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二卷高考作文试写:循此苦旅,以抵星辰 岂曰无伴?我即繁星

这期内容的文案我是在6月7日,也就是2024年高考第一天写的。估计等你们看到它的时候,同学们的各科早就已经结束了。

同学们的考试结束了,但我的考试才刚刚开始。和大多数吃瓜群众一样,我这个市井大妈也特别爱凑每届高考之后流出的语文作文题的热闹——一是我菜,水平有限,想凑其他科目考试题的热闹也凑不了;二是我喜欢写东西,高低也算是个爱好。写得好不好另说,但是看到有人出题目,难免心痒难耐,哪怕人家这题并不是给我出的。

500

今年也不例外。特别是新课标第二卷的作文题,很是对我口味。反正这端午假期也到了,闲着也是闲着。龙舟我是划不了了,那就写点东西消磨消磨时间吧,权当是练笔了。

在正式进入主题之前,我有一些情况要和各位阅卷老师先说明清楚:好多年没这么认真写过应试作文了,这篇东西花了我不止1个小时的时间;我是开卷写的作文,一边查资料一边写的;整篇文章都是用电子文档码出来的,而且在校对过程还使用了AI来订正错别字。

如果严格按照考试标准来衡量的话,那我这的作文应该是一分都没有的。所以大家权当看个热闹就好。不管怎么样,我都希望我的拙作可以抛砖引玉。我们的语文是很美的艺术,值得我们用心、用一生的时间去珍惜和练习。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第一题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

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循此苦旅,以达星辰 岂曰无伴?我即繁星》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传说青天浩渺共有九重,是谁曾去环绕量度)?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如此规模巨大的工程,是谁开始把它建造)?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天在哪里与地交会?十二区域怎样划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日月天体如何连属?众星列陈究竟何如)?

2000多年以后,每当抬头仰望夜空,身为炎黄后裔的我,仍然会时不时咏诵起当初屈子,以奇思作彩墨,用豪情当画笔,在布满了繁星的天幕之下,创作这首《天问》。

500

现如今,在这个科技昌明的时代,循着“嫦娥四号”和“天问一号”在浩瀚宇宙中留下的航迹,曾经一度让屈原百思不得其解的许多问题,对我们而言早已不再神秘。可即便如此,即便我们已经拍下了火星地表的彩色照片,也采回了月球上的土壤样本,但是我依然还是对头顶的这片天空,遥远的星河彼岸充满了无限遐想,一如当年的屈原。哪怕“嫦娥”和“天问”已经为我揭示了答案,那距离我千里万里之外的星辰之上,目之所及,其实只有一片荒凉。

为什么?为什么明知这满天繁星的每一颗,可能都犹如这般荒凉,我却依然会在遥望它们的时候,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呢?

因为我们去过,我们在那里留下了我们的印记,我们的科技造物,我们的五星红旗。我们国旗上的那一抹赤红,赋予了那个世界一点不一样的色彩,因为这一点色彩,所以我愿意相信,愿意希望,愿意畅想,畅想着只要有了我们的努力,哪怕是在另一颗星球上,我们也敢叫那里的日月换新天。

拉丁语中有一句古老的谚语:循此苦旅,以达星辰。那么在经历苦旅,抵达星辰之后呢?要是我们发现那个世界并不如我们起初想象的那般美好?那我们的天问之旅,还要不要再坚持下去?

要,我的答案是要。很多人总觉得,我们去往星辰的彼岸是要去那里寻找什么东西,带回什么东西的。而我却觉得,比起能带走什么东西,更重要的是,是我们能在那里留下什么东西。

留下什么?

留下我们坚若磐石的五星红旗,永不褪色。

留下我们传承千年的象形文字,风采依然。

留下我们砥砺前行的勇气印记,激励后人。

留下我们巍巍中华的文明火种,生生不息。

我们向天而问,踏星以寻,不是为了从遥远的彼岸摘回什么果实,给文明以岁月;而是为了在那里留下一颗种子,给岁月以文明。

500

今天,我们已经将《天问》的诗篇写在了火星表面,刻在了月球背面。将来,我们还要将砥砺前行的万里征途,延伸至九天之上。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红色炬火,点亮我们头顶夜空的每一个角落,以及角落里的每一颗星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群星在等着我们,等着我们将人类的勇气与坚毅,永刻于星空之下。

2000多年以前,那个时代最磅礴的《天问》史诗,便是由我们当年最伟大的爱国者写就的。

2000多年以后,这个时代最壮阔的宇宙长征,也将由我们今天最勇敢的爱国者去闯荡。

碧空万里,九歌为奏。

嫦娥舒袖,舞慰忠魂。

长路漫漫,我志不改。

明月昭昭,照我丹心。

循此苦旅,以达星辰。

岂曰无伴?我即繁星。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