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依不饶地遂行予取予求的底气来自文化误导

不依不饶地遂行予取予求的底气来自文化误导

作者:崔哥侃

  你知道文化侵略有多可怕吗?它可能不像战争那样残酷,但它的危害却远远超出战争。

最近这三四百年西方突然崛起,有人可能觉得这是因为西方在科技上的进步 才导致的崛起,但其实真正背后的力量是文化。

那为什么西方文化有那么大的魔力,它真的是自我生成的本土文化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西方文化的起源。

  说到西方文化,目前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为统领。最近美国财长耶伦又来中国了,让我感触特别深。

按我们中国人的习俗,来了都是客。但是这位客人呢,每次来都会让人觉得不怀好意。我发现从她下飞机开始,国外媒体就开始配合“内涵”中国。

从她的穿衣打扮的行头,质疑工人工资低,当然最主要的是提到了中国的制造业产能过剩。 

那我们不禁要问,她说的都是真的吗?中国的产能真的过剩吗?

我们看最近这两年中东那边的战争,东南亚、南美、包括非洲,很多人都还缺衣少食,我们的非洲兄弟有的都还光着腚呢,怎么会产能过剩?

更不要说大量的家用电器,那些地方的大部分人根本就还没有!

然而耶伦其中就说了一句话,我听了后更是五味杂陈。

她的意思是说,如果中国制造再这样下去,他们将不再感谢中国人做出的贡献。

为什么听到这我会难受?

最近这几十年我们中国工人用勤劳和汗水,做出了大量优质的产品发往国外,让整个西方世界的物质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而换来的是少得可怜的外汇。

当然可能还有一封封来自西方的感谢信。这是真的收到过,用感谢换中国的大量商品,而且还有人觉得很高兴。

这些年也一直都是这样过来的。

但即使是这样,我们在他们的眼里做的仍然不够,为什么?

就是因为中国人太勤劳,制造了很多物美价廉的产品,赚了很多的钱,这钱怎么办呢?你不能存起来,你得买美国高溢价低附加值的商品,这样才行。

就比如说我们生产一千双皮鞋,人家做一个包来跟你换。但是我们又不傻,肯定不能长期这么干,于是就产生了贸易战。

归根结底就是美国想让中国一直作他们的附庸和从属。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一种局面呢?为什么他们就敢这样呢? 其实就是文化上对中国的打压,所以他们才敢明目张胆的提出这种无理的要求。

  人类文明其实一直都是低级向高级学习的过程,低级崇拜高级,甚至低级臣服于高级,这都是人类的属性。

说到底这个属性,就是道德。学习本身就是一种道德,因为有了道德,人才会从动物变成了人。

正是因为人有了这个属性,人类才能不断的进步。

  西方文化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但是文艺复兴这个词,是直到1840年才出现的。

  早期的西方文化的根基,分别是《荷马史诗》、《莎士比亚》、《莪相》、《英诗辑古》和《奥特兰多城堡》,其中以《荷马史诗》、《莎士比亚》最为重要。

这五部作品影响了整个西方,甚至是近代整个世界的文学发展。当然在早期还有但丁的《神曲》,但是它属于神学的范畴。其实它里面的内容,全部出自战国时期屈原的作品。

这五部作品的内容,全部都是基于中国的要素,也就是汉字表意、汉风审美和汉学哲理,特别是汉学的哲理,非常的重要。

如果没有中华文化的哲学思想,这五部作品啥也不是。为什么这么说?其实文学作品的出现,必须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文化背景

如果没有强大的文化背景,就是平时说的对牛弹琴或者驴唇不对马嘴,他根本就听不懂。

所以呢这也是这些作品,在中国的火爆程度超过西方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能完全理解。

欧洲人把中华的文化和文学作品经过加工据为己有,变成他们的遗产,然后虚构出整个西方文化。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曾说过一句话:“汉语写作概念起着“欧洲幻觉”的作用”,这个幻觉说得特别好。

他说17-18世纪的欧洲人,也就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通过早期来华传教士,介绍的汉字文献和汉字语义,把想象中的中华文明变成了他们自己的“故国神游”的一种境界。然后从中华文明复制出西方的文艺复兴。

也就是说文艺复兴就是了解了中华文明后,觉得太伟大了,照着样子模仿,作出来的东西看着也真的不错,于是就产生了一种幻觉,觉得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东西。

《莎士比亚》被西方称为文学界的圣经,甚至还流传着:不读莎士比亚,不足以谈诗与人生。而且最特别的是,对《莎士比亚》的追捧,中国读者的热情远超欧美。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中国人天生就崇拜欧美?其实并不能这样说。

500

崇拜欧美是近几百年西方世界对中华文明的侵略,造成了中华文化的断层。所以中国人一直都在学习西方,学习就产生了崇拜。但《莎士比亚》的热捧,并不仅仅崇拜那么简单,它里面蕴藏的深意确实能让中国读者产生共鸣。但是一个作品想要形成共鸣,就必须有一个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就比如你把《莎士比亚》翻译给非洲部落文化的人去看,如果它没有这种文化底蕴,它就不可能理解这里面的故事背景,不理解人物为什么会这样做。所以这样的作品在非洲,它就不可能成功。

那么话又说回来,《莎士比亚》之所以在中国有如此大的反响,恰恰是因为中国人身上蕴藏着相同的文化底蕴。比如里面的《哈姆雷克》、《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这些著作中国人一看,一瞬间就能秒懂。既平凡又深刻,这才能被折服。那我们就有个疑问:为什么中西方文化的背景如此相似,甚至没有隔阂?这不觉得奇怪吗?

500

现在有很多的西方人经过调查发现,无论是《莎士比亚全集》还是莎士比亚本人,都存在严重的造假问题,就连莎士比亚的自画像,经过科学检测发现上面的颜料竟然诞生于19世纪。那么《莎士比亚全集》的来源出自哪里呢?当然只能是中国。《哈姆雷克》就是中国的《赵氏孤儿》、《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牡丹亭》里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而且连人物名字的首字母都一样。像这样的故事中国历朝历代的戏剧中都有大量的出现。粗略估算中国戏剧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三百六十多种不同的剧种,而每一个剧种都包含大量跌宕起伏的经典故事,从古至今的老百姓都在看。所以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这些故事背后隐藏的深刻哲理。这才是《莎士比亚》在中国受欢迎的真正原因。

《安徒生童话》里面《灰姑娘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但你说巧不巧,在中国古籍里也能找到原型,唐代的小说《酉阳杂俎》里面就有一篇《叶限金履》就是其原型。而且更巧的是,灰姑娘的法文名字Cendrillon,这个Cen的就是叶限的限。

我们自来看欧洲著名的《皇帝的新装》,在中国也有原型,南朝梁代僧人释慧皎所著的《梁高僧传》里《狂人之细布》的故事,说得就是同一件事。

西方著名的《狼外婆》故事,就是清代学者黄之隽编写的《虎媪传》。

像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光是《伊索寓言》里面就大量借用了中国的传统故事。

曾经我觉得西方的文化充满了异域风情,让我非常好奇,慢慢了解之后,我觉得西方文化其实说来说去,还是中国文化里的那套东西。

但是由于西方在近代处在一个文化高位,所以我们误以为这就是他们的文化背景,这也造成了全世界大部分人都崇拜和向往西方的一大原因。

但是当很多国人深入到西方国家,去了解他们的人民,这才突然发现,情况完全不是这样。大部门欧美国家的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没有这种文化底蕴。平时做事完全照本宣科,如果政府没有指引,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做,这也是西方国家各种规章制度规定非常细的原因。

而且很多人觉得西方人简单,其实真正原因是他们脑子里没有文化模式,也就是说他们想抬杠,都找不到自己的一套逻辑。

这里呢咱们说一下抬杠,其实抬杠就是哲理争辩,在中国民间每一个村口,大爷大妈们每天都会提出一个问题进行辩论,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个或多个理论进行抬杠。前几年曾做过一个视频讲西方哲学的发展史,其实视频做完之后我就觉得西方哲学不过如此。比如笛卡尔、康德、休谟、黑格尔、叔本华、罗素等,这些著名的西方哲学家,他们其实一生都在研究一种哲学体系,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为什么要复杂化呢?就是因为他们的民众文化底蕴不足,所以必须要铺垫陈述得很细致 才能让他们看懂。但是在中国,每一个村口都站着一个笛卡尔、康德、休谟、黑格尔、叔本华、罗素,他们在用一种很朴素的方式来进行抬杠,其实你深入他们的对话,他们聊得就是西方哲学家那套东西。

  所以文化也根本没有那么高大上不接地气,它就是很平凡的东西。很多人觉得西方人简单,就是他们的脑子里没有繁复的文化和哲理,所以普遍上最终也没法头头是道的说不出来个123。但是很多人觉得这是个好事,觉得简单挺好。但我不这样认为:

没有繁复的文化也许很简单,

但是他们坏起来也同样没有道德限制,这是很可怕的。

也就是说他们犯下滔天罪行,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没法觉察意识到,这才是值得世人尤其国人深思或高度警惕的地方。

附录:西方科学名家时间表

500

500500500500500500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