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缅甸”的国名,我觉得应译为“明定”,而不是“缅甸”

自从上周的课程《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东南亚及对缅甸未来推演》给大家讲了百年未有之变局下的东南亚,特别是重点分析了缅甸这个国家之后,总有一些意犹未尽的感觉。

所以,今天很想再就缅甸这个国家来进行一些学术层面上的探讨,补充一些我自己一直以来的较为独到的思考角度和切入观点。

我个人对于缅甸这个国家有一个比较独特的想法,就是我一直都觉得“缅甸”这个词是不适宜拿来形容今天缅甸这个国家的。

在跟一些中缅边境的朋友接触或者是交谈的时候,我听他们说“缅甸”这个词的时候,发音往往不是汉语拼音所拼出来的“mian dian”。

很多时候,靠近西南边境,或者是缅甸北部的那些朋友他们说“缅甸”一词的发音在我听来往往是更接近“ming ding”这样的发音。

我觉得,对于一个文字工作者来讲,如果我们尝试用文字来表达一个词语的声音时,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应该是采用当地居民所发出来的声音去作为标准的译音。

而那些缅甸北部居民他们所发出来的这个“ming ding”的读音,我觉得最准确的译法绝对不是中文的“缅甸”,在我看来,应该是:

“明定”

这两个字。

翻译的三原则,信、达、雅,第一个是信,意思就是说先得有准确性,如果当地居民的发音是“明定”,而我们却把它写成“缅甸”,我觉得在某种层面,已经是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样东西了。

在我看来,显然用“明定”这个词是要远远好过用“缅甸”来指代现在的缅甸这个国家的。

缅甸这个词最恶劣,最不好的地方在哪里呢?是前面的这个“缅”字。

缅甸,缅甸,似乎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是一个属于缅人的国家,这是极其错误的。

现在缅甸这个国家,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缅人只是主要占据伊洛瓦底江下游的城市,像掸邦,若开,乃至整个缅甸北部,东部甚至南部都有一大堆各种各样的民族。

正是这些民族的存在,才组成了今天的缅甸的这个多民族国家。

而缅甸的国名只体现了缅族的存在,不管是从法理还是公义来讲,我觉得都是极其不妥的。

这非常不利于缅甸作为一个正常国家去存在和构建,更不利于各民族的团结。

正是因为在国家的权力分布里面没有很好地体现各民族各自的归属,所以才导致缅甸今日内战不断,打了70多年都没能打完。

甚至某种意义上讲,缅甸这个词体现的就是一种非常不正确的大缅族主义思想。

作为一个联邦来讲,它的国名根本就没有体现除了缅族以外的其他任何各族的存在,这对其他民族是非常不公平的。

如果要想实现缅甸这个国家的正常化、现代化,我觉得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缅”化。

将所谓的大缅族主义,彻底扫进垃圾堆。

缅甸这块地方本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方,缅甸现在的国境划分出来的很多领土,在过去从未属于缅族,在未来更不可能由缅族来管治,所以以后的新联邦继续用“缅甸”一词是非常不妥的。

从这个维度来讲,用“明定”绝对要远远优于现在的“缅甸”。

“明定”一词,更能体现缅甸这个国家真正的历史和归属。

为什么?

因为当下缅甸所拥有的绝大部分国土,在历史上长期处于明朝三宣六慰的管辖范围,可以说,今天缅甸的很大一部分国土是在明朝的时候由明朝的政府管理机构确定下来的。

500

明朝当年在东南亚的管理机构主要是三宣六慰,三宣指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六慰指车里宣慰司、缅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养宣慰司、老挝宣慰司。

500

三宣六慰的范围除了国内部分外,大致还包括今缅甸、泰国北部和老挝的中部,皆“滇中可以调遣者”。 

在今缅甸境内,明朝除设置了缅甸宣慰司外,还设置了许多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和御夷府。

孟养宣慰司在今缅甸西北克钦邦境内莫宁,木邦宣慰司在今缅甸掸邦兴威,大古剌宣慰司在今缅甸南部勃固一带,据《明史·地理志》说:“亦日摆古,滨南海,与暹罗邻”,底马撒宣慰司在今缅甸东南部德林达依省,据《明史·地理志》说:“在大古剌东南”,底兀剌宣慰司在今缅甸掸邦西北孟密,蛮莫安抚司在今缅甸克钦邦东南莫茂,孟艮御夷府在今缅甸掸邦景栋。

500

而小古剌长官司、茶山长官司、底板长官司、盂伦长官司、八家塔长官司此五长官司据《明史·地理志》说:“皆在西南极边”,地近大古剌、底马撤、底兀剌三宣慰司,在当今缅甸南部。

里麻长官司、东倘长官司、促瓦长官司、散金长官司此四长官司地在今上缅甸。

明代在今缅甸境内设置的这些土司,都划归云南承宣布政使司管辖。

既然这些地方在历史明确属于明朝当年领土的一部分并且是由明朝的政府管理机构确定下来,那么,明朝定下来的领土,自然就是缩写成“明定”啊,用“明定”就正好体现了这片土地真正的历史。

用“明定”还有一个优点在哪里呢?就在于解决了现在缅甸第一特区政府的法统问题。

既然今天的缅甸北部在明朝时期就已经明确属于汉人管理的地方,那么第一特区政府的法统自然不需要去从那张所谓的从未被执行过的“彬龙协议”之类乱七八糟的文件里面去获得。

作为一个汉人政权,缅甸第一特区政府的法统直接就可以沿袭继承自600多年前明朝对整个缅甸北部的有效管辖。

500

因为这600多年间缅甸北部特别是果敢、木邦等地区一直都处于汉人持续不断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之下,所以这个地方的汉人政权根本就不需要得到来自其它任何民族的承认。

相反,如果我们在法统上明确了第一特区政府的法统是继承于从明朝开始的汉人对缅甸北部的有效管辖,那么今天缅甸很多地方的合法性反而是需要来自第一特区政府的承认的。

当然了,在真正的社会运作之中我们都知道最强有力的法统,肯定是自身武力的强大,但是我们也需要明白光有强大的武力是不够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道理,讲历史,讲文化的民族,我们要想让其他人心服口服就必须得在法律和历史、政治等层面清楚明白无误地把这些事实给表述出来,这样才能让其他人心悦诚服。

在我看来,文字构成了词语,而词语又构筑了意义。

不同文字所组成的词语,它所带来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

而不同的意义进入他人的大脑时带来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我们在挑选词语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斟酌的原因。

文字和词语,是意识形态战场的第一道防线。

我非常不喜欢“缅甸”这个词,就是因为它既不能代表缅甸这个国家的多民族构成,也跟历史完全不符。

不管是在历史还是政治层面,“明定”都是一个要远远优于缅甸的词。

明定,明定,你一看就知道,哦,这个地方是明朝的时候确定下来的。

缅甸代表什么呢?像是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构成,缅人的甸?

缅人的甸是什么鬼?没有任何意义,非常的无厘头。

这也违反了翻译三原则之中的雅这一个原则。

用“缅甸”一词,既不信,也不达,更没有任何雅的成分。

因此,用“明定”一词来取代缅甸,才能够更加精确地反映这片土地的历史和归属,更精准地还原当地居民的口语发音。

所以我将它作为一个学术探讨研究,把我的观点抛出来给大家。

我觉得不管缅甸的英文翻译成Myanmar或者是Burma,我都无所谓,因为英文的矣名我们管不着,但是,中文是我们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它应该译成什么,解释权和主导权应该牢牢掌握在我们这些使用中文的人手里。

近代中国人就是在这个方面吃了太多的亏,当年负责翻译的人怀着对外部世界美好的,不切实际,同时是蒙昧且幼稚的憧憬,将大量美好的词语贡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丑恶的那几个国家,导致我们今天不得不用那些美好的词来形容那些丑恶的国家。

以后中华民族在思想文化层面重新站起来之后,我觉得一定要把这些几百年前因为无知和幼稚而犯下的错误重新纠正过来。

当然,从现在能够做起就更好了。

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和设想,如果要将缅甸全部替换成“明定”,可能对于某些大国来说是不太现实的。

毕竟这需要涉及到大量的官方文件需要调整,甚至有可能会牵扯到相应的外交途径。

但是,北方强邻不能做,并不意味着其他使用中文的地方不能做,我们是不是可以在第一特区内部这么一个小范围之内先用“明定”来取代“缅甸”?

我觉得如果能成功实现,将会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动作。

甚至,这一举动或许在未来成为某只扇动翅膀的蝴蝶,对接下来整个地区的版图产生巨大的影响,也未可说。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