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马克思吐槽德国经济学界状况居然和当今的中国经济学界一样

来源《资本论》——序言,第二版跋:

……正当我忙于其他迫切的工作的时候,我才接到通知,书已经卖完了,而第二版在1872年1月就要复印。

《资本论》在德国工人阶级广大范围内迅速得到理解,是对我的劳动最好报酬。

一个在经济方面站在资产阶级立场的人——维也纳的工厂主麦尔先生,他在普法战争期间发行的一本小册子中说的很对:被认为是德国世袭财产的卓越理论思维能力,已在德国的所谓有教养的阶级中完全消失了,但在德国工人阶级中复活了。

在德国,直到现在,政治经济学一直是外来的科学。古斯达夫·冯·居利希在他的《商业、工业和农业的历史叙述》中,特别是在1830年出版的该书的前两卷中,已经大体上谈到了妨碍我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和妨碍我国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建立的历史条件。

可见,政治经济学在我国缺乏生存的基础,它作为成品从英国和法国输入,德国的政治经济学教授一直是学生,别国的现实在理论上的表现,在他们手中变成了教条集成,被他们用包围了他们的小资产阶级世界的精神去解释,也就是说,被曲解了。

他们不能把在科学上的无能为力的感觉完全压制下去,他们不安地意识到,他们必须在一个实际上不熟悉的领域内充当先生,预示就仕途用博通文史的美妆妆,或物管材料的混合物来加以掩饰,这种材料是从所谓官房学——各种知识的杂拌,满怀希望的德国官僚候补者必须通过的炼狱之火——抄袭来的。

手上这版的【译者吐槽】:实际上中国今天高校中的一些政治学和经济学教授,既不了解别国的现实,也不了解国内的,尤其是底层的现实,又没掌握正确的理论分析方法,却正在他们实际上不熟悉的领域内充当先生,而且居然当的还很好。

最近,又翻一翻《资本论》看点新意视角,结果读一读一百多年前以为思想巨人的吐槽批判,居然和我们当下一些领域几乎是面临同样问题的。

这种过去历史,过去他国社会时政批判,与现在网络键政相映成趣,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