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新:韩石山与洪治纲

韩石山与洪治纲

金新

       将巨人与侏儒放在一起比较,那是观喜剧,有失厚道;将巨人与巨人放在一起比较,那是看悲剧,有失人道。

       其实,让韩石山与洪治纲并举对比纯属一次偶然的阅读,以为刻意者乃好事之徒。

500

    《文学自由谈》2023年第3期刊发华师大中文系长江学者、美学家刘阳的随笔型文学评论《韩石山一生没获奖之心病考》,可谓推心置腹而切中要害。难怪有“刀客”之称的山西汉子韩石山留言:“看过了,费心了,感谢。生在今世,苟活而已。起初有贪念,为了生计,如今无奢望,不愁生计了。”仅凭一“苟”字,便足见具“一字褒贬,笔削春秋”之功力之韩公之臣服之爽快矣!

500

      刘教授遍观韩石山作品,评论文章“笼‘三流’于形内,挫‘韩文’于笔端”,讲究义理考据辞章,一看就是功底深厚的学院派的大手笔,江湖派望尘莫及,记得自己是一口气读完而拍案称奇的。但“叹搜奇难尽也”,窃以为《韩石山一生没获奖之心病考》尚有可补遗之处。

   “三十岁出头的青年评论家洪治纲,1999年发表长文《无边的质疑——关于历届“茅盾文学奖”的二十二个设问和一个设想》,力度锋芒不在你的所有批评文章之下,论资历还远远比不上你,人家怎么就凭此文一举摘得了冯牧文学奖呢?”

500

       这一问确实问到了问题的关键。

      很多年前,韩石山在某大学搞讲座,嬉笑怒骂把鲁迅贬了个不亦乐乎。曾获第四届全国鲁迅文学奖的洪治纲就绝对不会去批评鲁迅。就此而言,韩石山要想“获奖”,还需要与洪治纲一样在一本正经讲“学术学理”的同时满腹计谋讲“人情世故”,要从洪治纲“无边的质疑”中读出“有边”的深意来——“天高任鸟飞”,可鸟儿绝对飞不出大气层;“海阔任鱼跃”,可鱼儿绝对游不到大地上。你看“三十岁出头的青年评论家洪治纲”虽年纪轻轻却老到成熟,他在自己的发祥之地浙江省作家协会是从不批评曾任主席的叶文玲与曾任副主席的王旭烽的,而是和颜悦色“正能量”文学理论概念盆满钵满而不免溢美,否则他也不可能走出杭州学军中学语文组来到省作协任创研部主任,并从拿冯牧文学奖到拿鲁迅文学奖……尽管这中间亦不可否认其具备一定程度的才气。

      老韩自谓是“三流作家”,那是自嘲。韩三流之所以“三流”,99%的原因刘阳先生业已分析,剩下的1%原因大抵是老韩不懂得年纪轻轻的洪治纲所懂得的近交远攻也就罢了,还口无遮拦地用他的发散性思维得罪东西南北中的文人,把“无边的质疑”引向思维太空之极致。

     韩石山在山西大学上的是历史系,他一定知道:“战国时期,西部的秦国试图武力统一天下,他们面对东部六国采取了‘远交近攻’战略,面对秦国的强大,东部的齐、楚、燕、赵四国只顾自保,他们放弃了与地处中原的韩、魏两国的盟约,这样,秦国的‘远交近攻’便发挥了极大功效,很快消灭了魏、韩二国,使得齐楚四国的门户洞开,四国以为贿赂秦国便能够自保,便节节退让,结果,这样的贿秦战术根本失效,不久,四国皆亡。”

      估计英明一世而糊涂一时而欲跨学界成才的老韩被到底是用中文系的“近交远攻”还是用历史系的“远交近攻”弄昏了头,在文学名利场“一生没获奖”,以致“心病”生焉!

      唐人杜荀鹤《小松》诗云:“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问题是,老韩头上长角且有一副天生的傲骨,于是乎“时人纵识凌云木,直待凌云不道高”就不是不可能了,性格决定命运,这就是韩三流的宿命。

      不过,山西汉子不能小觑。《水浒传》中,梁山泊虽位于山东,但108好汉有6个来自山西,3人是五虎将——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双枪将董平,剩下的3人也很厉害——青面兽杨志、赤发鬼刘唐、白花蛇杨春。文学是现实社会的折光,这不,出了个刀客韩石山!

                                                                                 匆匆于2024年4月12日凌晨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