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跨越时空:《反对丘成桐夸大顶尖人才的作用》

      说丘成桐夸大“顶尖人才的作用”的看法我不赞同,理由如下:

      1、现代数学领域对所有的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发现都具有基础的作用,这是不言而喻的。也就是说,数学是所有科学研究或应用都是最基础性的。数学研究的范畴也是最宽阔的。数学不仅研究线性关系,也研究非线性关系,即研究连续性问题,也研究非连续性问题;及研究逻辑关系,也研究非离散逻辑关系。既可以分析自然科学问题,也研究人类的社会关系。也就是说,如果把数学看做一门科学,那么数学研究的范畴和研究的方向是所有学科中最复杂,最广泛,最基础的学科。如果把科学知识域看做一棵大树,那么树根、树干、树枝和树叶,乃至细胞,都有数学的“生长素”在起作用。即现代科学整个范畴中,数学无处不在。所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没有数学人才,有没有数学大家,那是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一个自然科学理论,一种人文科学的结论,最终都是由数学的证明,才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印度这个国家看起来远不如中国发达,但是在美国科学和教育领域,印度的优秀数学家比中国的多得多。微软等软件巨头门下的印度数学天才成千上万,一个win操作系统里面的程序“算法”(即程序的数学表达)至少上几百万(以xp)为例。这还不包括操作系统开发后期上千数学家的“系统验证”过程的算法。这些算法从何而来?就是应用层面的设计人员提出的问题有数学方法来研究和验证,而这些涉及其他学科的“超级问题”就是靠数学来证明正确或谬误。中国的华为,里面就有几千数学人才。华为领先实现“5G”,就是一位年轻的俄罗斯数学家解决了关键的算法。在量子力学领域,欧洲的科学家功不可没,这大家都知道,问题是为什么量子力学发端于欧洲,就在于欧洲的物理学家大都是数学天才。所以丘成桐强调“顶尖人才的作用”不是没有道理——就看你能否站在一个高度上看问题:天才通常都有“高屋建瓴”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其引领的作用相当重要。

      2、有人拿钱学森先生说是是有一定道理的:钱学森对中国的贡献大家都承认,但有一点许多人不了解或忽略了。我认为钱学森先生最大的贡献不仅仅是导弹,而是钱学森把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思维和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带回了祖国。即以系统思想为核心现代科学技术与工程必须遵循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参加过的“曼哈顿工程(及美国的原子弹工程)”世界上第一次按照系统的“质量保证体系”来组织实施庞大科学工程。这个“质量保证体系”是由一大波顶尖的科学家和管理者建立起来的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而当时的苏联也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所以钱学森这套体系首先用到了“两弹一星”工程里了。也就是说中国的现代科学技术中,由此开始走上了从了没有过的崭新科学历程(比如“两弹一星”工程里设立“总体部”之后,整个项目有条不紊)。

      3、五十年代初,日本引进了曼哈顿工程的经验,开始在日本企业中广泛推广“全面质量管理(QC)”。到了70年代之后,“日本制造”的面貌从劣质产品转而成为“世界名牌”。日本的经验在哪里呢?就在于日本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的作用”这一要素。于是美国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强调“人的作用”。也就是把“系统原理”中的三要素,即“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作为宏观的管理目标,并且强调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这就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改革中引进日本的”三全“管理模式——全面的质量管理、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也就是说: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所以日本一方面派出去学习,另一方面引进美国的管理大家。日本的管理大师石川馨不仅向美国学习,还把”大庆油田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以及”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经验也带回日本推广。由此,我们可以想想日本为什么能够打了一个质量翻身仗——日本的管理大师石川馨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术问题上,丘成桐不是这样想过吗?

      4、“人民战争”和“不拘一格降人才”都是中国经验。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个道理中国人不应该忘记。一个拔尖人才可以带起一个团队,一波天才可以带动一大片科学精英。

       这里要强调一点:AI技术风起云涌的今天,美国AI领域占据世界高峰,但拜登为什么会担忧呢,他说的很清楚:中国AI技术水平不如美国,但中国年轻的AI技术开发人员总数是美国的3倍以上。拜登背后的心思很直白:中国AI技术总水平不如美国,但中国AI技术水平的应用能力和规模很大。所以现在中国上市的AI应用技术风生水起,美国做不到。这不,拜登和耶伦提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过剩产能让美国工人没饭吃”的谬论”。耶伦不是不懂西方经济学,而是一种无奈的“流氓经济”说辞。

      注:《反对丘成桐夸大顶尖人才的作用》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227262&s=zwyess

      (不说了,回复的字数超了。果然不出所料——发帖吧)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