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市场依然可期

林新伟:关税大棒下,“新三样”企业低调出海,越南、墨西哥还是美国? (guancha.cn)

难得在观网看到不来自于象牙塔,而是来自产业一线从业者对于“是否需要投资美国”的真实想法。

文章是好文章,缺点在于没有总结归纳以不便读者抓住关键之处,我将其提取出来列举如下:

1. 美国到今天为止,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市场,开发第三世界也补不上放弃美国的潜在损失,更不要说第三世界的投资落地难度与成本往往高于美国。哪怕是那些我们一般认为的“美国的仆从国”如加拿大、墨西哥,贸易壁垒大棒砸下来也毫不手软,想要绕道这些国家曲线进入美国,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行不通。

2. 跟联邦与州最高权力机构(州长、议员)表面上对中国投资喊打喊杀声量巨大的情况不同,州执行层面对待中国投资的态度往往是稳定而务实的。整个美国的投资环境整体体现为:“宏观、舆论上反对、抗拒;微观、执行上拥抱、支持的‘量子叠加态’。”

3. 绝大多数中国人、中国公司并不知晓这一情况,往往通过简单接触来自美国的主流舆论,就粗浅地认为美国对中国投资“逢中必反”。因此很多中国公司在并未深入细致调研投资可行性的情况下,就主观上直接不考虑在美国投资,损失了很多商业机遇。

4. 美国对中国投资的各种“敲打”,并不是“无迹可寻”的。除了长期缓坡下降的大环境因素,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该公司在世界产业中的地位与影响力。”通俗来说,如果公司本身属于“风口行业的龙头企业”,那么她就自然而然会被美国舆论认定为“可以代表中国的企业”,比如通信业的华为、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动力电池的宁德,无人机的大疆等等(光伏板没有这样的龙头,但中国的光伏板占到世界份额的95%,美国人认为光伏板看到中国二字一棍子打死即可)。但凡上了这个名单,赴美投资就要慎重,因为一旦民粹癌发作,几乎必然被揪出来一顿胖揍。

5. 但只要你并不名列上述“当红炸子鸡”名单,赴美投资反而是开拓业务再创辉煌的天赐良机,比如文中所述给美国空调企业配套铜管的中国企业——你给美国解决就业利税,所属行当不扎眼,壁垒大棒打你吃力不讨好所以会放过你。

6. 哪怕真的运气太差,不属于风口行业龙头企业也被波及。那也无所谓,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小杖受大杖走即可。

7. 所以,对中国企业来说,“投资美国”在今天依然可期,而且越是小越是不起眼行当的公司,投资美国越是有利可图,风险可控。

如果能赚钱,面子什么的也不是很重要。交保护费才能做生意,越想越气,干脆不做生意?

什么叫做“社会主义养巨婴啊”,你离开中国去任何国家投资,都免不了向当地各色地头蛇交各种形式广义上的“保护费”。

国家就是对你们保护地太好了,以至于让你们觉得免费温室是天经地义的。

顺便借本文这块“他山之石”去砸今天左栏的另一篇文章:

赵燕菁:房地产新政本质是救债务端,这关乎中美博弈的走势 (guancha.cn)

这篇文章里,作者基于的假设,在前文的论述中就是根本错误的。

即“海外市场对中国来说越来越不可期,为今之计只有政府拉高自己的负债替社会减压,而且别的行当都不行,只能拉房地产。”

拉一把房地产然后呢?你政府手里捏着这么多存量新房空关么?空关就是纯粹劣化资产负债表,不空关没人敢拍新地。

以拖待变也是不可能的,你过去依赖超发美元的增量信用,你觉得你还能等来美国挺过这一轮继续超发?

继续选择“加高堰塞湖”而非“诱爆泄洪”,只会把三线以下城市房地产的落后产能堆积地更多,以后更难处理。

然后你就永远陷在巴望美联储龙头的松紧上了,这是你想要的局面?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