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雕都督之故纸堆:基础设施荒废和资源过度开发的后果

落雕都督之故纸堆:基础设施荒废和资源过度开发的后果

汉初实施休养生息的政策,原因就是秦末至汉初的连续战争导致民力衰竭,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倒退,必须修养生息。

汉初经济倒退到了什么地步?

原本在秦代就已普及的牛耕,到汉初就极为少见了,甚至到了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搞代田法,其操作方法本质是恢复了秦代的亩间轮作,但用的仍然是人力耕田。如此,西汉农民耕种能力只有户均70亩左右,比秦代户均百亩的水平大幅倒退了30%,人均粮食产量自然也跟着大幅倒退,如果还按照秦代的比例收税,农民又得造反了。

汉代农民的税负主要包括三大块:租、赋、役。其中租为三十税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个租就是给皇上的,皇上作为理论上全天下唯一的大地主(王侯将相们都是从皇上那里领取俸禄赏赐的二地主),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包产到户(《管子》就是支持包产到户的),农民对分到的土地只有经营权、没有所有权,土地法理上不能自由买卖;赋为十五税一,这是给国家财政的,最初是搞国防,后来延伸为国家财政,看“赋”字的构型就知道了;役,分兵役劳役,兵役不论,劳役就是给国家义务劳动修工程,农民要自带干粮,还要承担耽误自家农活的损失。租赋合起来共十分之一,这个农民还是可以负担的;但是加上役,这才是大头,农民收成的30%消耗在役上了。租赋役合计,40%。。。。

所以,针对民力衰竭,汉初减免了役这一块农业税,暂停了各类基建工程,农民最多只需负担10%,民力由此得以逐渐恢复。

针对长期战争后各地经济发展衰退,农工商等产业结构、资源配置不合理,日常生产和消费的工具/物资供应匮乏,汉初又“弛山泽之禁”,允许私人经营矿山、盐铁,承包山林草地经营畜牧业生意,同时得以征收山泽矿产和盐铁税,这块税收近两倍于农业税(八十三万万 VS 四十余万万),既减轻了农民负担,又保证了朝廷收支。

所以汉初休养生息的主要措施就是减税(免役)和弛山泽之禁。

暂停各类基建工程,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这个暂停执行了几十年没变,期间该修的工程没修,一直在吃秦始皇留下的基建老本。弛山泽之禁,在收到了大笔税收后,官府的管理没跟上去,山林川泽被视为取之不尽的资源,过度开发比比皆是。古代每炼1吨生铁需耗木炭4至5吨或更多,而1吨木炭的烧成又需3倍多的木材。即炼1吨生铁将耗去10多吨木材。可见,用于煮盐、冶铁等手工业的所耗木材量之大,又不加管理调控,这必然造成自然资源的巨大耗费,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金堤,是秦始皇留下的大工程之一,治理黄河的。大堤顶阔二十步(28米),堤顶筑有驰道,自虎牢关始,至入海口,千里黄河大堤固若金汤,故称“金堤”,虎牢关于是又称金堤关。但是由于持续了几十年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大堤长期得不到维修保养,加上黄河中上游山林被大量砍伐用于煮盐炼铁,冲入黄河的泥沙日益增多导致河床抬高,到了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 年),黄河就开始决口了(“河决酸枣,东溃金堤”)。至汉武帝时,黄河连续二十三年泛滥,自春秋以来与临淄齐名的商业大都会宋国故都定陶就是这样亡于黄水,从此一蹶不振,直到今天,定陶也只是个少有人问的小城市。

搞到这个样子了,丞相田蚡仍然坚持“祖宗成法不可改”,还要汉武帝顺其自然……所以最后田蚡的下场很不好看……汉武帝终于忍不了了,派汲仁、郭昌主持瓠子堵口工程,在几万民工的奋斗下,终于堵住了决口。然后被大儒们骂劳民伤财。

瓠子决口堵住了,但是,被风吹雨打了近百年的黄河大堤不止一处需要维护,河床高于堤外,到处都是隐患。汉成帝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黄河又在馆陶和东郡金堤一带决口,淹没土地十五万顷,成帝派王延世主持堵口工程。王延世采用竹笼装石“两船夹载而下之”的施工方法,很快将决口堵住。然后又被大儒们骂劳民伤财。两年后,黄河又在平原决口,这以后的近百年内,黄河泛滥不止,下游人民灾难深重。

直到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 年),王景主持全面治理黄河工程,数十万人参与修筑黄河大堤,花费以百亿计(几乎是东汉全年的国家财政收入)。一年后,工程完成,改道后的黄河河床得到固定,摆脱了原来高出地面的地上河床,使洪水灾害相应缓解。然后又又被大儒们骂劳民伤财。王景在治理黄河的同时,还发展运用水门技术,整修改进了西汉时建成的汴渠(沟通泗水、获水、汲水、阴沟、黄河,船队从彭城出发可以直达洛阳),“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梯级运河)。

的亏汉朝不是“民主国家”,皇上说了算,说干咱就干,你行你就上,不行就滚蛋……虽然代价惨重,但总算是把历史欠账修补了一番。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本身无不是“赔钱货”,但工程建设带来的社会效益远非金钱可以计量。绿水青山实打实的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牢记历史和地球另一头的教训,不要因为已有的成就而荒废了基础设施的持续建设和维护,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个绿水青山。

500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