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上的共鸣与自鸣犹如鱼与熊掌,对一般作者来说最好兼而得之,至少也能自得意之

【本文来自《看不懂的艺术就不是好艺术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艺术上的共鸣与自鸣犹如鱼与熊掌,对一般作者来说最好兼而得之,至少也能自得意之,而对大家(大师)来说后者尤为如此。一如敝帚自珍,陋室自馨。贝多芬指挥贝九首演成功,没有来自身后观众山呼海啸般的共鸣激励(因为耳疾),而是内心宏大理想的执念自鸣所致。但他最终还是感动于看到了自鸣与共鸣的汇聚一堂,他是乐见这个共鸣场景的!

现代艺术越来越强调“自鸣”,甚至可能刻意回避“共鸣”。说句不好听的,也许有逃避通常的专业批评之意吧?但这样的回避,逃避之作对艺坛健康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好处呢?对个体精神的追求和探索,当然要有所尊重,要给适当的生存空间。但重点是“适当”,在不大的程度上允许个性探索。但不能占据主流,更不可随意奉为高端。

不能滋养大众精神的艺术,凭什么要大众予其滋养?小众也是长在大众盘子里的奇葩,不能过多消耗大众资源,更何况那些不是奇葩的垃圾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