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立刚的科学暴论

顶着“通信行业观察家”头衔的项总在攻击贬低科学群体乃至扩大到整个基础科学研究的立场上一路狂奔,暴论接踵而至。

“整个社会寄予厚望的科学界,并没有什么大用,真要解决问题,他们解决不了”

“所谓搞基础理论研究的,对产业并没有什么帮助,这个不但是中国如此,美国也是一样”

“一个国家真正的发展,根本不是什么基础理论研究。真正的发展就是能力的积累,这个能力并不需要什么高深的基础理论,今天我们的基础理论足够了”

“工程师比科学家一样的重要,如果这个科学家只会搞理论,我相信工程师比科学家还重要”

“靠科学界,我们只能举手投降”

“产业的强大,基本可以不需要科学研究,人类的基础理论,已经研究的差不多了”

“中国这么多年,大家都说科学研究还很落后,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科学研究并不能帮助产业强大”

“产业的能力才是实实在在的能力,科学今天不过是锦上添花,不但没有实际效果,反而把一部分优秀的人才给耽误了”

通过这些言论,大体上可以看出来,项总没有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不懂科学,对于技术一知半解,对于自身产业界的了解当然比大多数人要多,但是只浮在表面,只看到了现象,归纳了粗浅的经验,而远没有深入思考其内在本质。

科学探索的是自然原理,是对自然运行法则的描述。把科学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和生产活动就产生了技术。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多年来的突飞猛进,正是不断践行总设计师的著名论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项总的暴论主要源于其将“科学”和“技术”进行强行割裂,认为两者之间非此即彼,而科学和技术本质上相伴而生,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今天工业能力的强大,绝对不是因为中国科学的羸弱而达到的,也不是因为中国工业界的人都是天纵奇才。

工程师红利源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和博士学术训练的成功,这些都是科学群体和科学研究本身带来的。中国今天的基础科学研究整体而言,确实不是最顶尖的,但是也紧紧的处于第一梯队。

“产业的能力才是实实在在的能力,科学今天不过是锦上添花”

项总的这些观点,即使是他不断吹捧的华为,也不会认可的。如果“科学研究并不能帮助产业强大”,那华为就不会对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给予不同的定级和待遇。

即使是项总吹嘘的华为自动驾驶,大模型,其背后就是源于基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事实上已经出现了半个世纪,但是一直不温不火,长期无人问津,能在今天突然爆发,就是以人工智能三巨头为代表的科学群体逐步解决了其背后的基础科学问题,尤其是反向传播算法的出现,让神经网络的梯度下降训练成为可能。而产业界真正愿意做,也擅长的事是等科学界完成了原理和原型验证后,利用庞大的资金实力、人力资源将其工业化、产品化。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也反过来促进科学研究手段和实验仪器的进步,从而产生更好的科学成果。

科学与技术,科学界与工业界一直以来就是这样合作,彼此互利共生,绝不是互相鄙视的关系。

没有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得电磁理论,那就不可能有什么雷达、电磁通信,所谓的WIFI,5G,华为中兴等等,都是不可能出现的。

“产业的强大,基本可以不需要科学研究,人类的基础理论,已经研究的差不多了”

这句话实在让人忍俊不禁,上一个说这句话开尔文,被物理学挂了100年(他说的甚至还要更保守)。

如果我们观察中国清末的老照片,会看到不论北京还是西安,周围差不多都是光秃秃的,毫无绿色,因为那个时候,人类能利用的能源主要是绿色植物直接光合作用形成的树木草叶,而这些可燃物贮存的能源极其有限。而今天能够有青山绿水,则主要源于我们的能源已经以能量密度更大的化石燃料为主。而在上世纪初之前,在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研究之前,人类对于能源的认识也就止步于此。相对论表明,能量和质量是相当的,有多少质量就对应于有多少能量,而且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光速的平方。至此,只要去寻找那些反应前后质量发生较大亏损的过程(比如核裂变,聚变),那就可以得到巨大的能量,这个能量是比化石燃料燃烧的能量要大好几个数量级。后来,也就有了原子弹氢弹,也有了今天的核能。如果没有基础物理理论的研究,那人类是不可能知道去哪里寻找新的能源。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