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未来发生世界汽车大战,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一、最近,继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征收100%关税后,欧洲蠢蠢欲动,土耳其征收40%关税,巴西也在提高关税,印度更是关税的黑洞!是不是全世界都会对中国汽车关闭市场?中国车企前景渺茫?

中国200年来就从来没有打过顺风仗,一直以来都是在在绝境中寻找希望,在困境中趟出生路,现在再怎么困难都只会比过去更顺畅,只要认真的分析一下,就会对中国汽车的未来有足够的信心。

二、世界各国汽车大致类型

1、汽车生产。2023年,全球汽车总销量约9000万辆。日本丰田本田日产铃木总销量2164万辆。德国大众奔驰宝马总销量1428万辆,美国福特通用特斯拉1240万,韩国现代起亚总销量730万,斯泰兰蒂斯639万,法国雷诺220万,中国自主品牌1459万辆。中国汽车产能对日欧美韩汽车产能是1459:5562。

2、汽车消费。2023年,中国3009万辆,美国1560万辆,欧盟:1050万辆,印度508万辆,日本477.9万辆,韩国175.0万辆……。中国本土汽车市场容量对日欧美韩本土汽车市场容量是3009:3263

3、印度。印度2023年销量508,它唯一的目的就是培育本国的汽车品牌保护印度本土集团的利益,通过高关税逼各国车企当地建厂便于日后抢夺霸占,对各国车企一视同仁应当计划单列,。

4、汽车蹭吃国。俄罗斯、土耳其、巴西、墨西哥、泰国等等,国内市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自主品牌战五渣或干脆就没有,核心诉求就是在当地建立汽车工厂提升国家工业水平增加税收增加就业,至于是中国的车企还是西方的车企不那么在意,不指望吃肉,能啃几口骨头喝点汤就满足了。

5、汽车躺平国。免提。

三、中国与西方汽车产销对比

美欧日韩车企:全球销量5562万,本土市场容量3263万,产能严重过剩超出2300

中国自主车企:全球销量1459万,本土市场容量3009万,产能严重不足缺口1550

真正的决定性的战场集中在两大集团之外的南方世界,大概有2000万的容量,扣除印度的500万不算,还有1500万

四、中国和日欧美韩汽车战争的形式猜测

我们找到历史上曾经熟悉的形态,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局势,根据地、游击区、敌占区特别的类似。

日欧美韩就象敌占区,小院高墙,炮楼深沟交通线,我们的车企很难进去。

中国车企的根据地就是我们国内庞大的市场,目前还有近半地盘需要彻底占领巩固。根据地就是中国各个车企练兵的地方,打熬出一身好本事,才好出门打豺狼。不管是电车、混动车还是油车,中国车企都要在全球最大、最内卷的国内市场拼技术、拼成本、拼营销,再凭借在中国市场上拼出来的本领出海攻城略地,赚钱补贴老家继续没完没了的内卷。没有国内根据地的修罗场练不出本事,而海外市场的收益是内卷的重要支撑。

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点就是游击区,即中国和西方、印度之外的市场。战斗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在当地投资建厂的,可以直接进口,可以合资经营,用在国内市场根据地熬练出的本事,技术领先、质量优良、成本更低,还怕挤不走那些日欧美韩的汽车?就象当年挤走日本鬼子和伪军那样。

 五、如果日欧美韩真的要和中国打汽车大战,结果会如何?

如果世界汽车战争真的爆发,中国和西方脱钩断链,基本限制对方的汽车进入自己的市场,中国和日欧美韩各自保持住自己的基本盘,战斗将在全球各地展开。

剔除日欧美韩市场,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目前销量1500万,而中国本土市场容量高达3000万,游击区1500万(扣除印度500万),有3000万的地盘可以抢(国内市场1500万,国外市场1500万)。

剔除中国市场,日欧美韩车企产能5500多万,而其本土国内市场容量仅仅3200多万,即使加上游击区1500万,也不足以消纳5500万的产能。

中国自主车企有国内市场根据地的1500万份额可以消化,有游击区1500万可以抢,以中国车企目前技术、质量、成本的优势,逐步蚕食西方车企的市场毫无悬念,就象冰箱彩电洗衣机和手机一样。

西方国家就算100%保住了自己国内的市场份额,但在全球的份额将迅速萎缩,日欧美韩汽车严重过剩的产能将导致西方内部矛盾爆发,美欧一定会为保护本国市场采取针对性措施,日韩会成为背刺的首要目标。

中国和西方的汽车战争结局如何?结局已经很清楚了。中国制造企业又不是第一次依托庞大的国内市场赢得世界市场的竞争!

 六、未来世界的一个可能性——平行世界。

作为新兴国家代表的中国和300年来占统治地位的西方国家之间,生死存亡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从1980年代起在纺织、造船、钢铁、机械、化工、电子等工业品领域的竞争就是你死我活的战争,一直到芯片、汽车,未来还有大飞机、人工智能。

中国自身庞大的市场就是根据地,西方自身庞大的市场就是敌占区,决定双方此消彼长的关键还是两大市场之外的游击区。

中国做为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在食品、服装、住房、交通、钢铁、电子、汽车、船舶、飞机等实物上的消费总量并不比区域分割的西方世界市场少多少,少的是医疗、法律等所谓的服务业消费(价格是最大的原因),这就是中国的底气,是中国能和整个西方世界分庭抗礼的基础。

这似乎也昭示了,未来世界可能就有三部分组成,中国、西方两个平行小世界,其他就是南方世界。双方最激烈的攻防都会在游击区即南方国家,将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全方面全领域爆发激烈的竞争,而制造业则是最基础最核心的竞争。

一旦中国完成包括芯片、信息技术等目前“卡脖子”技术突破后,能够为全球南方带来对西方世界全面的、无遗漏的技术和产品替代时,中国就能在南方国家取得全面的胜利,把西方的小院高墙变成封锁它们自己的闭关锁国——海外的市场都没有了,龟缩在小院高墙内能有什么前途?不过就是失败的英联邦关税同盟和法郎区关税同盟再现?

七、未雨绸缪,增加军费真的很有必要!

 备注:非汽车行业专业人士,数据引用不完整但大致应该差不多,不必训诂考究。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