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中的草根人物(12)赵腾

第五十卷汉纪第四十二
会河间男子赵腾上书指陈得失,帝发怒,遂收考诏狱,结以罔上不道。震上疏救之曰:“臣闻殷、周哲王,小人怨詈,则还自敬德。今赵腾所坐,激讦谤语,为罪与手刃犯法有差,乞为亏除,全腾之命,以诱刍荛舆论人之言。”帝不听,腾竟伏尸都市。及帝东巡,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太尉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丰等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云:“自赵腾死后,深用怨怼;且邓氏故吏,有恚恨之心。”壬戌,车驾还京师,便时太学,夜,遗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震于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之,令大鸿胪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恚望。”有诏,遣归本郡。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祀!”因饮鸩而卒。弘农太守移良承樊丰等旨,遣吏于陕县留停震丧,露棺道侧,谪震诸子代邮行书;道路皆为陨涕。
东汉安帝时期,河间有个叫赵腾的农民,不专心致志想着把地种好,咸吃萝卜淡操心非要向朝廷上书,说皇帝这里不对那里有错,结果惹得皇帝龙颜大怒,以欺君罔上、非法不道的罪名,将赵腾抓了起来。
太尉杨震闻讯后立刻上奏:尧和舜的年代有谏鼓谤木,平民百姓有啥意见建议,都可以上达圣听,所以造就了太平盛世。现在赵腾被控的不过是诽谤罪,并不是杀人害命,请求圣上保全赵腾的性命,以达到广开言路的效果。”
杨震明知道汉安帝是个很差劲的皇帝,为尧舜提鞋都不配,却貌似诚恳地说希望他效法尧舜,再造尧舜,其实就是想哄他高兴,救下赵腾的性命,用心可谓良苦。出乎意料的是,不讲情还好,这一讲情,恰恰成了赵腾的催命符,没几天就掉了脑袋,杨震本人也
落得个罢官为民,自杀身亡的下场。
汉安帝亲政后,杨震对宦官和乳母王圣相互勾结,大兴土木,擅权乱政的不法行径,多次上书请求汉安帝予以惩戒。
正所谓忠言逆耳,再加上小人挑唆,汉安帝不但压根不听,反而心生怨恨,只是顾忌杨震天下名儒的威望,一时不敢直接对他下手。
杀赵腾,真正目的是杀鸡给猴看,是杀给杨震看,可杨震没在厦门大学读过书,不是吓(厦)大的,不但没害怕,反而上书越来越多,言辞越来越激烈。
汉安帝实在忍受不了,干脆下令罢免杨震官职,遣返回乡。
杨震来到驿站,对前来送行的学生门人说,他不能清除奸邪,端正朝纲,无颜面对天下人,只有一死。随后,杨震饮鸩而亡。
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顺帝时期,清河县又有一个叫赵腾的上书批评朝政,汉顺帝把赵腾以及与他相关的80多人抓进监狱。
官员张皓几乎是照抄杨震的奏章,以尧舜立敢谏之鼔,树诽谤之木,对顺帝进行劝谏。
顺帝接受了张皓的意见,赵腾等80余人得以保住了性命。
两相比较:安帝拒谏,闹得朝廷动荡,天下不安,谥号为“安”,有些名不副实;顺帝纳谏,平息了一桩巨案,保住了80多条性命,谥号为“顺”,堪称名实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