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得解散议会,马克龙还能当“拿破龙”吗?

被极右翼爆杀,马克龙解散国民议会,这下怕是当不成“拿破龙”了。6月9日,欧洲议会选举出了结果,马克龙所在的执政党复兴党,惨败于玛丽·勒庞领导的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复兴党的支持率为14.6%,比国民联盟的31.37%低了一半以上。

500

国民联盟获得了欧洲议会的30个席位,这也意味着法国将派出一支由大量极右翼议员的代表团,参与欧洲议会事务的决策。同时,由于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国的极右翼政党在此次选举中获得了历史性的高支持率,欧洲议会的“右拐”已经无法避免。

当然,从法律程序上讲,欧洲议会选举并不会对国内政党选举造成更替,但是这一选举常常被视为各国政党检验民众支持情况的风向标。因此,德法这欧盟里的大哥和二哥,对于执政党大败于极右政党的现实,反应非常剧烈。

马克龙比朔尔茨更加紧张,法国不是一个经常解散议会的国家,法国五共自1958年成立以来到此次之前,仅有5次解散议会的操作。当总统面临执政危机,各路在野党支持率高于执政党时,就可能会用解散议会,宣布议会重新选举的方式,来扭转颓势。

问题在于,这是一场豪赌,没人能保证马克龙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议会的支持。马克龙最希望看到的情况是,复兴党以及能与其妥协的政党,共同占据议会的大多数,挤走快速崛起的极右翼。

然而从支持率上看,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勒庞拉起一众老右人,让议会形成“朝小野大”。届时马克龙就会成为“跛脚鸭”,剩下的任期里就等着被国会架空,或者身陷左右互搏的党争而无法自拔吧。同时,极右政客成为议会大头还意味着,法国总理的位置也很可能会被右翼控制。届时,就不仅仅是国民议会左右互搏了,而是右翼控制国家行政了。

希望马克龙的政治决心,不要成为国家走下路坡上的一脚油门吧。

最近的一两年,我们经常关注马克龙在外交和国防力量重建上放的姿态,但对于他的内政能力反而有些欠缺关注。如今回看,马克龙实际上是在试图用外交上的成绩,掩盖内政的疲软。

马克龙刚刚上台时,表现出的政治底色是中间派。他也因此获得了中左、中右翼的支持,并得以当选。

但马克龙执行的经济政策是削减社会福利,减少对富人和大公司的税收,这种右翼政策。这必然招致左翼的不满。而在难民问题上马克龙又持亲难民、文化包容的左翼自由主义立场,使得勒庞等一众极右翼可以大打反移民牌,逐渐瓦解民众对马克龙的支持。

国家经济发展好的时候,大家当然都可以妥协,团结在中间派身边。但是当经济发展陷入困难时,利无则人心散,民粹政治就要压倒精英政客了,左右两边就要为了所剩不多的蛋糕大打出手了。而夹在中间的马克龙,不管是极左还是极右,都会找机会上去对他输出。有钱时中间派谁都不得罪,没钱时就会人人都得罪。

法国媒体对于马克龙的评价并不好听,说他是变色龙,政策上没有方向性,不断左右逢源。在外交和军事问题上当“拿破龙”、“戴高龙”,却难掩内政软弱无力的“变色龙”本色。借用《是,首相》的梗来形容,相当于某种“吉姆哈克的双面人生”。

说到底,欧盟这么多年也是吃了全球化秩序下的红利。许多传统列强在失去殖民地后,仍可以通过存量资本,占据全球化剥削体系中的剥削阶级。欧洲发达国家更是习惯于将剥削自欠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变成高福利,结合高债务来笼络选民。

问题在于,全球化本身现在已经岌岌可危了,发展中国家并不满足于作为全球分工剥削中最底层的一环,发达国家却还觉得自己剥削得不够多。

马克龙削社会福利的原因也很明确,国家财政支持不起,他得还前人留下的债务。因此变成了经济上的右翼。但欧洲政党不分左右,都解决不了资本主义危机周期循环的问题。不管是议会里的软左翼,还是勒庞上来了,日子都不会变得更好。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