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国回到国内后,我得了“路怒症”……
作者| 木马君
五一劳动节那天,我们开车去我父母家小聚。
我们一家人不紧不慢地吃完早饭,才收拾了东西出发。每次回父母家,是没有什么时间压力的,毕竟小木马外婆对我们的期望只是,能赶上吃午饭就行。
路途虽不远,就在同一个城市,但因为要经过过江隧道,遇到重大的节假日,便容易遇上堵车。
车子开过了几条街道,很快接近了隧道入口的分岔道前,果然,五一节出行的人特别多,车流拥堵了起来。
我心想,我们不用赶时间,所以堵就堵吧,不用着急。
在车流中时开时停,每次挪动半米。因为是几条车道汇聚,所以车辆们变得越来越贴紧,最终要左挤右突,在这场突围赛里争出一个自己的位置来,用厘米级的间距,抢出那几米的先机。
这仿佛不只是一场平平无奇的车道融合,而像是亿万精子们的赛跑,晚了几米的那个人,生怕要失去了投胎的权利似的。
明明是无伤大雅的几米距离,偏偏抢出了你死我活的架势来,这便是中国式的开车焦虑。
我们随着车流缓缓移动,慢慢地原本淡定的心态也发起毛来。
当又一次左边的车辆硬插进来,挤进了我们所在的车道后,木马爸爸也抓紧了方向盘,决定接下来要寸土不让。
他常常和我分享心得说:我早就学会了,在中国开车不能留一点空档,不然旁边一定有车挤进来。
我苦笑了一下,忍不住叹了口气。
一个车身的距离是四五米,就算错过了十个车位,也不过是四五十米。
在一段长长的旅程中,这几十米的距离又有什么关系?多超一辆车,也不过是争到了几秒钟时间,真的那么重要吗?
这个道理明明浅显易懂,可是身在其中的人,却暂时忘记了这些。
我和木马爸爸在这种时候,总是忍不住要吐槽,为什么在道路上,会有那么多让人无法理解的行为。
人们为什么总是那么焦躁?那么着急赶路?
仔细想来,人们大约是把这看成了一种竞争,不进则退,潜意识里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于是精神变得紧张起来。
原本你的旅途与别人无关,但是在很多路况里,这成了一种争先恐后的集体赛跑,大家在比试谁的胳膊肘比较硬。
我又想,当堵车发生时,为什么人们心里会感到不安和焦躁。
比如我,五一那天并没有时间的压力,但是还是变得焦虑,因为我面对车流里的左冲右突,不得不进入“战斗状态”。
我害怕没有规则,大家只靠蛮力决定结果。我也害怕大家不管不顾,最后在十字路口,汇成一大锅粥,最后谁也走不了。
于是我意识到,人们往往害怕的不是损失了十几分钟时间,而是规则的崩溃。
自从去年底买了车,木马爸爸偶尔带着全家开车出门。
一开始,我们很开心,有了好用的代步工具,电车配套很完善,一切都很好。
去年提车的时候十分开心,如今在路上却多了很多复杂的感受
但很快,我们在路上有了越来越多不好的体验,几乎每次开车出门,特别是在市区道路,都有几次愤怒和无语的时刻。
有的车主在并道时,削尖了车头挤,而后面的车也绝不退让。
我深深地怀疑,国内的驾照考试,是不是从没教过并车时应该遵循拉链原则,即一左一右交替通行。如果大家都能按照这个规则,便丝毫不用焦虑,只要按部就班就行。
有的车主在道路拥堵时,不停地闪远光灯,那闪烁的灯光在寸步难行的道路上,除了激怒前车车主,实在是毫无益处。
每次遇到这种不停闪灯的车子,木马爸爸总是无语问苍天,大家都能看到路况拥堵,为什么要闪灯?是让前车长翅膀飞过去吗?
我叹气,也完全不能理解这样的行为。
如果是在德国,后面的车不停地向你闪灯,那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比如车子出了状况而车主自己没发现。
而在国内的道路上,这样的闪灯往往只是莫名其妙的催促,是焦虑情绪的宣泄。
还有一次,一辆豪车不看后面来车情况,直接从侧停车位突然发动,开入车道里,正在车道后方行驶而来的木马爸爸,只好迅速往旁边让了一下,并按喇叭表示抗议。
没想到这位豪车车主不仅没有歉意,反而对木马爸爸怒目相向。
木马爸爸也带着怒气,在两车并行时,打手势向他抗议,你这人怎么开车的。
没想到,对方非常豪横,立刻摇下车窗,跨着半个身子过来,用手指着木马爸爸的鼻尖,嘴里开始骂骂咧咧。
我坐在副驾驶上,眼看着一场冲突即将升级,吓得心里扑通乱跳。
在如今和平富足的年代里,大家都很文明,你很难因为什么事和别人打起来,但是一旦上了路,往往是战火一触即发,一点小小的剐蹭,很容易就演变成一次武力比试。
因为这些不好的体验,因为一次次看到司机们令人无语的危险行为,我变得不爱开车出门。
这样的体验实在太多,以至于我和木马爸爸甚至默默总结起规律来,我们私下交流,好似某某品牌某某车型的车主,格外的豪横无礼。
有一段时间,我甚至不想再坐在木马爸爸的副驾驶上,我变得像是惊弓之鸟,坐在车上完全无法放松,精神高度紧张,总怕哪个角落杀出一两个不守规则的车来。
我宁愿骑自行车,也不想一天的好心情因为路上的负能量而被毁了。
我和木马爸爸常常感慨,让我们感到最难以接受的,并不是路上多花了几分钟,抑或是和其他司机产生了一点小冲突,
而是,
慢慢地我们发现,我们也在变得愤怒,冲动和鲁莽。
环境造就人,在路上的时间多了,你也学会了如何适者生存,学会了绝不礼让和针锋相对。
它把我们个性里最不堪的一面放大和强化了,就像是有毒的土壤上催生出了丑恶的花,它让你变成你不喜欢的模样。
明明生活里到处都是可亲可爱的人,但坐在方向盘前的时候,很多人都只能展示自己最差劲的一面。
原本理智的人变得冲动,原本温柔的人变得暴躁。
我这样一个生活中非常佛系淡定,从不说任何粗口的人,到了路上,看到那些叫人生气的危险驾驶行为,我总想冲着别人的车窗竖中指。
这就是环境对一个人的扭曲。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国内的很多事物都非常先进和美好,但是很多司机们的驾驶行为,实在是糟糕透顶。
作为一个自媒体博主,本不应该乱写尖锐的批评,因为大众不爱看,搞不好还要给我扣一个崇洋媚外的大帽子,吃力不讨好。
但是,我又转念一想,有话语权的人也有更多的责任。作为一个自媒体博主,我更应该鼓起勇气指出问题,呼吁改善。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咱们国家如今很多方面都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如果咱们能在这些软性的地方也快步发展,真正提高国民的幸福度,那咱们的社会才会更美好更健康。
我希望我们的驾校和考试别再应试教育,别再只考核车辆驾驶的花式技巧。
是否能精准地停在杆前并不是重点,脑子里是否有牢固的安全意识,是否超前预判风险,是否顾及路上的其他人才是驾驶者的基本要求。
我希望我们的交管规则可以严厉一些,别再纵容不良的驾驶行为。任何给自己或他人造成风险的危险驾驶的行为(即使最终事故没发生),一律吊销执照!
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主动改变,不争不抢不侥幸,只有我们一起努力,才能达成一个我们想要的环境。
希望有一天,我们行驶在路上,只有风景,没有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