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中的草根人物(13)班固奴

第四十八卷汉纪第四十
初,班固奴尝醉骂洛阳令种兢,兢因逮考窦氏宾客,收捕固,死狱中。固尝著《汉书》,尚未就,诏固女弟曹寿妻昭踵而成之。
这是一个公报私仇的故事。
著名历史学家班固的一个奴仆,有天喝醉了骂了县官几句,县官不敢得罪班固,只好做出大人大量不与小人计较的样子一笑置之,却在心里暗暗记下此仇。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件小事,后来竟然断送了班固的性命。
班固出身儒学世家,父亲班彪是远近闻名的学者,晚年潜心续写《史记》。父亲去世后,班固回到家乡,在父亲《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却被人告发“私修国史”,被关进监狱。
弟弟班超专程赴京上疏申冤,引起汉明帝的重视,亲自召见班超,听他陈述了班家两代人数十年撰修汉史,宣扬汉德的经历,调阅了有关书稿,对班固的卓越才华极为赞赏,随即下令释放班固,并委任为兰台令史,掌管和检校皇家图书。
班固修撰《汉书》,成就非凡,却只当上了兰台令史、校书郎、玄武司马之类的小官,内心极为不甘,期望出使西域,效力疆场,建立功业,名垂青史。
汉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外戚窦宪横行无忌,竟然杀害皇亲,引起朝野一片哗然。为了平息舆论压力,窦宪请求带兵北征匈奴。
班固已经五十八岁,因遭母丧,在家守孝,得知窦宪率军讨伐匈奴,遂不顾一切,自告奋勇,随军北征。
窦宪北征大获全胜,班固作《封燕然山铭》:“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刻石立于燕然山,作为永世纪念。他还曾撰写《窦将军北征颂》,赞颂窦宪北征功绩。
窦宪因叛乱罪被迫自杀后,与窦宪关系密切的班固也受到株连,被撤职查办。
就这样,洛阳令种兢终于等来了报复一骂之仇的机会,他先抓奴仆,通过严刑拷打,把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到班固头上,将其逮捕入狱,极尽凌辱。班固实在无法忍受,在狱中自杀,终年六十一岁。
汉明帝尽管对班固蒙冤而死深感可惜,对种兢公报私仇的行径很是不满,却也只是下令将逼死班固的狱吏处以死刑,不了了之。
一代史学名家,竟然为了微末小事送掉了性命。
可怜!
可叹!
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