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更多王玄策或张国华

近年来,特别是莫迪政府上台后,印度大力加强北方边境地区的军事部署,屡屡向中国发起挑衅,挑起争端,企图蚕食并永久霸占中国的领土。3月9日,印度总理莫迪抵达非法的“阿鲁纳恰尔邦”,出席色拉隧道的揭幕仪式。印度国防部发表声明称,色拉隧道有助于为达旺地区提供全天候通行能力,强化印军备战水平,促进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印度再次向中印边境增派1万名驻军。到目前为止,印军已在中印边境地区集结了6个军多达15万人以上的庞大兵力,印度陆军最精锐的3支部队第4军、第15军和第33军全部部署在中印边境地区。印军在中印边境一线修筑了大量机场、公路、桥梁以及其他军事设施,部署了大量作战飞机、坦克、大炮等先进武器,目标直指中国。印度正计划在巴雷利地区组建一支新的合称化部队,番号为第18军,其任务是驻防中印边境中段大约500公里长的区域。

印度这些举动,不能不令人想起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印度尼赫鲁政府的一系列行径。印度独立后,尼赫鲁继承英国殖民主义衣钵,图谋将中国的西藏分裂出去变成“缓冲国”。1951年,印度军队越过传统习惯线向北推进,侵占了“麦克马洪线”以南9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此后,印军相继侵占了东段“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兼则马尼,中段和西段的巨哇、曲惹、什布奇山口、波林三多、香扎和拉不底以及巴里斯等地区。1959年中国平定西藏达赖集团叛乱后,印度政府公开向中国提出将东段9万平方公里和西段3.2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划归印度的无理要求,遭中国政府严辞拒绝。尼赫鲁恼羞成怒,将中国政府谋求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努力和克制忍让视为软弱可欺,积极推行“前进政策”,得寸进尺,步步进逼,继续蚕食中国领土。1959年8月和10月,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东段和西段制造了朗久、空喀山口事件,打死打伤中国边防部队官兵多人。从1961年开始,印军大肆深入中国境内设立据点。尤其是从 1962年4月起,印军仅在中印边境西段中国境内就先后设立了43个军事据点。印度侵占中国领土的猖狂程度甚至超过了过去的英帝国主义。当时印度宣称已在东段将中国军队“赶回两英里”,在西段全线向前推进,欢呼并祝贺尼赫鲁取得了“拿破仑式的独一无二的胜利。”尼赫鲁得意忘形,一再悍然拒绝中国政府多次提出的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的建议,决心铤而走险,诉诸武力。1962年10月2日,尼赫鲁在新德里扬言:印度政府要“以军事力量对付中国”。十天后,尼赫鲁公开下令:要把中国军队从印军侵占的中国领土上“清除掉”。印度国防部长梅农公然叫嚣:“我们将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一定要把中国人赶出去。”印军随即在中印边境东段地区大量增加兵力。10月17-18两日,印军分别在东段和西段边境上向中国边防部队进行猛烈炮击,悍然挑起大规模边境武装冲突。

为了保卫祖国边疆的安全,创造中印边界问题谈判解决的条件,中国政府决定对入侵印军进行反击。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指示,西藏、新疆边防部队立即进入了战备状态。西藏军区组成了“西藏军区前线指挥部”,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坐镇指挥,主要负责东段反击作战。新疆边防部队组建“新疆军区康西瓦指挥部”,由54军副军长兼南疆军区司令员何家产负责指挥西段反击作战。

1962年10月20日,印军在边境地区向中国守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西藏边防部队针对克节朗地区印军部署前重后轻、翼侧暴露的特点,采取两翼开刀、侧后迂回、分割包围、各个歼灭的战法,集中主要兵力,向印军第7旅左右两翼发起攻击,攻克了印军在克节朗地区的重要据点,迅速瓦解了印军部署,歼灭了印军第7旅。中国边防部队向“麦克马洪线”以南发展进攻,于23日进占达旺,收复了“麦克马洪线”以南达旺河以北部分中国领土。新疆边防部队首先对侵入加勒万河谷、红山头等地印军据点发起攻击,全歼守敌;尔后进军班公湖、巴里加斯等地,战至28日,清除了印军据点37个。

1962年10月24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提出停止冲突、重开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三项建议,并命令东线反击作战部队停止追击。印度尼赫鲁政府拒绝这一和平建议,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进行战争动员,调整军事部署,将中印边境地区的兵力增加到3万余人。11月11日、14日、16日,印军向中国边防部队发起全线反扑。中国边防部队再次向入侵印军实施反击作战。在东段瓦弄方向,西藏边防部队某部于16日对印军第11旅发起反击,于21日进至金古底,逼近了传统习惯线;在东段西山口—邦迪拉方向,西藏边防部队于18日对印军展开多路攻击,19日攻占了邦迪拉,至21日将西山口—邦迪拉地区的印军据点全部清除。在西段地区,新疆边防部队自18日至20日,清除了班公洛地区的印军侵略据点。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历时1个月,在东段,中国边防部队进至“麦克马洪线”以南靠近传统习惯线地区;在西段,彻底清除了印军设在中国境内的所有据点。在这次反击战中,中国军队毙伤印军第62旅旅长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虏印军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和物资。

1962年11月21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全线停火、后撤。12月1日至1963年3月1日,中国军队后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中国一侧20公里以北地区。随后,中国政府仁至义尽,释放了全部被俘印军官兵,又向印度政府交还了缴获的大批印军装备。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和平共处、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外交政策;在处理与周边邻国的边界争端上,一直坚持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反对以大欺小、诉诸武力。中国非常重视印度,希望龙象共舞、携手并进。但是,印度独立以来,一直沿袭殖民主义政策,企图在南亚地区称王称霸,不仅将周边小国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以致吞并锡金,而且长期觊觎中国的西藏地区,把中国的忍让克制视为软弱,在中印边境地区持续不断制造摩擦,发起挑衅。虽然已有前车之鉴,却始终耿耿于怀。不仅如此,印度长期把中国当作战略竞争对手,甚至将中国列为“敌对国家”,将边境争端扩大到军事、经济、贸易、外交等领域。如今的莫迪与当年的尼赫鲁非常相似,在中印边境地区大肆扩军备战,不仅妄图洗雪当年战败的耻辱,而且企图霸占中国更多的领土。

除了印度和不丹之外,中国与陆上邻国的边境争端已经通过和平谈判加以解决,如果没有印度干扰,中国与不丹之间的领土争议也许早就解决了。中印边境争端已经持续70多年了,虽然中国一直坚持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议,但对印度这样一个狂妄自大自欺欺人的国家,似乎难以发挥作用。要知道,在战场上拿不到的,在谈判桌上也必然拿不到!对于印度,应当在适当时机再教训一次。

不由想起1962年毛泽东主席在决定反击印度侵略时说过的话:“与其跪着死,不如站着死。想要我们死,也不那么容易。这一仗,我们不打则已,打就要打出威风,起码要保证30年的和平。”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却也不畏惧战争!在反击侵略者方面,中国人民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且有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这一精神,正来自于当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而它的总结者,正是当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的前线总指挥、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可惜,张国华将军已逝世52年了。

从1962年到现在,已过去了62年,印度又在蠢蠢欲动。对于侵略者,若是不打痛他,他是不会好好做人的!美国是这样,日本是这样,法国是这样,英国是这样……一切侵略者都是这个熊样,印度也不例外。公元647年,也就是1377年之前,大唐使节王玄策就是靠着奋起一战而灭了中天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当今时代,中国需要涌现出更多的王玄策、张国华。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