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廉洁文化 赋能基层治理
明代理学家薛瑄认为清廉自守有三种境界: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者,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为下也。这与新时代反腐败斗争基本方针“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蕴意相通。基层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心有所畏不敢取是底线,心有所崇不苟取是基本要求,心有所明不妄取是道德升华,做新时代忠诚干净担当的基层干部,才能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引领崇廉拒腐“廉风尚”。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基层干部要有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坚持不畏艰难困苦,爱岗敬业,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勇当老百姓纾困解难的第一梯队,和群众想在一起做在一起,事不避难,同时时刻敲响廉洁警钟,坚定自身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与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作坚决斗争,方能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让“清廉风”吹进基层一线,让清廉之苗牢牢根植在基层这片沃土中,筑牢基层根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基层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只有紧握廉政舵,才能行稳从检船,失去制度规范的权力易膨胀,超越法纪红线的权力会腐化。公权力的每个使用环节都要在监督范围之内,重大事项要逐级汇报,综合研判,防止公职人员以权谋私的侥幸心理。年轻干部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净化“八小时外”的朋友圈、生活圈、社交圈,时刻绷紧遵规守纪这根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将监督检查的持续性、长效性作用发挥出来,让清廉的果实挂满千里沃野。
全域统筹、整合发展,打造有形有质“廉阵地”。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共产党员崇高理想追求,把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看成是极大的耻辱。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督促领导干部从严管好亲属子女。积极宣传廉洁理念、廉洁典型,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与深化基层治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为清廉单元建设注入廉动力。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第八章中强调“党员干部必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清正廉洁,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行为”等内容,就是教育警示广大党员干部要知敬畏、有底线。融合地方文化,建设廉洁阵地,通过挖资源、强供给、树品牌,扎实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不断激活廉洁文化的生命力,拓展廉洁文化时代意蕴,让新时代廉洁文化蔚然成风、深入人心。
上下联动,内外兼修,强化警示教育“廉动力”。在廉洁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下功夫、出成果。持续加强顶层设计、系统推进,聚焦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清官廉吏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主题,切实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廉洁文化品牌。坚持借势借力、深入推进,进一步打造专业化的廉洁文化宣传教育队伍,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讲清廉、宣讲团巡回讲清廉、党员干部主动讲清廉,引导党员干部持续强化“干事且干净、干净加干事、干事能成事”的勤廉追求,不断提升廉洁文化的感染力、渗透力、辐射力,以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浅显易懂的语言,推动廉洁文化向社会延伸、向常态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