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还是对中国电动车“下手”了,我们该怎么出牌?

欧盟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车“暴力”加征关税,我们该怎么应对?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最高加征38.1%的额外关税。

被点名针对的是三家企业,对比亚迪加征17.4%,吉利汽车20%,上汽集团38.1%。注意,这还是加征,欧盟本来就已经对所有中国电车征收了10%的关税,加上这次的合计最高为48.1%。没被点名的就没事吗?也不是,欧盟声称配合调查的公司征21%,不配合征38.1%。只能说和美国人相比,欧盟是留了点空间,但也只留了一点点。

如果要反制欧盟的关税措施,我们能怎么做呢?首先,对于进口自欧盟的车辆加征报复性关税意义不大。主要的欧盟国家进口车辆来自于德国车企,而德国车企与中国的国企、民企有深度合作,甚至很多车辆就是在中国生产,转运至欧洲销售。在电动车领域,德国更是希望自己的企业能与我们合作,并且进行正常的市场竞争,打造健康的欧洲电车市场生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德国总理朔尔茨,还是德国的诸多车企,他们都不赞同此次加征关税。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也没必要反制德国车企,而且德国电车明显不如我们,中国也不怎么进口德国电车。你不可能对基本不存在的东西,发动对等的反制。

我们能够反制的点,可以集中在农产品和奢侈品上。这可能也是一个基本不会影响大部分中国消费者的领域。针对农产品进口,可以考虑在猪肉、乳制品上做做文章,特别是进口自法国的高档酒类产品。说到底,在针对中国电动车上跳得最欢的欧洲车企,就是法国的。虽然法国车今天在中国基本没有市场份额,但反制措施讲究个师出有名和针对性。在围绕着法国车企的供应链环节上进行“精准反制”,也是可以考虑的操作。让法国车企那些记吃不记打的短视资本家刺挠一下,对于未来的中欧合作非但不会有负面影响,反而能教会对方什么叫互相尊重和合作的诚意。

还有一个可能的方向是涉及民用航空器材生产的企业。空客的飞机总归是需要中国市场的,在这方面可以谨慎施加反制关税措施。倒也不用加多高,但这个比例最好能够促成部分欧洲企业,进一步增加对华直接投资。欧盟加关税还有一个目的是,促使我们更多的企业去欧洲建厂,在他们本土生产,从而逆向获取我们的技术。我们也可以来一手“师夷长技以制夷”嘛,对欧洲生产的进入中国市场的航空设备设置反制性关税,对于欧洲企业在中国本土建厂生产的商品,则进行部分税务减免。

我们的C919乃至下一代国产客机,仍然在许多领域与欧洲有商业合作,而且在纯粹商业化的民用航空器材上,也未必需要像军用的那样,进行100%纯国产化。同时,反制措施也不是为了消灭与欧洲的商业往来,而是要让对方打消设置不合理关税的念头。

还有一个抓手是冯德莱恩。这次推进对华进口电车加征关税,有着很强的政治目的。冯德莱恩正在寻求连任欧盟委员会主席,无视德国企业的利益强推加征关税,是在美国的支持下,有恃无恐地大打对华强硬牌。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上个月刚游说完欧盟,要求其树立对华关税壁垒。冯德莱恩作为一个德国人,丝毫不考虑德国的利益,反而是唯美国马首是瞻,只能说符合她的一贯人设。我们也该想办法针对与她个人高度关联的利益团体,设计反制措施了。不该让她成为中欧合作的绊脚石。

总的来说,这次欧盟对华电车加征关税,如果要反制,可能更加需要技巧,设计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欧盟毕竟不是美国,那么我们的反制力度也没必要像强到像反制美国那样。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