复思考:你们想要什么样的未来?你们如何才能赢得未来?你们将如何应对时代的不确定性?

一个老师、一个学校、一个城市在某种程度上会改变、会塑造一个人。西政的前身是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0年的开学典礼上,首任校长刘伯承元帅号召师生:“我们要担负起光荣而艰巨的新世界的建设任务。”这正是西政的红色基因和革命传统。在新时代的宏阔背景中,我们也仍然需要坚守这样的传统。唯有面向未来,心系天下,做家国理想的践行者,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到祖国伟大事业的发展中去,在国家发展的大势和大局中定位个人的追求,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我们才能经风雨、见世面、成大事——这样一种西政精神始终一脉相承。1992年,同寝室的三位本科毕业生赵宇彦、蒋贞明、杨彦,响应祖国支援边疆建设的号召共赴高原,30多年来扎根雪域,用坚定的信仰和满腔热血致力于西部的法治建设。祖国的需要在哪里,西政人就在哪里,西政始终保持着这样一种使命感和理想主义,正是在这样一种精神感召下,包括国家安全学院李柯柯同学在内的又一批西政人即将奔赴边疆。

西政永远是重庆的西政,也更是全国的西政和世界的西政。2024届西政人即将奔赴世界各地求学深造,最近我们又将建立西政东盟校友会,而与此同时,西政可以说为包括重庆在内的西部地区贡献了数量最大、层次最高的法治人才队伍。2024届西政毕业生赴西部地区的有3034人,占已就业人数的64.33%,我们有理由相信,西政的学子一定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为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作出更大的贡献。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使得每一个人都将拥有更多元更自由的选择,所以一个人可以选择在嘉峪关工作,也可以选择在北上广深这些超大城市工作,这是时代的进步。但有时比基于个人得失而作出的选择更为珍贵的是担当和使命感,不论是在繁华的城市还是偏远的边陲,这样一种担当和使命感都是一种更为稀缺因此更为珍贵的特质,他们应当得到我们更多的尊重和掌声。

在2024届毕业生中,获得法学学位的同学占了72%,因此请允许我对未来的法律人多讲几句。你们即将踏入社会开始面对一个完整而真实的社会,我特别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够对自己所处的国家和社会有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司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社会现实、塑造社会现实的过程。你们将在一个个案件中日积月累地构筑着我们的正义。所以,各位,请警惕自己,警惕未来你们可能拥有的任何一丝权力。

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们的青春朝气有可能慢慢消失,你们的方刚血气有可能慢慢麻木,你们的锐意进取有可能慢慢钝化,你们义愤填膺的正义感可能慢慢平静,但是我仍然请求你们,不要忘记今天在西政所接受的有关公平、正义的教育。你们曾经在同一个课堂听我们讲授有关法律规则的争论,我们激烈辩论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每一个案件中实现法律的正义——我们有共同的法治理想、共通的价值观和通过沟通达成共识的共同意愿。无论未来我们从事何种职业,都不要忘记在西政,我们始终坚信,法律应当成为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进步的规范体系。我们应该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处理每一个案件,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公民。在这学期,我讲授了部分的定罪量刑专题课、刑法分论课和刑法实务课,我深知我所教授的具体知识很可能也会过时,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不确定性。但一个精英的法学院校所要培养的是各位对正义的直觉判断能力、规范的阐释能力和持续的自我学习能力,而最为根本和核心的是对人的深刻的关怀能力。

无论是律师还是检察官或法官,都不要对普通民众的疾苦视而不见,不要漠视他人的权益,不要忽略自己的权力行使可能造成的对他人的影响,不要因为一个案件小而忽视它对法治进步的打击,不要让自己所裁决的案件成为师弟师妹的笑柄,更不要让自己成为自己在学生时代曾经痛斥过的那种人。所有法律规则的初心和最终都是人。没有关心人类的宏大心灵,再专业的技术要求都有可能把我们引向黑暗之中。前一阵子突然爆红的有关危险驾驶的一份无罪判决,其审判长是我们92级刑法硕士万选才校友。那份判决指出,“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结合就是最好的政治效果。”“民生不易,对那些受教育有限、谋生技能不多的弱势群体,我们还是应该心怀悲悯,对他们尽可能的多一些宽容。”这一案件的裁判理由固然有它特殊的适用场景,但这份并未最终生效的判决中所包含的对人的关怀、对公正的追求,也正是我们所应当保持的初心。也正是因为对人的关心关怀,西政开设了法律+手语实验班,今年首届38名同学顺利毕业,冯一帆同学在宣传视频中用手语表达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那个镜头,感动了包括我在内的无数人。

今年,我们第一次评选出十名荣誉毕业生。为什么我们要在重庆市优秀毕业生基础之上再评选荣誉毕业生?因为西政如此渴望能够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西政的传统塑造了西政的学生,在这些荣誉毕业生身上最具代表性地折射着西政精神,而又正是这些西政校友,在最大程度上不断地重塑着西政的精神。西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杰出校友,这中间既有历史机遇所赋予的责任和荣耀,更有校友们自身心怀天下、坚持不懈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青年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希望每一位2024届西政同学,都能够永远秉持西政精神、紧扣时代脉搏、树立全球视野,我们期待着2024届校友也能够为母校带来更大的荣光!

亲爱的2024届同学们,再次祝福你们!正是因为有了包含你们在内的最具活力的同学们,这片土地才被称为大学,这个校园才如此丰富多彩,我们的西政才如此美丽!我们的母校也一定能够更加精彩!

最后,让我用恩格斯的一段话作为临别赠语:继续像以前那样前进吧,你们还将经受许多历练;要坚定,要勇敢,你们必定会获得成功。你们前进中的每一步都将为我们共同的事业所共有。

再见,同学们,再见,亲爱的2024届校友们。毕业后,你们仍然可以继续使用图书馆和食堂。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今天是1796年以来,来临最早的夏至,也是全年白昼最长最亮的一天,它寓示着2024届同学们蓄势待发,光明前行。我们期待着未来见到更为美好的你们,我们也会让大家见到一个更美丽的母校。

谢谢大家!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