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江苏银行行长,袁军的“三把火”会烧向何方?

文:向善财经

随着老对手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们提前交出了2023年财报,无数江苏银行的投资者们也都开始盼望着,自家的“大猪蹄子”能够早点公布年报,给银行板块一个更加亮眼的业绩震撼。

不过直到现在,年报没等来,但投资者们却等来了江苏银行新行长的上任。

500

4月15日晚间,江苏银行董事会通过决议,决定聘任袁军为该行行长,并提名为董事候选人。资料显示,袁军曾任江苏省纪委监委派驻江苏银行纪检监察组组长。

乍一看这似乎没什么,但是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来看,袁军的落定也意味着江苏银行已经实现了整个管理层团队的大换血、大变动。

500

天眼查APP显示,去年下半年,先是该行CIO葛仁余接棒了江苏银行董事长。然后,江苏银行的副行长也出现不少变动。2023年半年报显示,江苏银行有四位副行长,分别是副行长兼董秘吴典军,副行长顾尟、赵辉、周爱国。但在2023年11月13日,该行获批了三位副行长罗锋、高增银、丁宗红。

如果再算上期间数个董事的辞职和董事会候选人的调整,现在江苏银行的管理团队几乎是换了个遍。

如此一来,尽管从3季报和后续的投资者交流活动纪要来看,江苏银行在2023年的业绩表现大概率还是相当炸裂,但不少投资者还是生出了一个疑问:如果真的干得好了,怎么会突然换人呢?

市场对江苏银行此次年报的期待,是不是要降低一点了?

成长性的喜与忧,江苏银行瞄准“城商行一哥”宝座?

虽然现在年报尚未公布,但是有着前三季度的亮眼表现做支撑,2023年江苏银行的整体业绩恐怕也不会差太远。

比如在成长性方面,截至2023年9月末,江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86.8亿元,同比增长9.15%;净利润256.5亿元,同比增长25.21%。

这个成绩怎样呢?横向对比曾经的“城商行一哥”北京银行来看,北京银行在同期实现营收497.4亿元,同比下滑3.21%;净利润202.3亿元,同比增长仅4.5%,简直是完败。

当然纵向来看,在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和国内需求转弱,整体息差水平持续收窄,金融机构资产端普遍面临巨大压力的客观背景下,江苏银行相较于以往终究还是出现了明显放缓。

2019年,江苏银行营收增速到达了27.68%的高峰,随后便开始走下坡路,2023年三季度增速已滑落至原来的三分之一。

至于江苏银行息差的趋势则与行业走势基本一致,从2022年第四季度开始,就逐渐呈下滑的趋势。2023年上半年,江苏银行净息差为2.28%,较2022年末下降明显。受净息差下降影响,其净利润增速也在不断回落,由2021年的30.72%降至去年三季度的25.21%。

除此之外,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要想做大做优,充足的核心一级资本是必须要达到的基本前提。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越高的银行,其成长空间就越大,反之则越小,这一指标既关系到银行的安全,又关系到银行的成长空间和估值水平。

在这方面,由于过去几年资产端快速扩张导致风险资产消耗增加,同时内部利润留存不足,使得核心一级资本短缺成了江苏银行的老问题。

2020年、2021年、2022年,江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47%、13.38%、13.0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25%、8.78%、8.79%。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江苏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降至12.38%和8.38%。

当然,江苏银行也不是意识到这一问题。实际上,在2019年其就公开发行了200亿元的可转债。直到去年10月份,累计共199.96亿元“苏银转债”已转换为公司股份,累计转股数为35.82亿股,占此前江苏银行总股本的31.03%。

按照苏银转债募集说明书显示,本次可转债转股后,会按照相关监管要求,将资金用于补充江苏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

那么结果怎么样?2023年Q3,江苏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了9.4%,增长改善明显。

不过即使如此,江苏银行这个表现放到整个上市城商行板块中,也只是排在中腰部的位置。同期,宁波银行为9.72%,而规模较小的贵阳银行、西安银行更夸张,甚至达到了11.29%和10.63%。

并且虽然可转债融资是为了补充核心资本充足率,但同时也会扩大江苏银行的股本,降低每股分红,所以从投资的角度看,这就需要其业绩表现能跟上股本增长的速度,并且分红也应该同步增加,而不是无动于衷。

这实际上,也是现在江苏银行投资者们最期待和最担忧的地方。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去年12月份,江苏银行公告披露的第六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决议,其中有两条引起了投资者们的注意,一是修订《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1-2025年发展战略规划》;二是江苏银行计划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不超过6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募集资金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支持业务健康发展。

这可能释放出的两种信号:一是江苏银行在不断补齐资本短板,全面冲击城商行一哥的宝座;二是江苏银行下一阶段的高速扩张脚步可能依旧不会停歇,但这也意味着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低的老毛病,可能还要再等一等才能得到更有效的改善。

毕竟,从资产质量来看,江苏银行也确实有这个扩张的信心和底气。

在当前市场经济承压的背景下,截止到2023年9月底,江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0.91%,反而较2022年末的0.94%有所改善;拨备覆盖率为378.12%,也较2022年末增长明显。

虽然这暂时还比不上宁波银行的0.76%和480.57%,但却要比北京银行的1.33%和215.23%好上不少……

新行长袁军上任,意在风控管理?

回头来看,既然江苏银行的前三季度表现不错,甚至2023年全年都可能颇为亮眼,那为什么其管理层还要大换血呢?

从江苏银行新聘任的行长袁军的履职背景来看,除了正常的银行金融工作经历外,其与以往显著的区别在于,袁军还曾被江苏省纪委监委派驻江苏银行纪检监察组组长,相当于江苏银行的“纪委书记”。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未来的江苏银行要抓一抓这方面的工作呢?

在向善财经看来,这并非没有可能。

因为在业务方面,江苏银行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金融资源丰富的江苏,为全国GDP总量第二大省,2023年的地区生产总值达12.82万亿元,拥有的“万亿GDP”城市甚至已增至5个。可以说,江苏银行就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并且作为江苏省最大的法人银行,江苏银行的业务机构不仅早已实现县域全覆盖,而且还辐射到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圈,客户基础优质且牢固,资金需求也足够旺盛,所以无论是企业贷款,又或者零售贷款,又或者是财富管理,江苏银行的项目储备都不会少,这或许也正是其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下,依然能够保持甚至持续追求业绩增长的核心底气。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即便新上任的管理层“胸无大志”,但只要能够跟着市场走,其任上的成绩可能就不会难看。

那么越是如此,就越是不免令人怀疑有着监察背景出身的新行长袁军,可能会把上任的“三把火”烧向内部风控管理和人才队伍的优化梳理,即向管理要增长,要更有质量的增长。

毕竟,江苏银行在2023年半年报中才刚提到本集团遵循“前瞻性、匹配性、全覆盖、有效性”原则,建立健全了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报告期内,本集团声誉风险状况总体平稳。

500

结果很快打脸的是,在2023年12月份,网上传出江苏银行镇江分行营业部员工徐某、营业部团队经理马某的相关聊天截图,聊天截图显示,一位徐姓女员工,在江苏银行工作群里发了一段文字,自称是分行营业部员工,实名举报她的领导马某某利用职务之便,对她进行施压,“要求我和他发生*关系”。文字中还列举了三次发生*关系的时间和地点。

该消息在网上发酵后,迅速传播。随后,江苏银行镇江分行通告称,经查,涉事人为江苏银行镇江分行营业部员工徐某、营业部团队经理马某……事发后,我行立即介入调查了解相关情况,并于12月4日免去马某团队经理职务。同日,马某辞职。后续,我分行将持续加强干部员工作风建设和教育管理工作。

除此之外,在2023年开年,江苏银行又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占压财政存款或者资金、对金融产品做出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等“9宗罪”受到央行警告,被没收违法所得,同时处以773.6万元的罚款。

同时,江苏银行四位高管也被“点名”。其中,时任江苏银行运营管理部账户支付团队团队经理门新彦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遭警告,并被处以5万元罚款;时任江苏银行消费金融与信用卡中心总经理杨巨人、运营管理部总经理杨天德均因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被罚款3.5万元;时任江苏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徐劲则因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可疑交易报告,被罚款3.5万元。

好家伙,这还是上市公司主体的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且被处罚的四人也都不是普通员工,甚至徐劲还是风险管理部总经理,这多少让人对江苏银行的内控管理水平有点“绷不住”了。

高管们如此“胡闹”,江苏银行下属的各种分行同样是屡屡被罚。就比如今年三月份,时任江苏银行如皋支行副行长杨建明因对江苏银行南通分行员工行为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负有责任,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南通监管分局“红牌”罚下,直接做出了禁止其从事银行业工作终身的处罚决定……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各大银行被处罚事件都不在少数,但即使如此,这些依然都是一个个潜在的经营风险漏洞,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教训,并不应该被忘记。

或许正因如此,江苏银行在展望 2024 年全年时,曾会着重提到本行将坚持守牢风险防控底线,统筹优化信贷投向指引……加大不良处置力度和从严内部控制等方面工作,努力实现资产质量继续稳中向优的目标。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有着监察背景的新行长袁军,如果真能把火烧到内控管理上,脱去了风险枷锁的江苏银行,反而可能会以更快地速度创下更大的市场辉煌……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