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的优势在工业化初级阶段特别明显,每个字工人都认识
【本文来自《倒车请注意!印度正迈向神棍国家》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一直认为,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没有自己主流的科学技术语言,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
世界上的科技大国,都有着自己语言的文献系统。苏联时期的文献,标准,大多是俄文的;德国的化学、机械方面的资料在业界也是相当有名的;即使是日本,也是大量的日语资料。更别说中国了,作为一个世界上的文字异类,在科技术语的翻译上面下了大功夫。
印度的语言是什么?英语。
印度人的官方语言是22种加上英语,23种语言。而大量的科技术语不会被翻译成印度人的母语。如果印度有机构作这种事情,那么难度我想想都可怕。即使现在电脑翻译技术如此发达,也不可能在一种不适合,从未有过现代科技渗透的语言中寻找一个科技术语的正确翻译。
我都想不明白,印度工程师是怎么和工人交流的?难道让工人也去学习各种术语充斥的科技英语?
这怎么能发展起来呢?
中文的优势在工业化初级阶段特别明显,每个字工人都认识,即使不明白一个词是啥意思,一解释,就清楚了。也很容易被他们理解和记忆。
即使印度人民党成功统一了语言,那么庞大的科技术语,我不相信在50年内他们能成功替代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