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华为人,都不是人才,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了人才。

转自:悟空问答,科技扯淡官
给大家讲一个我身边朋友的事情。

我朋友是校招进的华为,一开始工资是1万2一个月,软件工程师职位,也就是我们说的程序员。一进去他就感觉到华为工作的高强度,每天都加班到9点以后,几个月过去他就有点受不了了,但本着敬业的态度,他还是继续坚持着。

工作满半年后,他的领导告诉他,由于评级不错,他工资上升到1万5每个月,工作内容不变。他一听来劲了:才入职半年就能涨工资了?!新的工资又给了他新的动力,因为他知道,他的努力是有回报的,而且回报还不少,所以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他更加努力地工作,手头上的事情也越做越顺手,效率越来越高。

一年后,他的年度评级达到优秀,一下子连升了两级,工资也从每月1万5上升到2万,这下他开始诚惶诚恐了:我真的值2万的工资吗?我好像也没多做了什么事情啊……为了对得起这份高工资,他更加努力地工作,在本职工作之余,他也尽可能多学一些其他的东西,承担更多的工作。慢慢地,他的领导把越来越多的工作交给他做,他也尽心尽力地完成,而且也在工作中和一些前辈成为了朋友,他们会教给他许多新的技能,这也让他成长得更快了。

再过了一年,他的工资直接涨到了3万,这一下他彻底把心交给了华为:虽然工作辛苦,但在这个平台上奋斗,个人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成长的速度也非常快,超高的工资也带给自己非常大的成就感和社会尊严。所以,他把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去,升职速度也越来越快,从小组组长,到分支主管,再到部门副经理,收入也是一路上升,入职四年后,他的月收入已经达到5万元。

这时候,内部一个新的工作机会出现:去非洲。80万年薪,去两年,回来还能升职。他毫不犹豫地去了,现在两年的时间还没到,他还在非洲,在那边,生活环境虽然差了点,但能够自己独立负责很多事情,而且与那边的供应商合作,也让他看到了更大的世界,这对于整个人综合成长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

回首望,短短五年,他已经从一个懵懂无知的校招生,成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人才,收入水平也达到了国内非常高的水平,我想,等他回来后,在国内一线城市买个房子,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对于很多人来说,进华为,就是改变命运。

任正非说:“华为人,都不是人才,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了人才。”这句话是非常直白、朴素且有道理的,其实每个人的智商、能力等方面都没有很大的差别,进入社会后,能够发展得怎么样,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他处于什么样的平台,如果一个平台给予你充分的锻炼机会、足够大的施展空间,以及丰厚的待遇,那就能从内到外激发一个人的潜力,短时间看可能没什么,但如果以五年的时间段来看,与其他人的差距就十分明显了。

就像我朋友,一开始也觉得自己不配那么高的收入,但华为就是给了,要对得起这份收入,要融入这么一个狼性的工作氛围,就必须加倍努力地工作,这样也换来更高的收入和更快的成长速度,形成一个非常良性的循环。

说到这里,我想到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马云关于“996”工作制的说法,马云说,在阿里996是一种福报。许多人非常反对这句话,认为这是资本家堂而皇之的劳动力剥削。但我不这么看,对于选择奋斗的人来说,处于一个足够大的平台,机会和钱都给够了,无论是能力还是财富,增长的速度都数倍于他人,这不是福报是什么?

激励很重要,暗示的意义也很大,任正非对此了解得很透彻,能够进入华为的人,本身的资质都不差,加上充分的锻炼机会和丰厚的薪酬回报,是会成长得很快的,这也是华为一路高速发展的原因,把无数准人才培养成人才,并让他们死心塌地地为华为服务,这样的企业,不成为巨头才怪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