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中专造了个“神”,就应该被大学破格录取吗

500

文 | 十三姐

姜萍这个名字一夜间已经登上了“百度百科”,果然应了那句话:在国内,学好数理化是最牛逼的。

姜萍,女,江苏省涟水县红窑镇万民村人,就读于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对数学非常痴迷,曾花了2年自学偏微分方程。2024年6月13日,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公布决赛名单,姜萍以93分的成绩荣获全球排名第12位的成绩,入围数学竞赛决赛,是该比赛举办以来首位闯进决赛的中专在读生。

你看,这几个关键词一来,妥妥的舒适——中等专业学校、服装设计、偏微分方程、全球数学竞赛、入围决赛、首位中专在读生......

大家认各种“竞赛”,喜欢看到“天赋异禀”,不过更喜欢看到的是“逆袭”。

前11名没人在乎,就因为他们是清北和藤校的,名校的人“难道不应该得奖吗”......

500

所以啊,更有吸引力的永远是“逆袭故事”。

从古人开始就喜欢看咸鱼翻身,当代人喜欢看阶层跨越。

其实老百姓最爱看的剧本还是“看到原本和自己处境差不多的人,竟然碾压了那些本以为高高在上的群体”。

这就很符合普世心理规律,还能顺便骂骂中国教育制度的残酷让孩子在中考的小小年纪就被埋没啥的......

按照大多数网友的“剧本”,姜萍应该被任何一所她想去的大学破格录取。

什么叫破格录取啊,朋友们。

靠竞赛破格录取的话,会有什么后果大家想过吗?

我脑子一嗡嗡,坏了,广大培训机构又要开始搞竞赛了!破格的门一旦打开,好家伙,偏科的娃有福了,教育机构有钱赚了......

500

中国高校的招生制度,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公平的选拔制度之一。

中国十几亿人,每年一千多万考生,虽然竞争激烈但是平平稳稳,靠的就是大家过独木桥。

不过大家也知道“强基计划”之类的特殊通道,比如你高中阶段就已经“硕果累累”,收获了很多含金量很高的奖项。

但你知道这些“计划”是留给什么人的?是从小开始就有这个前瞻意识,家庭注重往某方面培养,或者砸钱,或者搜罗资源,或者能持之以恒。

说白了,想名正言顺进大学,99.99%拼的是个人实力,还有0.01%留给那些具备了深厚资格和竞争实力的家庭,他们也可能是努力了三代人及以上才获得了这种入场券。

换句话说,中高考筛选的不仅是孩子,也是整个家庭。

一个家庭供给给子女教育的能量,不管是经济基础还是教育理念,或者如果有个破釜沉舟、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读书的坚定信念,那么姜萍这孩子现在也不会在中专学校踩缝纫机。

500

我们先不judge制度,也不judge她的家庭,只说现实吧,在这个制度下每个人必须面对现实,每年同样也有无数家庭因为不想付高昂学费去读很多年书、出来也不见得能挣多少钱,所以选择了读中专职校,出来就能挣钱。

姜萍连高中都没有读,虽然她的中考成绩不算很差,但不管怎么样,她没读高中是她家庭的决定,纯属“个人选择”。

理性点思考,其实没必要“鸣不平”的。

单科好、总分不到的孩子,全国满大街都是。

总分不到就是不到,这就是铁一般的制度。

这些是她家庭的“历史遗留问题”,那么有人说她现在数学这么拔尖,总该可以被大学破格录取了吧?

姜萍自己说想上浙大,压力给到了浙大,浙大支支吾吾,不予置评,意思大概率就是“不能”,然后网友又开始起哄“压力给到北大清华”......

美好的愿望,真的一定美好吗?真的不是这样。

这又是另一个尖锐问题了,我觉得她确实不应该被任何一所国内大学破格录取。

我这么说应该好理解一些吧:如果今天她破格了,明天普通人家孩子的路就更被堵死了。

500

首先,无门槛竞赛还有很多,对某个学科有天赋有兴趣的孩子其实也很多,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如果这些孩子都去搞竞赛,很难说会不会“黑马”层出不穷。

但“开后门”这种事一旦开了口子,结果只有一个——只会为更高更强更有能力的家庭敞开怀抱。

随便举个例子,一些有钱、有资源、有条件的家庭一看——“只要单科竞赛厉害就能破格”,那么以后国内教育市场里搞竞赛的产业就会很快形成一条龙。

普通的家庭呢?没钱,没资源,没条件,父母也没有这个想法,那就更更更更更只能靠硬拼了。

到时候,你不但依然可能因为总分不到而落榜,更可能会看到你的终点达不到别人的起点,只会更泄气,不会更振奋。

所以至少在现阶段,我们要的仍然只能是“公平”。

500

国外大学不同,藤校会对这些竞赛天赋型选手格外着迷,即便如此大部分学校也会看“标化成绩”,也就是某个统一考试的得分。

但他们“破格”也多,比如你家网上三代都是人家的毕业生,你就比别人优先;你爹给人家捐了一个实验室,成了校董,你也优先......对人家来说这也是一种“公平”,家族的实力和孩子的实力并存,谁有本事都行,各显神通。

国外高校还有可能几乎可以全凭校方一句话而破格,比如“我们今年就要招一个哪怕英语都不会说但是数学很有天赋,特别喜欢钻研的学生”,好,千年等一回,姜萍这样的孩子就有福了。

但是在国内,破格的代价很大的,而且涟水中专的学生也不是不能参加高考,但是各位,吵着闹着要高校破格录取姜萍,对其他人是不公平的。

当然,只是我纯个人观点,也不排除明天热搜上蹦出来一条“姜萍被xx大学破格录取”的消息。

大家会为她高兴一阵子,但是不好意思,接下来你就必须更要努力了。

否则你的子子孙孙努力拼命学习,比不过隔壁老王只因得了一个奖就能破格录取的捷径。

毕竟,一旦形成了一条捷径,有破格先例,那么后果会怎么样呢,正如伟大先贤苏格拉底没说过的那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奖的地方就有猫腻。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