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评述儒家思想以及历史作用
观网上最近冒出一群人,动辄以儒家自居,我看了看他们写的东西,就感觉莫名好笑。跟儒家的东西八竿子打不着,可以说是一群不学无术的人,就喜欢拉虎皮扯大旗。所以我今天就客观评述儒家的优劣,引述一下儒家的思想内容,以正视听。当然了,不足之处还需要观友们,提出论据,正确讨论。
儒家相比较诸子百家尤其是其中的几个大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儒家的优势在于拥有完整的教育体系,这甚至可以说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唯有且独有的现象。其实古今中外,教育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不是单纯地就教育论教育,而是从社会政治经济的视野中看待教育,认为教育是治国安邦的必要环节,“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孟子总结历史经验,认为教育是政治统治的重要内容,夏商周都“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孟子特别重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认为只有经济发展,老百姓衣食无虞,才能搞好教育工作,他甚至认为,教育是最好的政治,“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先秦时期,儒家把教学具体概括为“学”、“思”、“行”三个互相联系的基本环节。《礼记·中庸》进一步具体化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五个步骤,其基本思想是完全一致的。这里的学、思、行或学、问、思、辨、行,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儒家对教学的规律性认识。孔子以来的许多教育家都详细探讨如何学习,然后由学而论教,强调教的方法要从学的方法出发,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
据此可见,儒家对于教育,不但有教育的指导思想,还有教育的指导办法。《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甚至连成功路径都给你准备好了,可以说这才是儒家真正的内涵,孔子也被誉为是中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万世师表。
所以相比道家,法家。这种社会科学学派,可以说当你不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你是不可能学习道家和法家思想的。但儒家不同,只要你给十条腊肉作为学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就能传授你基础知识,但学习了基础知识之后,如何提升,就看你自己了,你可以选择修齐治平的儒家路径,遵守并倡导儒家的精神。也可以开阔视野,学习别的思想门派。这里的荀子就是儒家的另类,他反对孟子的人性善,认为人性恶。提出主张以道德教化为主、奖惩刑罚为辅。虽然他是儒家代表人物,但已经逐渐向法家和道家靠拢。他的弟子韩非与李斯就是纯粹的法家人物。同时,庄子也提出“内圣外王”的政治思想,《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可见,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一定统一性,这个统一性就被后世成为“霸王道”。
先秦前,儒,道,法,墨这几家兼容并包的思想趋势已经形成,所以到了汉初时才有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独尊儒术”。其实这只是当时政治生态的一个表现,并非能证明汉朝完全任用儒家。丢两个资料以佐证我的观点。“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汉书·元帝纪》
“皇太子柔仁好儒,见上所用多文法吏,以刑绳下,常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柰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过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资治通鉴》
汉书和资治通鉴都记载了一个故事,我称它为汉宣帝教子,汉宣帝刘询是汉武帝的曾孙,他施政“以霸王道杂之”,整顿吏治,强化皇权。有一次,汉宣帝看到他的儿子,也就是太子刘奭宠幸儒生,柔弱盲从,没有政治主见,就告诉他汉朝的立国思想是“霸王道”,同时也点明儒家的问题:“不过时宜,好古非今,使人炫于名实,不知所守”。你要知道,这还是汉儒,还是那个能够投笔戎从,建功立业的伟大时代,汉儒就有个懦弱的臭名声了。隋朝开始,设立“科举制”,本质就是为了打破门阀制度。但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并非完全考察儒家思想,但这个也让儒家看到了希望。到了宋朝,宋儒的希望就是辩经,真的是把“眩于名实,不知所守”八个字发挥到了极致。而搞笑的是,倡议遵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朱熹,儒家道学思想的奠基人,他却是“扒灰”一词的贡献者,南宋沈继祖《劾朱熹省札》中沈继祖向南宋皇帝陈述朱熹所做的荒唐事,由此可见,这个后来统治明清两朝的儒家道学思想是如何荒诞不经!明太祖朱元璋颁布“科举八股文”,本质上朱元璋就是个私心极重的人,为了国家的存续,不惜禁锢人的思想。而他缔造的儒家士大夫地主阶级不但亲手断送了明清两朝,(详细的可见《南明史》看看当时江南儒家士大夫的嘴脸,近代四大家族的买办,就不需要我赘述了)还是直接造成中国近代百年国耻的始作俑者,板上钉钉的事实,不容篡改。至于近代“批孔”,我只能说是儒家后人无能,丢人,不忠不孝,以至儒家的祖宗十八代蒙羞。这笔账真要算,也要找这帮逆子去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