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美国居然不懂自己的历史!

为什么说美国不懂自己的历史?因为曾经世界老大英国怎么对美国进行贸易保护,现在美国既然原封不动照搬英国的套路对付中国,甚至连日本怎么对美国进行橡胶封锁,现在的美国既然也原封不动照搬日本的套路对付中国,那么英国是怎么对美国进行贸易保护?日本是怎么对美国进行橡胶封锁?

我们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率先在德国、美国发起,以内燃机、内燃汽车为代表。内燃汽车是烧油的,不是烧煤炭的,因此发展燃油汽车就需要有强大的石油供应。1908年,美国人福特造出了T型车并实现了流水线生产,使得汽车一下子在美国流行开来,到1919年,美国汽车年产量已经超过200万辆,占了当时全世界的96%,成为美国一个超级大的产业!燃油汽车就是当时妥妥的高科技,汽车产业就是当时妥妥的战略新兴产业。

500

看到此情形,英国焦虑了,着急了,于是开始对美国的汽车产业下手了。

第一步联合法国占领中东,控制石油。1920年4月,在意大利的圣雷莫召开了协约国最高理事会部长会议,达成了《圣雷莫协议》,主要内容有英国把美索不达米亚(现在的伊拉克)25%的石油开采权让给法国;法国则要同意这块地盘归英国托管;法国还得同意英国修条输油管道,直通地中海。英国可以“排除任何外国公司”在其领地内进行开采石油。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针对美国,美国汽车产业那么大,产量200多万辆,需要石油,现在英法联合把产油地都给占了,看你美国怎么办面对卡脖子,美国财团还想去英法的石油产地开采石油,结果呢?Anywhere but USA!是不是有种特别熟悉的感觉,对了,现在美国也是这么对我们的,就是Anywhere but China!

第二步英国联合荷兰控制天然橡胶。二战前汽车轮胎用的都是天然橡胶,没天然橡胶,这汽车轮胎怎么办?没汽车轮胎,这汽车怎么开动? 橡胶的重要性在一些情况下可能超过芯片,因为它是制造飞机、军舰、坦克、汽车等各种器械所必需的材料。汽车的轮胎、密封件、减震零件,飞机大炮的连接件,电力工业的绝缘件、电缆,都离不开橡胶。

可以说,橡胶是科技产业的进步基石之一、而天然橡胶产地绝大多数在英国与荷兰手上,主要有英国的殖民地马来西亚、砂拉越、沙巴、斯里兰卡,荷兰殖民地:印度尼西亚。当时大英帝国垄断了全世界橡胶产量的75%,美国只占2.8%,但美国橡胶消耗量占全球的72%,美国几乎所有的橡胶都要从英国进口于是,1922年,英国通过《史蒂文森法案》,宣布在它的殖民地,将控制橡胶产量,对美国橡胶销售实行配额制,美国橡胶基本价格是30美分,比当时的市场价12美分足足提升了2.5倍。

这下你美国石油也搞不到,天然橡胶也难搞到,这下美国汽车业总该歇菜了吧,你美国总该向我英国妥协投降了吧,这很有潜力的汽车制造业就不要搞了吧。

结果英国人做梦都没想到:美国人居然突围了!怎么突围的呢?

早在1923年,一家英国公司以每年支付2000英镑作为条件,获准在沙特哈萨3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勘探矿产和开采石油,然而一无所获,两年后,即1925年中止勘探。

         1930年,伊本•沙特邀请美国商人查尔斯•克莱因派遣技术人员进入哈萨勘探水源和矿产资源。

         1932年,美国工程师卡尔•推特切尔在波斯湾沿岸的宰赫兰发现石油。

         1933年,沙特王国与美国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签署关于勘探和开采石油的协议。协议规定,美国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拥有在沙特阿拉伯东部约10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油田勘探权和石油开采权,期限60年,美方在协议生效之后向沙特政府提供5万英镑的贷款,每年向沙特政府支付5000英镑的租金那时的沙特好淳朴呀!

        随后,美国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成立加利福尼亚一阿拉伯标准石油公司,负责沙特阿拉伯境内的油田勘探和石油开采。

       1938年,达曼油田开始产油,产量每天4000桶。

        1939年,沙特阿拉伯开始出口石油。同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获得沙特阿拉伯境内另外2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油田勘探权和石油开采权。

没想到美国在沙特找到的石油,储量居然是当时全世界最丰富的。等到1939年,二战开战前,美国产的石油,已经占全世界的60%宣告英国用石油卡美国脖子失败!

500

那面对天然橡胶危机,美国怎么办?

为了打破英国对橡胶的垄断,一方面,鼓励国内企业研发自主可控的技术,比如研发更耐用的轮胎,对废橡胶进行改造和回收利用,鼓励研究合成橡胶和别的代用品。不过,到1939年,美国的合成橡胶生产能力只有每年4000吨。另一方面,避开不可控的英国殖民地,在非洲的热带地区找到适合橡胶种植的地方,利比里亚。当时美国向利比里亚提供了500万美元的财政援助,通过这笔援助,1926年,美国费尔斯通橡胶公司在非洲的利比里亚以每年每英亩6美分的价格,租了100万英亩地租期为99年。意外的是当年就可以收割天然橡胶,因为这100万英亩土地,居然有30万英亩由于之前被英国橡胶公司开垦过,留下了不少橡胶树。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在1927年在巴西的丛林中耗资数百万美元建起来橡胶种植园,史称福特兰地亚。

到1927年,英国的橡胶产量已下降到53%,垄断被瓦解,橡胶价格节节下滑。到1928年,橡胶价格下跌到0.16美元,沦为白菜价,卡脖子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

针对美国石油与橡胶的卡脖子都失败了,正在衰落的老大:英国该怎么办?

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当时世界的老大,在面临当时的挑战者美国的冲击以及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冲击时,毫不犹豫放弃自由贸易原则。1932年7月,帝国经济会议在加拿大的渥太华举行,本着“己国生产者第一,帝国生产者第二,外国生产者最后”的原则,英国及其自治领签订了12份双边贸易协定,即《渥太华协议》,建立起贸易保护下英联邦内部的帝国特惠制会议的主要内容有:英国对来自自治领和殖民地的进口商品,给予关税优待;英国限制从帝国以外的国家输入农产品,以保证帝国各自治领和殖民地农产品在英国的销售市场;英国工业品输往自治领和殖民地时相应享受优惠待遇;对来自英国以外国家的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很明显就是要堵住来自美国的冲击!大英帝国自恃占有全球25%的人口与占有全球25%的地盘,试图用自己的体量优势,直接把美国工业给闷死!

为应对英国的帝国特惠制,美国出台了自身的经济政策。在1934年通过了《互惠贸易法案》,实行无条件最惠国原则,即“只要你给我的待遇不差于你给别人的最好待遇,我就向你提供不差于其他人的最好待遇。”美国力图由双边到多边打开世界市场,建立多边自由贸易体系。

在此基础上,美国向英国经济发起了新一轮的挑战。1935年,美国与英联邦的重要成员加拿大签订贸易协议,对英国的帝国特惠制构成了直接的威胁。美国正是希望通过与英联邦成员签订互惠贸易协定的方式,架空英帝国内部的贸易特惠。

同时大规模地高价买入黄金和白银,推动美元国际化像1930年美国黄金储备是6358吨,但到1935年美国黄金储备就增加了2600多吨,达到8998吨,之后美国还不断地从世界各地购入黄金!结果英国黄金储备枯竭,不得不宣布放弃金本位!

英国搞得贸易保护,搞了没到10年,1941年就被美国逼着放弃。

在珍珠港事件后的3个月里,对橡胶如饥似渴的日本人占领了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从而控制了全球供应量的95%,陷美国于危机之中,那么美国又是怎么突围的?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末天然橡胶的进口占其进口总值的1/8,而且进口主要来自亚洲。1939年美国的合成橡胶生产能力只有每年4000吨,排在苏联和德国之后,这两个国家的产量都是一年两万吨左右。

到了1940年,战争的阴云已经密布了。美国在1940年成立了橡胶储备公司DRRC。1941年5月份,美国政府跟四家公司谈和约,计划把合成橡胶的产量提高到4万吨,就是说要比前一年提高10倍,为可能到来的橡胶短缺做准备。结果遇到了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98%的橡胶都是天然橡胶,来自于远东,就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方。珍珠港事件发生六周以内,日本人就控制了世界上90%的橡胶供应,美国几乎完全断供,这个比我们的芯片危机来得还要突然。美国该怎么办呢?罗斯福总统成立了橡胶调查委员会,英文是Rubber Survey Committee。他说:“在所有重要的战略物资中,橡胶是最重要的物资,对我们国家的安全和盟国事业的成功是最大的威胁……如果我们不能迅速地获得大量新的橡胶供应,我们的战争努力和国内经济就会崩溃。”可见,橡胶对美国的重要性比今天芯片对中国的重要性要大得多。1939-1941年进口的天然橡胶比较多,美国当时进口很多进行囤积,增长非常之快,光1941年就进口90多万吨。到1942年的时候,进口不到30万吨,

美国应对橡胶被卡脖的第一招就是减少橡胶的使用。当时,美国每一次放电影之前都要放战争宣传的纪录片。罗斯福也拍了一部,专门呼吁大家把废旧橡胶都交到旧货站。美国那时设立有40万个废品收购站,每一磅废橡胶可卖1分钱。罗斯福总统把他的宠物狗的橡胶玩具骨也捐出来,融化了做再生胶。还有一点就是把美国高速公路的行驶速度从50英里降到35英里,让人少开车,少磨轮胎。另一个更直接的方法对橡胶和汽油进行配给。没有票的话,这两样东西有钱也买不到。但是,这么一个节约使用橡胶的第一招成效有限。

第二招就是赶紧寻找其它天然橡胶的进口源,可这也不太有效,因为除了东南亚这些国家以外,产量比较多地区是当时的英国殖民地,以及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地方。所以要依靠这个方法的话已经不太来得及,而且英国也在大量寻求天然橡胶的进口。

第三招,也是最可行的一招,就是要快速发展合成橡胶工业。珍珠港事件仅仅过了两周之后,在美国橡胶储备公司主持下,美国的五大橡胶公司签订了专利和信息的共享协议。此后各公司共享了大概200多项相关的专利。从1942年到1943年,美国国会也召开了至少100多次听证会,专门讨论合成橡胶的生产问题,硬是从无到有创造出一个合成橡胶的产业来。之后几年97%的橡胶工厂的生产建设资金是来自于政府的。当时还有一个负责战争生产的机构叫War Production Board,它全面介入合成橡胶的各个生产环节。

除了政府以外,产、学、研也在这个时期通力合作。

当时生产的所有合成橡胶都用GR打头,G是Government,就是政府;R是Rubber,就是橡胶,整个词的意思就是生产的橡胶都是政府橡胶。这种橡胶1943年时开始生产,从这以后,橡胶生产像滚雪球一样快速扩大。政府开办了51家橡胶工厂,目标是要生产84.5万吨实际上到1945年就已经生产人工合成橡胶90万吨以上。

当年英国用来对付美国的贸易战、科技战,日本给美国造成的橡胶危机,当年美国用事实证明了这些招无效现在你美国居然还拿这些招数套在中国身上不觉得太可笑吗?当年美国能办到的,现在的中国也一定能办到。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