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邮报丨在中国,美国以往的魅力不再有了

500

5月3日,上海,中国路人经过设在南京东路的华为旗舰店。图源:Bloomberg/Getty Images

500

原文截图

​在中国,美国以往的魅力不再有了

华盛顿邮报北京分社社长 郭诗贤 Lily Kuo

在中国,曾经有一段时间,任何美国的东西都被自动认为更有品质。

1990年代,人们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附近的一家麦当劳餐厅举行婚礼。到2000年代,Nike运动鞋、 iPhone产品 和必胜客的约会成了中产阶级成就的象征。

美国在中国被称为“美丽国”,是财富和安逸的堡垒。人们过去常常开玩笑说,甚至连美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大。

眼下,中国的媒体和评论员嘲讽说,美国已不是“美国”,而成了“美帝”:“美丽的帝国主义者”。中国购物者更有可能品尝中国咖啡连锁企业瑞幸的饮品,而不是去喝星巴克,或者整晚排队购买华为的 Mate 60 Pro手机,而不是最新的苹果产品。今天,没有人说从美国看月亮有什么不同。

三十岁的上海翻译 Tracy Liu 表示: “过去,你看到美国品牌时,会觉得它们更酷。现在人们追逐本土品牌。”

几十年来,这种软实力成了美国在中国的最有力武器之一。但在过去几年里,随着它的文化光芒慢慢暗淡,美国在中国失去了人心。

这一转变发生之际,北京方面正壮大其军事和技术实力,同时中国在美国的声誉急剧下降。

500

1993年,在上海一家特许经营店,忙碌的麦当劳员工为顾客服务。图源:Tom Stoddart/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这两种趋势叠加在一起,推动两国彼此更加疏远,也更加接近冲突。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约瑟夫·奈(Joseph Nye)表示:“假如你想避免战争,想管控竞争,或想管理气候之类共同难题,一定程度的软实力对两国都有好处。”奈在1990年代最先使“软实力”这个术语风行,他曾担任美国助理国防部长,经常与中国打交道。

他称: “假如双方都希望实现那些目标,那么中国在美国具备魅力的程度,和美国在中国具备魅力的程度,可以对两国都有利,因为两国都希望有一种鼓励合作的气氛。”

500

1990年代,麦当劳在中国的分店是举行婚礼的热门地点。图源:Future Publishing/Getty Images

中国内部的情绪变化可能源于大国竞争。众所周知,在中国进行调查很困难,但调查仍显示,中国人对美国的正面看法正在败坏。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表示:“这是一种范式转换。今天,美国在中国的形象非常糟糕,可能是中美建交四十年来最糟糕的。”

美国在中国软实力的弱化,适逢中国正愈发强大和富裕,并致力于缔造自己的文化声望。

500

3月23日,北京官员为“JORDAN北京飞行旗舰店”开业剪彩。图源:Bloomberg/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中国领导人利用这些变化,宣扬中国体制的比较优势,试图通过“文化自信”推动民族主义。文化自信,是一种在国内运用,推动中国文化超越西方影响的软实力。 

4月间,在发表于一份杂志的一系列讲话中,中国领导人呼吁“要增强文化自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补充说“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

今天,中国媒体评论“美国民主的神话”,广泛报道美国的大规模枪击事件、警察暴力、政治极化和公共安全问题。(在抖音即中国版TikTok上,一类受欢迎的内容是美国的“零元购”,主打商店遭到持枪抢劫的视频。)

失去了在中国的软实力优势,美国也就失去了对中国政府施加影响的一个重要来源,即直接吸引中国人民的能力。

“东升西降”

起初,新鲜感慢慢丧失。在1976年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去世后的几十年里,人们对外部世界满怀渴望。

中国学生争相阅读历史学家威廉·曼彻斯特(William Manchester)关于美国生活的大部头著作的最新翻译本。中国教授访问美国成了新闻。

到2000年代中期,一代年轻中国人从盗版的美国电视剧集《老友记》那里学习英语。人权活动人士尊奉美国为民主灯塔。甚至中国官方媒体也喜欢报道美国如何处理中国面临的一些麻烦,如政府腐败

1988年曾在北京学习过的葛小伟表示:“那时,人们对所有西方的东西都满怀兴奋,对许多人来说,美国就是那些东西的象征,……美国是不会有错的。”他这样描述自己当时作为一个美国人在中国的经历:“算是一个名人”。

全球金融危机侵蚀了人们对美国经济模式的信心后,美国衰退一说开始受到追捧。在特朗普执政期间,以及新冠疫情爆发初期的混乱时期,中国领导人开始大胆宣称“东升西降”。

谈到2009年金融危机时,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政策项目主任沈大伟(David Shambaugh)表示:“金融危机确实给中国人欣赏美国的棺材上钉上了倒数第二颗钉子。最后一颗钉子是被特朗普政府敲进去的。”

他通过电子邮件表示:“据我所知,在中国城市公众、知识分子,或是官员那里,美国已没有什么残存的魅力了。”

今天,就美国对出口给中国的技术产品实施管制、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充斥国际市场,或是美国支持台湾等问题,中美官员发生了冲突。唐纳德·特朗普和拜登总统都威胁称,假如连任,他们将提高对中国商品的关税。

这些紧张局势,加上源源不断的关于美国国内问题的报道,意味着今天的中国公民“无法再像从前一样,把美国看作某种理想化的道德制高点、制度制高点乃至未来的方向”了, 中国知名博主兔主席写道。“美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自毁长城’,瓦解了自己辛辛苦苦在中国构建的政治软实力与精神基础……。不特如此,美国通过自己的努力,还为自己构建了一个最难对付的竞争者。”(本段引文较原文的引用略有增补。——译注)

500

本月早些时候,行人路过重庆一家华为旗舰店。图片来源: Raul Ariano/Bloomberg/Getty Images

“中国时尚”的崛起

随着美国的魅力衰减,“中国时尚”兴起了,这一趋势受到当局鼓励,但一样受到越来越重视本土品牌而非外国品牌的公众欢迎。流行的中国化妆品品牌“花西子”在其产品中使用了传统的中药,打着更适合东亚面孔的旗号进行推广。

寻找高端手机的中国消费者正越来越多地转向本土品牌。Counterpoint Research 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苹果在中国的销售额同比下降19% ,而华为销售额同比上升近70% ,这使得这家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即将超越这家美国巨头。

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美国电视剧集和好莱坞电影不再是主流讨论一部分。2012年Tracy Liu上大学时,她的同龄人还在看《老友记》(Friends)、《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和《摩登家庭》(Modern Family)等美剧。

她表示:“它们以前是家喻户晓的名字,现在,我认为没有哪个美国节目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500

顾客们在以美国剧集《老友记》为原型的咖啡馆里聊天。北京的这家咖啡馆在2020年歇业。图源:AFP/Getty Images

去年,中国电影业分析人士宣称,在中国,“好莱坞时代结束了”,因为国产电影占到了票房收入的80% 以上。收入最高的10部电影都来自中国。这与2012年的情况大不相同,那时,《碟中谍》和《复仇者联盟》等美国电影在中国票房收入最高的10部电影中占了7部。

为这一范式转换画上句号的是:2020年,位于北京一家购物中心六楼的“老友记主题咖啡馆”关闭了。这家咖啡馆百分之百复制了《老友记》中的中央公园咖啡馆,甚至包括它毛茸茸的橘黄色沙发和一位名叫Gunther的咖啡师。十多年里,它成了美国对中国最强大文化输出产品之一的持久象征。

45岁的杜鑫辞去工程师的工作,开办了这家咖啡馆。在他看来,作为多年来在中国最受欢迎的电视剧集之一,《老友记》中展现的美国人生活方式的一个侧面显得开放、充满可能性,令人耳目一新。不知是因为疫情防控措施,还是因为口味改变,一家护肤品商店占据了原来的位置。

杜鑫说:“没有几个人会为怀旧而付钱。”不是为电视的怀旧,也不是为美国梦的怀旧。

——Vic Chiang于台北 ,Lyric Li 于首尔,对本文亦有贡献。

(原题“The United States used to have cachet in China. Not anymore.”,由《华盛顿邮报》网站发布于2024年5月25日。所有图片均为原文所有,略去一张图。图说不一定符合原文。译者听桥,对机器形成的初步译文有校阅,有删节。)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