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武装直升机后座升级为任务指挥官也挽救不了重武直

500

Ka52重型武装直升机

前面我们讨论了重型武装直升机已经在技术上过时的问题,我们说武装直升机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无人化、小型化、倾转旋翼化。讨论区却有人称重型武装直升机的后座可以用来指挥无人僚机。那么这样一个办法能避免重武直被淘汰吗?我们想说这样做在技术上是完全不现实的。想说清楚这个问题并不容易。我们需要从军用作战飞机实现无人化的基本发展逻辑谈起。在军用作战飞机中最早实现无人化的是固定翼的侦察机,然后发展到察打一体无人机。然后是无人直升机,而战斗机的无人化尚未真正开始。我们这里以实际服役型号为讨论基准,没有服役的型号暂不做详细讨论。

500

挂载翼下的BQM-34火蜂无人机

我们常说需求是牵引装备发展的动力,而技术的进步是装备能够发展进步的技术基础。以最早实现无人化的侦察机为例,早在上个五十年代美弟就开始装备BQM-34火蜂无人机,刚开始只是充当靶机,后来发展成无人侦察机。其发展初衷就是避免飞行员的损失。因为在非战争时期,使用军用侦察机越境进入敌方领空进行军事侦察是一件政治风险非常高的事情。比如在1960年一架美弟的U2侦察机在苏联领空被击落,飞行员被俘,引起国际舆论哗然,美弟在舆论上非常被动,严重冲击了美苏关系。但是使用侦察机深入敌方腹地进行军事侦察又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以上个世纪的侦察技术水平,军用侦察卫星的性能还是有限的,有人驾驶的军用侦察机能提供分辨率远超侦察卫星的的军事情报。

500

D21无人侦察机

所以此后就诞生了火蜂无人侦察机,甚至是D21这样三马赫飞行速度的无人侦察机。而能够诞生这些无人侦察机的前提条件是自动驾驶技术和程序控制技术的成熟。虽然当时的自动化技术水平不高,但是仍然足以支撑军用无人侦察机的发展。到了后来又出了无线电遥控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无人机开始实现远程化和人在回路的遥控工作方式。此时侦察无人机只需要单向的信息拾取就可以,不需要将信息返回实现信息闭环。

500

MQ-1无人机

而在2008年美国就曾使用察打一体无人机轰炸了阿富汗境内的恐怖分子,而操纵无人机的操纵人员并不在阿富汗境内而是在美国国内。此时不但实现了信息的上行,也实现了信息的下行,也就是操纵人员通过遥控向无人机下达了攻击命令。在近些年又有人工智能技术在无人机上投入实际应用,用以协助进行航路规划、目标识别、目标跟踪、战术决策、打击效果评估等工作。

500

我军现役CR500金雕无人武装直升机

虽然这些先进技术在战斗机上也有所应用,但是战斗机并没有率先实现无人化,反倒是直升机先实现了无人化。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国的CR500金雕无人武装直升机服役。CR500已经具备了察打一体能力,可以携带侦察光电设备,使用反坦克导弹执行对地打击任务。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直升机率先开始无人化呢?这主要是直升机的作战环境决定的,直升机特别是武装直升机的生存环境远比战斗机更恶劣。因为武装直升机是以超低空飞行为主的。飞超低空可以利用地形地物躲避侦察和攻击,主要是为了躲避雷达和防空导弹。

500

米24重型武装直升机

但是飞超低空更危险,会进入更多防空武器的射程,比如单兵防空导弹、高炮、高射机枪都能有效打击武装直升机,甚至连步枪都曾经打下过武装直升飞机。而武装直升机的飞行员往往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就被击落。超低空飞行战术的大量使用导致出现了严重的直升机飞行员损失。正是因为直升机有避免飞行员损失的强烈需求,而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也提供了这样的技术可能性,所以武装直升机就率先实现了无人化。

500

受地球曲率的限制无人机使用的地面无线电通信距离最多200公里左右

但是在同样的技术基础上战斗机却没有实现无人化,这主要是因为现有的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自主决策技术还没达到让战斗机实现无人化的技术水平。因为一旦战斗机上没有了飞行员。对于自主决策能力就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目前完全依靠人工智能技术还不能完全代替人。在这种情况下能采取的手段最多只是人在回路的遥控方式,但是这又受到通信技术的限制。因为现有的无人机通信要么依赖地面无线电通信,要么依赖卫星通信。因为地面无线电通信受地球曲率的影响只能被限制在200公里左右,而更远的距离就必须依赖通信卫星。

500

翼龙无人机头部装有卫星通信天线

而目前无人机使用的通信卫星都是三万六千公里轨道高度的同步轨道通信卫星。时间延迟比较大,因为无线电信号一上一下就是七万两千公里,至少要用掉0.24秒,再加上信息处理所需的时间,实际的时间延迟就会更大,对于空战这样瞬间就可以决定生死的任务显然是不能胜任的。所以后续还要改成低轨道通信卫星通信,以便把延迟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而且还要进一步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战斗机的自主决策水平,才有可能实现战斗机的无人化。

500

俄乌战场上小型无人机的遥控距离都不远

但是这样的事情对于无人直升机来说往往不是问题,因为无人直升机主要是从事察打任务,而且无人直升机的遥控距离往往比较近,通常不超过200公里,甚至都不用通信卫星,所以通信信号延迟不是问题。一些公斤级的小型多轴旋翼无人机甚至都只有一二十公里的工作距离。这个时候是不需要考虑通信延迟问题的。甚至可以使用AR眼镜第一视角遥控操作。当然以后无人机要扩大作战半径到200公里以上,还是要用通信卫星的。不过可以考虑以后直接上马低轨道通信卫星星座,甚至是超低轨道通遥一体卫星星座通信。今年我国就会开始建设这类卫星星座。

500

低轨道通信卫星星座本身就有强大的生存能力

剩下的主要问题是解决通信抗干扰的问题,这个问题前面我们也谈过。俄乌战场上的民用无人机非常容易受到干扰,但是这是因为民用无人机根本就没有考虑战场上这种工作环境,容易受干扰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不等于军用通信就不能抗干扰,相反军用通信技术本身就有非常高的抗干扰能力,比如采用频带展宽、跳频、跳时等技术,还可以使用定向窄波束技术,以及天线调零技术。

就是使用非常窄的定向发射相控阵天线进行通信,如果干扰机无法进入工作波束就无法实现干扰。而天线调零就是使用数字阵列天线技术,可以把某个方向的信号挑成零,也就是可以不接收干扰设备发来的干扰信号。此外还可以使用抗干扰能力更强的激光卫星通信手段。国内已经做过10Gbps的星地间通信实验以及卫星和飞机之间的通信实验。甚至已经做过100Gbps的星地间通信实验。这方面内容前面详细说过,这里不再展开,感兴趣的可以看前面的文章。

500

激光通信抗干扰能力更强

换句话说通信技术并没有成为武装直升机无人化的限制。还有人说如果卫星被打掉怎么办,无人直升机会不会就瞬间崩溃了,我们只能说实在是想多了。首先低轨通信卫星都是上万颗的,很难短时间内打掉大部分。而且我们有非常强大的快速补网发射能力,快舟一号、快舟2号、谷神星一号、捷龙三号、长征11号等一大堆在弹道式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上发展而来的快速补网运载火箭。这方面的能力我们就是妥妥的全球第一。 轮储备数量,话说仓库里东风多着呢。另外如果没了通信卫星,我们还有无人机可以做通信中继服务,还可以靠无人机之间的数据链,以及地面无线通信,这都是现成的技术。

500

连垂直发射筒都还留着的长征11运载火箭

然后我们重新回到重武直后座任务指挥官的话题上。那么重型武装直升机的后座能不能充当任务指挥官,然后指挥一群无人僚机作战呢。这个在技术上仍然是不大现实的。因为重型武装直升机肯定还是以飞超低空为主的,超低空飞行要面临的防空武器数量可能是飞中高空的战斗机所要面临的防空武器数量的百倍以上。而且低空飞行障碍物多威胁多,反应时间只是战斗机的十分之一甚至是百分之一。你只要想象一下,在阿富汗的崇山峻岭之中,阿富汗人是如何用高炮何伏击苏军的米24武装直升机的,你就能理解武装直升机面临的威胁。

500

看看这一堆开关和显示仪表就应该知道操纵直升机同时操作无人僚机是否忙得过来

在这样的作战环境中,不光武装直升机前座的飞行员高度紧张,连后座的武器操作员都可能忙得难以招架。他不光要操纵武器还要观察战况以及同后方沟通。你再让后座的武器操作员在兼顾操作武器的同时,运筹帷幄从容调度多架无人僚机作战,这得是多么不靠谱的事情啊!既然是可以遥控,你干嘛不让任务指挥官坐在后方安全的基地里,从容地操纵和指挥无人机呢?而无人机只要能支持到战斗机,为什么一定要当僚机呢?飞远一点不行吗?这只需要武装直升机有足够带宽、时延和抗干扰能力的通信系统就可以做到。我们只要拥有前面谈到的低轨道通信卫星星座就可以了。

500

单座的卡50重型武装直升机

从俄罗斯卡50重型武装直升机到卡52的演变也可以清楚地看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以前的卡50是单座的,但是后来发现单个飞行员根本就忙不过来,于是又从单座改成了双座的卡52。而对于双座战斗机来说让后座充当任务指挥官就没有问题,因为战斗机通常飞中空甚至高空,面临的空中威胁数量可能只有超低空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反应时间也多出十倍甚至百倍。即使战斗机飞超低空,因为速度快,生存能力也比武装直升机好很多。后座的任务指挥官会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及时指挥无人僚机作战。事实可能正是如此,我军的歼16已经采用了这样的作战模式。

所以说后座升级到任务指挥官这件事战斗机可以干,而武装直升机干不了。武装直升机走向小型化、无人化、倾转旋翼化没有任何技术障碍。武装直升机重型化并不能挽救重武直被淘汰的命运。另外还有一问题我们需要说清楚,固定翼的无人机是无法替代武装直升机的。固定翼无人机的起飞方式决定了这一点,代替重型武装直升机的只能是小型化、无人化的倾转旋翼机。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