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降清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庄妃“色诱”一说实不可信

500

500

500

洪承畴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即1593,字彦演,号亨九,今福建泉州南英都人。万历四十四年考中进士,先后做过陕西布政使、督粮参政,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中立功,后升任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为明末一代抗清名将,因熟知用后能征善战而闻名,深得崇祯皇帝信任重用。因此,崇祯十二年即1639年被朝廷派往抗清前线,任蓟辽总督。

清崇德六年即1641年,洪承畴在与清皇太极抱病亲征的松锦之战中战败被俘后降清。清顺治元年即1644年随清兵入关后,继续被清廷委以重任,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衔,第二年赴江南任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顺治十六年即1659年清军攻占云南,洪承畴也完成了监军任务,之后回北京。顺治十八年即1661年自感年事已高,加之眼病日益加剧,隧向顺治皇帝提出辞职请求并获准。康熙四年即1665年去世,享年73岁。

500

从一代抗清战将成为后朝清廷重臣,无论褒贬,都应该是有故事的人。那么,洪承畴在被俘降清的人生转折过程中,经历了什么?自身又经过了怎样的复杂的思想斗争?

综合多种史料分析来看,皇太极的良苦用心是其一。作为敌对双方的前线最高长官,皇太极应该知道劝降被俘的洪承畴必定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所以,一开始劝降,皇太极便许下重金、承诺高官厚禄,发动百官前去劝降,结果无一不是无功而返。接下来再施“美人计”,结果洪仍是一点不为所动。无奈之下,皇太极亲临关押洪承畴的太庙,将御貂裘衣披在身着单薄衣服的洪承畴身上,嘘寒问暖。或许正是这一点,在洪承畴降清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500

野史中有人说是皇太极的庄妃,也就是顺治朝的孝庄皇太后,康熙朝的孝庄太皇太后,眼见得谁也劝不下洪承畴,便亲自上阵色诱洪承畴,使其乖乖就范此说杜撰成分十足,一点也不可信。试想,堂堂一国之君皇太极再怎么求贤若渴,也不会自己给自己戴绿帽子吧?以庄妃的身份地位、睿智气度,断然不会如此下作!要说庄妃亲自出马规劝是极有可能的,但这就是色诱吗?此说想象也未免太丰富了。

还有文章说是洪承畴在和来劝降的清廷重臣范文程聊天时,因屡屡拂拭衣服袖子上的垃圾,将其怕死的弱点暴露给了范文程,进而被皇太极捏住了洪承畴的“七寸”,从而在规劝洪承畴降清上不厌其烦,一计不成再生一计,最终劝降之事大功告成。此说为范文程在劝降洪承畴上立下的一大功劳。

500

事情不能这么看,因为干净整洁与惧怕死亡没有必然的联系。范文程说洪承畴“屡屡拂拭衣袖之污”就是怕死的表现未免太过牵强。要说怕死,谁不怕死,真不怕死的除了明前期的方孝孺恐怕再没有几个了。洪承畴此时此刻肯定也是怕死的,明成祖怒杀方孝孺——株连十族的惨案他肯定知道,皇太极是个什么样性格的君主他肯定也是清楚的。所以说,洪承畴降清其自身因素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量。

当然,我们对投降派不屑一顾,但事实证明洪承畴降清后清廷对其还是不错的,做高官、得善终,比方孝孺愚忠到底被诛九族外带门生要强多多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