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 AI 水平距离 AGI 还很遥远,但已经消耗了巨大的算力和能耗

【本文来自《美报告发现:半数以上人工智能最热门领域,中国研究领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小模型技术是中国企业率先导入装备中,大模型也不例外

“大模型只是技术升级而不是革命”,“装备大模型化是商业化落地的最佳线路”

理性的看,从深度学习小模型再到今天的大模型,学习效率低即依赖大量算力和标记数据的问题没有解决,不可避免出现低级错误的问题也没有解决,因此,大模型只是技术升级而不是革命。大模型作为技术升级带来的红利,已经给商业化落地带来很多商机,给不少企业带来未来的增量或者效率提升。

现在的 AI 水平距离 AGI 还很遥远,但已经消耗了巨大的算力和能耗,以 chatGPT 为例,每天需要耗费 50 万度电,相当于 1.7 万个美国家庭的耗电量,其学习效率与人脑天壤之别,这不得不引发学者们思考新的出路。

通用大模型,是基础设施,有点像 Android 这样的操作系统,有两个特点。一是投入大,只有少数巨无霸企业能够持续投入;二是生态壁垒墙厚,占先机建立广大用户基础后,留给追赶着的机会就不多了。大模型技术是在美国爆发,因此 OpenAI、Google、Meta 等美国企业已占据了先机,中国企业或机构处于追赶状态,我们不得不面对和正视这个差距。

在中国,我们深入去看每一个细分行业,几乎都能找到一两家甚至更多具备很强产品研发能力的企业。这类企业在国内市场充分竞争厮杀,国外产品型公司很难与之竞争。这类企业,已经在将自身产品与行业大模型结合,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以宇视自身为例,前段时间我们推出了夜鹰系列摄像机,其展现的在 0.001 Lux 下的夜视能力在业内引发热议,领先海外同行企业两年。夜鹰的背后是十多年摄像机技术的积累以及梧桐行业大模型的AI-ISP能力结合。总的来说,行业大模型落地产品,我国并不落后。

先从装备的产品力本身看,以AI体锻屏为例,需要具备成像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云和APP软件、硬件技术、显示技术、交互设计、工程交付技术等诸多要素,当然还有 AI。研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还远远不够,得上量才能覆盖研发投入并有利润,这很考验企业的渠道能力。有渠道带货,我们还要能造得出来,这又考验企业的规模制造能力。产品售价既要有竞争力还要有利润,这又考验企业的规模采购议价能力。当然,还有速度要素。因此,比拼的是所有要素的综合能力。

AI是其中一个要素,从小模型到大模型,技术升级了。这个变量,在装备企业之间产生足够的影响,旧的产品会加速迭代,并且还会创造一些新的场景的产品;反之,如果跟不上技术迭代,企业就会掉队。但对于没有装备经验只有大模型技术的企业,要迈过其它诸多要素的槛,道阻且长。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