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是一种长期战略

国家利益是一种长期战略。

 

500

 

当前,世界局势日趋动荡,地缘政治瞬息万变,尤其值得注意。

 

回顾近几年,舆论场纷纷扰扰,部分网红大v常常语不惊人死不休。

 

整体给人感觉情绪不太友好、易燃易爆炸,稍微有点焦虑、焦躁。

 

例如:在对待中美、中印、中欧等大国事态与关系时,包括部分专家学者在内的媒体、自媒体常常曲解“斗争”精神,动辄冷嘲热讽、热衷喊打喊杀。

 

这当然对我们国家塑造国际声誉与形象不太有利,值得各界关注。

 

关键是情绪释放了,体面丢了,也没得到多大的实际利益。

 

这就有点丢了夫人又折兵。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前,中国缺乏全球大局观、享有一定国际声誉和影响的社会智囊、战略专家。

 

2016年5月17日,国家领导人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指出: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还处于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

 

这种看法应该是非常高瞻远瞩、有针对性的。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所谓国家利益无非离不开两项中心工作和任务:一是改善人的心理预期,一是提振人的发展信心。

 

总体而言,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

 

2021年9月29日,国家领导人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

 

要积极为人才松绑,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

 

 

中国要逐鹿全球、领导参与全球治理,就必须充分发挥各领域杰出人才优势,群策群力、分进合击。

 

正如美国作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受到尊重,并非咄咄逼人的政客表面。

 

而是因为美国是由乔布斯、比尔盖茨、马斯克、奥本海默、基辛格、米尔斯海默、爱因斯坦、海明威、梅内.尔斯特里普、卡梅隆、斯皮尔伯格、马特达蒙等无数世界顶尖人才聚合而成。

 

他们代表了美国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以及高山仰止的亲和力。

 

也正是因为美国储备、集中了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才给了更多第三方国家与人民对美国更多的预期和信心。

 

这也是当前为什么部分国家虽然明知“经济靠中国”,但依然信奉“安全靠美国”的根本原因。

 

而安全正是人性和地缘政治之根本。

 

因此,难免让部分国家在中美间摇摆,甚至关键时刻出现动摇、损害中国利益。

 

这是需要我们客观认真面对、研究、解决的。

 

就中美关系而言,因为政治制度的原因,国际社会早已对美国各种奇谈怪论习以为常。

 

但,对于中国来说,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主流媒体声音单调,缺少建设性;民间网红大v杂乱无章,爆冲有余,缺乏亲和力。

 

让我们在国际舆论场越来越被动。

 

相反,美国有些媒体和政客老奸巨猾,充分利用这种区别,在各种话题、议题上故意设陷阱,刺激、引诱中国舆论比烂、比狠,以冲淡预期、搅乱信心,值得特别注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机勃勃的整体营商环境来之不易。中国自己也凭借这点得到了翻天覆地式的发展。

 

对此,我们媒体、专家学者也应当有清醒认知,常怀敬畏之心。

 

唯物主义主张实事求是。

 

正如前述所言: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又集中了全球顶尖人才,客观存在一定的晕轮效应和马太效应优势。

 

因此,当前,我们在保持足够信心的同时,还是要兼具必要耐心。

 

舆论场,还是应以尽量减少国际社会误解为主,尽可能消除一切对手可能“妖魔化”中国的机会。

 

毕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21世纪不过是人类历史长河的一个点。

 

未来,还需学会如何综合平衡当前任务与子孙后代福祉。

 

“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对今天依然有着深刻的现实启发意义。

 

具体来说,一是培养、吸引、储备顶尖人才;二是保持必要耐心。

 

那才是真正长远的国家利益。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