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只有两种雪糕,东北雪糕和其他
你不能否认,东北人在很多事情上是非常有天赋的。
比如东北话的病毒式传播,速度堪比辽宁舰,以一秒一个南方人的速度,让每个学校开学一个东北人,毕业一校老铁。
比如何时何地的自来熟,在澡堂打个对眼就能相互搓背,去餐厅不看菜单先问隔壁:这是啥?好吃吗?服务员给我来一份!
但在众多天赋里,东北人最强也最常被人忽略的天赋,其实是 做 雪 糕 。

雪糕不难做,跟地啤一样,光明五羊北冰洋,哪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雪(地方雪糕)。但东北人却把做雪糕这件做到了极致,上能口研发,万物皆可变雪糕,下能踏实可肯干搞地推,最近还紧跟时尚借势营销当网红。不信,举几个例子给你:
麻酱口味的中街大果,辽宁沈阳的。
横扫全中国的东北大板,黑龙江大庆的。
网红咸蛋黄雪糕,辽宁营口的。
只要吃过一次,你就绝对不会否认,东北人在做雪糕这件事上天赋异禀。
世上只有两种雪糕,东北雪糕和其他
东北雪糕有种独特的气质,你一看就知道,这是东北的。
首先它的包装大多都很土,是那种土中带着实在,实在中又带着诚恳的土。
包装就像是ppt随意加几个自带字体模板做出来的,土到极致的风格可以跟椰树椰汁一决高下。

▲ 我们尝试做了一个同款logo
但东北雪糕同样用实际行动告诉你,包装花里胡哨的包装都没用,好吃才是硬道理。
东北雪糕甚至敢于素颜,直面透明包装、不包装的高难度检验,没有绚丽多彩的图案设计,也没有逼真诱人的雪糕展示图片:我就长这样,吃就完事了。
▲ 透明包装的中街大果
▲ 哈尔滨中央大街街头卖的马迭尔没有包装,直接装在盒子里
跟东北菜一样,东北雪糕分量很大。
论盒饭吃:
© 知乎
论袋吃:
论碗吃:
吃东北雪糕,让你知道吃雪糕吃撑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在口味上东北雪糕更像是开了外挂。从最初的硬核麻酱口味,到今年火爆可盐可甜的咸蛋黄口味,东北雪糕只坚持一个原则:没有什么东西是做不成雪糕的。
▲ 中街大果家族其中的一个系列
▲ 东北大板的部分口味
东北雪糕无论价格高低,吃起来奶味都很重。东北是我国原料奶的大产区,黑龙江的原料奶产量一度在全国各省中最高,虽然后来被华北赶超,但做雪糕就要放足奶这个特点还是保留了下来。从5毛一根的中街老冰棍、德氏鲜奶糕,到最近大火的咸蛋黄冰激凌,全都奶里奶气的。
背靠优质的奶源,再加上巨大的雪糕需求量,东北雪糕更是出人意料的便宜。在北上广雪糕3元起跳上不封顶的时候,东北人心中雪糕的价钱绝对不能超过3元,如果超过3元那就不是雪糕而是冰激凌了。

▲ 三元以上的雪糕至少得这个规格
虽然国家在乳脂含量上对冰激凌和雪糕有明确的区分,但东北人心中,冰棍、雪糕和冰激凌区分的唯一标准就是价钱,1元以下是紧急解暑的冰棍,3元以下是日常消遣的雪糕,再往上的是追女同学时才舍得买的冰激凌。
- 下一页
我深爱着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这些也可以试一下
还有光明的血糯米雪糕,超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