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团队既有「独派」也有「两岸交流派」
赖清德将于今日上午举行记者会,公布第二波「内阁」成员名单。除了此前盛传的将会由顾立雄接任「国防部长」(顾立雄现任的「国安会」秘书长将由现任「外交部长」的吴钊燮回任,但该职位不属「内阁」,而是直属「总统」)等之外,有新的名单披露,将会由现任「总统府秘书长」的林佳龙接任「外交部长」,现任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的丘垂正接任陆委会主委,现任台北地检署检察长的郑铭谦接任「法务部长」,现任中山大学校长的郑英耀接任「教育部长」,现任信赖台湾之友会秘书长的陈金德接任「公共工程委员会」主委,曾任成功大学校长的苏慧贞接任「国科会」主委等。
在上述人员中,林佳龙、顾立雄、丘垂正和「国安局长」蔡明彦,属于亦即是罗森伯格「紧盯着」的必须「维持现状」的「国安」团队。以上人员,除蔡明彦是当年国民党执政时期的「外交」官员出身者外,其余均为民进党员。
应当说,除了林佳龙因为是从「总统府」转入之外,其余人员都是在「国安」团队内「执位」(海基会由陆委会节制,因而也可说是广义的「国安」团队)。接任「国防部长」的顾立雄,虽然是外省人的后代,但却「背叛」了其祖辈,相反在出任「党产会」主委时,主持「没收」国民党的党产,搞到原先财政充裕的国民党「鸡毛鸭血」,要靠借贷来支付党工的薪水,而且其言论也「偏独」,因而被国民党人视为「独派」。
林佳龙的政治主张更是「倾独」,不但是发表了许多「台独」言论,而且还担任了政治主张比「台独党纲」更「独」的「正常国家促进会」的会长。他在担任「外交部长」后,将难免会把《正常国家决议文》的一套理论,尤其是其中的「应以『台湾』的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且早日完成台湾正名,制定『新宪法』,在适当时机举行公民投票,以彰显台湾为『主权独立的国家』」的精神,运用于特区地区的对外事务上。说不准,在搞了一铺「杰嘢」后,北京国台办又像应对其前任吴钊燮那样,「点名」他为「顽固台独分子」。这就要看,赖清德为了兑现对罗森伯格「维持现状」的承诺,能否「镇得住」。
但从「台独金孙」赖清德「三顾林庐」后,林佳龙才答允接任「外交部长」的情况看,其实赖清德找林佳龙接任「外交部长」,就潜藏了未来推翻「维持现状」承诺的伏笔。因为倘若今年十一月的美国总统,再次发生「政党轮替」,罗森伯格就必然要「执包袱」走人,也就顾不了监督赖清德遵守诺言了。再加上「行政院」副院长郑丽文、「国防部长」顾立雄,都是「独派」,「国安团队」就是「台独团队」。
不过,也有例外,就是盛传将要接任陆委会主委的丘垂正,虽然是民进党员,也虽然更是「新潮流系」成员,但却并非是「独派」,反而因为在大学任教期间,经常往返大陆交流访问,形象温和,不卑不亢,保留与对岸对话的空间,并建立若干人脉,被称为民进党中的「知中派」;而在出任陆委会副主委兼发言人时,处理两岸事务以「熟稔、专业」著称,关键时刻发言的拿捏,颇受记者称许。即便二零二三年二月转任海基会秘书长,仍旧在推动台商、陆配交流上不遗余力。为人随和的丘垂正,是绿营为数不多的中壮世代又资历丰富的两岸事务官员。知情者指出,他的中选,象征「新政府」采取和平务实路线的极大可能性。
丘垂正与陆委会现任主委丘太三一样,同属「新潮流系」。丘太三因为已经离开学校十年,虽然私立大学的「借调」期限没有公立大学那样严格,但他既然收到亚洲大学的聘书,就知道是催促他返校任教了,因而没有接受赖清德「继续留任」的邀请。现在赖清德把丘垂正请回陆委会,再加上其中一名副主委梁文杰也是属于「新潮流系」,这就可以陆委会可以牢牢地掌握在赖清德的手中。
其实,丘垂正是「老陆委会」。在陈水扁时期,他就先后出任「陆委会」副、正主委陈明通、主委吴钊燮的机要秘书兼「陆委会」办公室主任,亲身参与蔡英文策划「小三通」的全过程,也直接参加谋划由吴钊燮主导的「澳门模式」的航权谈判,极为熟悉大陆事务,也颇为了解香港、澳门与内地的交往情况。在马英九上台后,他跟随陈明通离开「陆委会」之后,出任民进党国际事务部副主任,主管大陆事务(因为民进党前主席游锡坤裁撤中国事务部,其业务就归并于国际事务部)。
丘垂正在民进党内属于「交流派」,当他获得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取得助理教授资格后,就「离乡背井」地前往金门任教,为的就是要就近研究「小三通」至是两岸「大三通」,及对岸海西开发区等。而在「海峡论坛」召开时,他曾与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及民进党内一些主张两岸交流的资深党员李文忠、陈淞山、颜建发等登陆出席。他还曾应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之邀,到该院进行参访,并与该院政治研究所的专家学者进行内部座谈,双方就当时民进党面临的困难,以及民进党未来两岸政策的走向等议题交换了意见。
从丘垂正的博士论文,就可看到他对两岸交流的基本态度。据说,当他带职修读博士学位时,恰逢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进行「破冰之旅」,与中共总书记胡锦涛达成《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两岸和平发展」就成为两岸关系的关键词。而丘垂正的博士论文开题,既受「和平发展」的启发,又是从民进党人的思维定势落脚,创造了「两岸和平整合」的概念,因而其博士论文的题目就是《两岸和平三角建构》,其主体则是:未来无论是蓝绿谁来执政,和平若是两岸共同的语言,就必须面对两岸和平三角建构。而两岸和平最关键的三项变项,是「经济互赖」、「制度整合」、「民主价值共享」,而且此三项变项之间,环环相扣相互补充,这就是「两岸三角和平理论」。二零一二年丘垂正在民进党中央交办《「小三通」功能升级发展演进之类行探讨》专案研究中提出的观点:马政府开放「大三通」后,过去在金、马试行的「小三通」已面临边缘化危机,阶段性的角色应重新定位,以确保离岛建设的效益。为促成小三通的「加值化」,可参考港澳与中国内地的运作模式,建立官方与非官方(企业或非政府组织)机构之间的沟通管道,洽谈双元货币并行、交通工具互驶、对口援助、资源共享等事务。尤其是面对中共的「十二五规划」政策,有意建设海西区为两岸试点和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台湾应从中找到金马的发展机会,使金马得以「无虞地镶嵌在中国海西区发展而共存共荣」,进而将金马打造为「MIT品牌及优质服务业」的经济示范区,对中国发挥示范橱窗的效应。
或许,这就是赖清德在「国安」党团中,安排了「独派」人士下,也要安排一位「两岸交流派」,以作「平衡」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