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介马而驰之

【本文由“落雕都督”推荐,来自《卧槽!死海古卷是假的!颠覆西方历史的一刻!》评论区,标题为落雕都督添加】

西方所谓古代壁画的描述车马大战的场景,不束马尾,是巨大的漏洞。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不介马”的意思是马尾巴没有挽结,那么就是一场因为马尾巴没有处理好,导致一个国王差点被俘的重大事故。

因此,对马尾巴打不打结,是一件很严肃的事,对马尾巴不打结的危害,北大教授、著名语言学家曹先擢有过专门论述:

曹先擢在《秦俑马尾巴为什么要挽结》指出:“挽车的马由于尾旁有靷辔挽具革索,如果任马尾随意摆动,则尾梢容易缠绕在绳索上,轻者扯伤马尾,重则会因马护痛而引起惊车事故,所以要用挽结,并用带子束起来。而骑兵的战马就不需要考虑这些,马尾巴梳成长辫形,当马高速奔驰时,尾巴可以扬起,起到平衡作用。”

除了各种原因拉伤马尾导致马匹受惊,还有马尾巴挡住战士视线,以及马的尾力差不多有10-20KG,会打到车夫脸上手上等。因此,这不是一个习惯与否的问题,而是必须这么做,不然肯定会出事。

所以,古代中国的马车壁画,对马尾巴几乎都有挽结,只有极少数可能追求艺术效应而没有打结。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