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造船厂与718工程

500

 

“718工程”是中国“东风5型”洲际导弹研制与全程飞行试验任务的总代号,取国防科委1967年7月18日上报日期作为工程的代号。

“东风5号”洲际导弹,也是我们通常所说“两弹一星”中的“一弹”。

500

 

“东风5型”洲际导弹的射程超过10000公里,全程飞行试验的落点选在南太平洋,监测导弹的飞行路线、确认导弹落点、回收试验弹头(数据仓)的任务都需要专用船只,因此需要建造专门的测量船和捞救船,同时还需要护航、补给、救援船只。

1970年12月25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专委会议,初步确定测量船队的规模,并批准了测量船队的总体设计方案。

根据“718工程”任务需求建造的船只共有6种型号,包括远洋测量船、远洋调查船、远洋打捞救生船、远洋拖轮、补给船和护航舰艇。

 

“718工程”需要船舶工业建造一支完整的、能在远洋独立完成特定任务的庞大舰队!

这支舰队的船只数量虽然不多,但型号却高达6个,每个型号的船只都按照任务需求被赋予了不同的任务,对当时的中国船舶工业是巨大的考验!

在七十年代,船舶工业克服重重困难相继完成了“718工程”任务船只的建造。

 

1980年5月我国正式进行“东风5型”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参加此次试验任务的舰队规模庞大,一共有18艘舰船,分别是:

1、测量船2艘,远望1号和远望2号;

2、调查船2艘,向阳红5号和向阳红10号;

3、捞救船2艘,J302救捞船和J506救捞船;

4、驱逐舰6艘,分别是106,107,108,131,132,162舰;

5、补给舰2艘,X615补给船和X950补给船;

6、远洋拖船4艘,T710船,T830拖轮,T154拖轮和德跃号拖轮。

参加试验任务的舰队总航程8733海里,安全圆满完成了护航、警戒、落点测量、打捞数据舱任务。

500

 

 

江南造船厂承担了718工程中哪些船只的建造任务?

 

在这18艘船只中,江南造船厂承担了3个型号5艘船只的建造,分别是:远望1号测量船、远望2号测量船、向阳红10号海洋调查船和两艘远洋打捞救生船。

 

1、远望号测量船

 

远望号测量船由708所设计,江南造船厂建造。

远望号测量船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综合性海上活动跟踪测量船,具有雷达、光学外弹道测量,高空气象探测、天气预测预报等多种功能,主要任务是服务于洲际导弹全程试验再入段和飞行段的外弹道测量、遥测和落点测量及地球同步卫星的海上入轨段的实时测轨。

 

远望号总长190米,型宽22.6米,相当于11层楼高,满载排水量超过20000吨。

远望号的自给力强,不靠任何港口补给可绕地球一周,除两极外可在地球上任何海域工作。

远望号测量船汇集了我国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多方面的新成就,代表了我国20世纪70年代造船、电子工业的技术水平。

 

500

航天测量船的研制难度远超普通轮船:

1、测量船上各种测控设备的研制和安装。

研究设计航天测量船,首先船上需要装备高精尖的测控、通信、气象设备,相当于要把一个微型发射基地几十平方公里上布置的测控设备全部搬到一艘不到4000平方米的船上。

航天测量船的显著特点是装载庞大的航天测量系统,直径9米、12米和25米的对空搜索和遥测遥感雷达天线林立,这也是航天测量船最明显的外部标志。

此外,航天测量船不但要解决仪器间的电磁兼容问题,而且要解决陆上设备“旱鸭子”下水的问题,可以说是在“针尖上跳舞”,其设计难度是不言而喻的。

500

 

2、航天测量船活动的海域复杂程度远超普通轮船。

航天测量船的航行路线不固定,航程远,途经复杂和敏感海区多,航行难度大。

它不同于游轮和出访舰艇,游轮和舰艇出访到达的都是重要港口,有国际推荐航线可供使用。航天测量船测量海区是由飞船测控任务决定的,且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在海区作业时间短则7天,长则半月以上,因此遭遇恶劣海况是必然的。

由于远离国际航线,一旦遭遇恶劣天气,只能自己克服,几乎不会有任何外来救援。

 

2、海洋调查船

500

向阳红10号是一艘技术密集型的科学考察船,船上除设有一般海洋综合调查船所有的各种仪器设备和实验工作室外,还设有大型舰载直升机系统,气象中心系统,全天候远洋通信系统,大功率海洋水声系统,深潜工作艇系统。

向阳红10号海洋调查船主要的任务是进行海洋的水文、气象、物理和地球物理研究,同时兼顾研究其他海洋学科。

 

向阳红10号能单独航行在除南北极以外的各大洋的广阔海域内,进行调查和实验工作,担负718工程和09工程赋予的试验海区勘察和收集有关海洋资料的任务。

向阳红10号远洋调查船的总体性能:9000马力主机2台,最大航速20节、巡航速度18节,续航力18000海里,自持力120天,并能在9级风中进行调查作业和在12级风中安全航行。

 

3、打捞救生船

远洋打捞救生船也是我国首次研制并拥有的大型综合性船舶。

远洋打捞救生船的主要任务:对洲际导弹及弹头残骸实施水面打捞并担任遥测任务;对宇宙飞船实施水面打捞及援救航天员;完成洲际导弹落点水声测量并为测量船测漂进行声呐布阵;对失事潜艇实施三级援潜和深水救生并兼顾救援水面舰艇。

该型船总长156.2米,设计水线长140米,型宽(最大)20.6米,可在12级风中安全航行。在船上除设有一般常规设备和工作舱室外,还设有大型舰载直升机系统、深潜救生艇系统、减压系统、定位锚系统、完整的医疗系统、潜水救生钟系统和常规潜水系统等。

 

远洋捞救船和调查船的主尺度相同,主机也相同,仅有上甲板以上不同,因此承担建造任务的江南造船厂向上级建议两型船只采用相同的设计,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还可以大大缩短建造周期,降低成本。

江南造船厂的建议得到了上级的批准,因两船均由708所设计,为确保按时完成718工程设计任务,708所将当时已经任“六四工作组”副组长、远望号总师的许学彦任命为所生产组副组长,担任两型合一的技术责任人。

许学彦参加了远洋调查船和远洋打捞救生船合型和合型后的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建造和试航,直至1979年底交付部队使用。经试航该船的各种性能都达到了战术技术任务书规定的设计指标及要求。

 

两船均参加了1980年5月的向南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试验,各自圆满完成了导弹飞行试验所赋予的任务。

远洋调查船1985年荣获我国首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打捞救生船1985年荣获我国首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718工程船只的建造过程

 

1、远望号测量船的建造

远望号的建造过程中坎坷,历经重重考验。

远望号测量船的建造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需要面对当时的种种不正常秩序。

此外,远望号的配套设备研制进度滞后,出现了“弹(东风5号)等船(测量船),船等设备(测控设备)”的问题。

但是在718工程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坚持了下来并最终建成。

 

1974年,江南造船厂派人参加图纸设计和施工设计。

1976年9月,两艘主测量船开始投料开工,1977年2~3月份先后上船台。

1978年7月,“远望”号船进行倾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排水量重心坐标值、自摇周期和理论计算完全符合设计指标。

1978年12月25日和31日,“远望1号”、“远望2号”船先后出海试航。

1979年全年进行试验试航,并在当年完成了常规的舰船性能试验、各种专用测量设备的扩大试验、测控设备的单机试验到系统的联试、全船的总联试验到海上飞机校飞等全部试验。

1979年12月底交船。

远望号测量船的建造总周期为3年零3个月。中国的船舶工业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在那样特殊历史条件下,建造了技术含量极高的2万吨级的综合远洋测量船,十分不易。

500

 

在1980年5月18日东风5型洲际导弹的全程飞行试验任务中,“远望”号首次跨越赤道,到达南太平洋,全程历时38天,航行9000多海里。

在这次任务过程中,全船各大系统装置运行正常,船体和设备完好无损,圆满地实现了“安全地开出去,胜利地返回来,通讯畅通,拿到数据”的预期效果。

试验结果证明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航天测量船的性能和质量是优越的,中国的航天测量船从无到有,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同型船的水平!

 

2、“向阳红10调查船和925型远洋打捞救生船

 

海洋调查船和远洋捞救船都是70年代初开始设计,1974年完成设计并进行方案审查。

两个船型的建造单位都是江南造船厂,在设计方案审查会时,江南造船厂鉴于远洋捞救船和调查船的主尺度相同,主机也相同,仅有上甲板以上部分才有差别,建议两型船只采用相同的设计,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还可以大大缩短建造周期,降低成本。

江南造船厂的提议被上级主管部门采纳了,并被任命为 “三结合”设计组的组长单位,708所为副组长单位。

 

500

1975年1月远洋捞救船正式开始施工设计,5月间工厂进行船体放样,9月施工图纸基本结束。

1976年3月31日925型远洋捞救船的首艘船J302号下水,但“文化大革命”期间生产的配套产品制造质量问题严重,船只下水后被迫返工。

1976年9月25日,J302进行航行试验,因主机质量问题,航行试验被迫终止。

1977年5月至12月,该船又进行2次航行试验,都因主机质量问题未能交船。

1978年5月,六机部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更换主机。

在完成改装及修改项目后,J302于1979年8月又进行了航行试验,最终获得成功,完成交船任务。

 

首船J302船台周期为131天,建造总周期为52个月。

“718”工程第二艘远洋打捞救生船J506是在J302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完善设计后,采用大量新技术新装备建造而成的。

1978年11月,J506开工建造,翌年2月上船台,同年7月下水,9月至10月完成码头系泊试验,11月试航,1980年1月交船,建造周期15个月。

 

500

向阳红10号海洋调查船的建造过程经历了与救捞船一样的磨难。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向阳红10号的开工被迫推迟,一直到1975年7月15日才正式开工建造。

由于诸多部件的质量存在问题,使得向阳红10号总装调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被迫进行一系列重大的改装:向阳红10号要拆装的主要设备居然有几十台,新增设备95项、824 台件,更换电缆5公里

与救捞船一样需要,向阳红10号也需要更换主机和发电机。

“向阳红10号”最终于1979年10月建成并交船。

 

 

江南造船厂共建造了3艘925型远洋打捞救生船,J302服役于东海舰队,J506服役于南海舰队,J121服役于北海舰队。

J302、J506提交部队使用后,多次参加中国运载火箭和通讯卫星的发射试验,并多次完成打捞救生任务。

经过多次远航的实际考验,证明了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远洋打捞救生船是成功的,质量是可靠的,该型船的研制为国争光,为民造福,为军振威,为海军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该型船1985年荣获中国首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江南造船厂的发展

 

参加“718工程”试验数量最多的船只是执行护航任务的051型驱逐舰,一共有6艘051型驱逐舰参加了东风5型洲际导弹的全程飞行试验。

这批驱逐舰主要是大连造船厂和沪东船厂建造的,江南造船厂由于任务安排并未参与051型驱逐舰的建造。

但是江南造船厂建造军舰的技术能力是毋庸置疑的,90年代下水的被誉为“中华第一舰”的人民海军112新型导弹驱逐舰就是在江南造船厂建造的。

2018年,人民海军055型万吨驱逐舰首舰也是在江南造船厂下水的。

500

 

八十年代初,江南造船厂参与了中国第一批按国际标准建造的民用船只的出口任务,建造了26000吨的散货船“世沪号”。

八十年代,江南造船厂开创了中国在国际航运市场上第一个知名品牌——“中国江南型”巴拿马级散货船。

“中国江南型”巴拿马级散货船至今已经开发了七代,建造总量超过200艘!

 

江南造船厂为什么后来可以很快建造民用出口船?

因为中国船舶工业和江南造船厂具备了完整的技术能力,有能力设计和建造符合用户需求的各型船只。

建造军舰和建造民用船的设施绝大部分是可以共用的,技术需求也是共通的,主要差别在使用材料和安装设备的差别之上。

能造军舰的企业也一定能造民船,而且更简单!

江南造船厂在改革开放前主要承担军用船只的建造,但是也建造了“东风号”万吨远洋货轮这样的代表性民用船只。

 

改革开放后中国船舶工业和江南造船厂的崛起并不是偶然的,我们在之前已经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产业技术,完全具备了参与国际船舶市场的竞争。

2000年中国船舶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国,这也并不是偶然的,因为我们早已练好了内功!

 

 

参考文献:

1、《江南造船厂志1865-1995》

2、《许学彦传》

3、《中国散货船研发史》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