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期的传播数据,我乐了,“黑粉们”是以这样的方式爱着张老师?

前段时间张维为老师去了一趟马来西亚,首次走出国门录制《这就是中国》。

在马来亚大学演讲时,有一位坐在最后排的年轻人磕磕绊绊地,用带有挑衅性的语气提问“如何获得瑞士永居”,这一视频在国内平台发布后,让某一群人极度兴奋。

针对张维为老师的造谣攻击已经持续数月,很多社交媒体上都充斥着一些断章取义、造谣攻击的内容。而这一次,他们又编造起所谓的“瑞士永居”来攻击张维为老师。

关于这一低级的造谣,张维为老师日前已发文回应:《热情洋溢的马来西亚与永居证笑话》。

刚刚结束了忙碌又充实的东南亚之行,看到最近又有人在炒作欧洲某小国的永居证话题,甚至有人连瑞士和瑞典也分不清楚,就开始编造、传播各种谣言,令人捧腹。也许有人对获得瑞士永居或国籍感兴趣,但我们来自正在全面崛起、美丽如斯、发展机遇最多的中国,享有世界上最难获得的中国国籍,多少外国友人渴望获得中国永居或国籍而不得,我们为何还要有那种偏好呢?我自己虽曾长期在瑞士学习工作生活,但对此从无任何兴趣,也从不关心这类偏好,迄今也不知道谣言中的那种永居证究竟长得啥样子。

和在国内一样,我每次演讲都鼓励大家提问,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大家踊跃提问,现场掌声不断。但提问者实在太多,我只能一组一组地回答问题,可能受制于音响条件,我和主持人以及前排听众根本没有听到有人提过什么居住证问题,直到隔日看到别人发来的视频才知道。我建议这位坐在最后一排磕磕巴巴提问的华夏年轻人下次胆子可以更大一点,尽量靠前就坐,读手机文案再流利一点,声音再响亮一点,让人近距离摆拍更是大可不必,好问题应该自带勇气呀。

虽然有当地朋友告诉我1450在马来西亚深度布局,但我凭直觉估计提问的年轻人不属于这类人。尽管他的小视频兴奋了国内的第五纵队,但也让恨国党1450远程养殖一个个自觉曝光,可以说总体效果不坏。青年人总要向上,不能总是做乐子人,建议深度学习马来西亚华人华侨的家国情怀,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至于那些恨国党第五纵队1450远程殖人,就让他们继续留在黑暗中吧。

那群别有用心的人的企图并没有得逞,他们妄图抹黑张维为老师的挑衅性提问的短视频,反而成为了张维为老师《这就是中国》节目的预热效果。网上看到一张《这就是中国·走进马来西亚》特别节目播出后的统计,可以看到节目最后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的传播都效果非常好。

简单列几条数据:中国观众收看超610万人、专题节目排名位居第1、年轻观众比例超过50%、YouTube上线15小时播放近20K、YouTube当期点赞超1.3K、YouTube《这就是中国》粉丝中马来西亚粉丝排名前3。

海外观众评价也是赞不绝口:

▶張教授說的真好,何婕主持也太棒了!好喜您們。

▶感谢张老师及胡先生与叶先生精辟绝佳的讲解分析,以及何婕主持人绝妙的配合,很精彩,新马一代的华族群众受教了,也增长见识受益匪浅。谢谢!

▶这个节目我一直都在看,那些前面没看过的也连接看上了!觉得非常好,增加自己的知识与判断能力。谢谢节目组能来到大马的首都做演讲,应该说是我们的荣幸。

▶十分精彩的解說,值得分享的節目!感謝張維為教授、胡逸山先生、主持人及節目組的努力,辛苦了,加油喔!

▶我是马来西亚华人!欢迎张教授,您们来到马来西亚,喜欢您们主特节目,您们主特很棒能认识当今世界方方面面的事实求是,为您们团队点赞,幸苦了。

《这就是中国·走进马来西亚》的传播数据,狠狠地打脸了那群攻击张维为老师的人。而对于那群恨国党、第五纵队、1450、远程殖人,就让他们继续留在黑暗中吧。

500

最后放一下马来西亚这期节目的介绍。

500

今年,正值中国-马来西亚建交50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上,《这就是中国》节目首次走出国门,来到了马来西亚。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将携手马来西亚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顾问胡逸山博士、拉曼理工大学社会经济研究所主任叶汉伦博士,共同探讨中马合作和亚洲发展。

500

“2023年,慕尼黑安全会议发表了《2024年慕尼黑安全报告》,主题是‘双输共输’,英文叫‘lose-lose’,认为后冷战时代关于和平和发展的乐观主义已经消散,世界面临陷入‘双输共输’的局面。其实,这种判断反映的更多的是欧洲的焦虑,近年来欧洲的安全和经济受到重创,所以产生了这种深度的焦虑。用‘双输共输’来描述这个世界是不准确的,毕竟比欧洲大很多的‘中国-东盟’这个板块不仅在过去几年,而且在过去数十年都实现了‘双赢共赢’。”“东盟与中国一直在坚定维护主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互利合作。中国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地全面推动经济发展。中国今天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全球最大的工业国与贸易国,具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和制造业的体系,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和中产阶层。”张维为教授将以东盟和欧洲为案例,为观众介绍何谓共赢,何谓共输。

“半个世纪过去了,中马两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也踏实地开花结果,尤其在经贸方面的交往更是一日千里。中国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国,而马来西亚也是中国在东南亚长期以来的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之一。”“中国和东南亚,我们自古以来都地处东西方的交通要道,而经商、贸易等一直都是本区域人民生计的主轴。对我们这些国家来说,‘一带一路’最大的意义其实并不那么复杂,不外就是加深、扩大与中国以及其它的‘一带一路’沿途各国的这些贸易往来。多开拓新的货品或服务的贸易,多开放各自的经济领域让各国能够互相参与,尤其让中国和东南亚的这些经济能够真正意义上达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境界。”胡逸山博士则将介绍中马合作的历史、现状并畅想未来发展。

“文明的自信,当然更重要的其实是促进文明间的融合。在这个文明对话的过程当中,能够形成一个更有效的沟通,以便促进文明的相互往来以及提升。”

“我们的多元文化,特别是以华人族裔为主体的特别是贸易群,都能够在各个方面为‘一带一路’,特别是马中之间的贸易和合作打开通道。”圆桌讨论环节,叶汉伦博士也将分享对于中马合作未来的看法。

此外,张维为教授和胡逸山博士、叶汉伦博士还将解答“中美贸易战背景下,马来西亚该如何应对?”等观众问题。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