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雕都督之故纸堆:下令如流水之原者,令顺民心也。

落雕都督之故纸堆:下令如流水之原者,令顺民心也。

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在描述管子治国理念时是这样写的:“下令如流水之原者,令顺民心也。”白话文的解释是:“政令下达如同水流平地一样畅通无阻,是因为政令顺应了民心”。

这是错误的。因为司马迁写了个错别字……所以后面的解释也就跟着错了。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司马迁写错了哪个字呢?

“如”字。

《管子》原文见其第一篇《牧民》第四小节《十一经》,即治国理政的十一条基本原则。

这十一条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都有哪些呢?

1. 错国於不倾之地,

2. 积於不涸之仓,

3. 藏於不竭之府,

4. 下令於流水之原,

5. 使民於不争之官,

6. 明必死之路,

7. 开必得之门,

8. 不为不可成,

9. 不求不可得,

10. 不处不可久,

11. 不行不可复。

一共十一条,前五条都是“於”“於”“於”“於”“於”,所以,司马迁写了错别字……

司马迁自己一个人写书,校对时难免出错,而且“如”和“於”的古汉语发音应该是很接近的,随手写错也是情有可原。但是后人以司马迁为师,又没去索阅《管子》原文,按照“如”来解释,自然是谬以千里了。

按照“於”该怎么解释呢?

下令於流水之原者,令顺民心也。要解释这句,需要先回到《管子·牧民》第三小节,也就是《十一经》前面的一节《四顺》。

《四顺》开头第一句:“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看到了吧?民心顺逆决定的是成败,而不是通顺与否。政令的下达通顺不是目的,顺应民心才是目的!

下令於流水之原。原,通假字,同“水源”的“源”,字面的意思就是“把政令下达在流水的源头上”。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那么这个潮流是怎样形成的?它的源头在哪里?源自民心!世界潮流天下大势,是由亿万民心汇成的!政令只有顺应民心,才能顺势而为,才能顺理成章,才能顺利推行,才能得以成功;反之,则如“逆坂走丸”,其势不可得也!民心才是政令之源!

所以,“下令於流水之原者,令顺民心也”应该这样解释:若要下达政令,先要体察民情,了解民心,政令以民心为本,才能站对出发点,才能达到目的地!政令因顺民心而发出,政令以顺民心为目的!用现代的话来讲,要为人民服务!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