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罗贯中笔下的女人(三)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写了三位母亲。
徐庶做了刘备的军师,帮助刘备打败了曹操的心腹大将曹仁。曹操得知是徐庶为刘备出谋划策,便听从谋士的建言,要策反徐庶。
曹操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都,骗得徐母酬谢的字条,仿照字条的笔迹修了一封家书,差人送给徐庶。书中要徐庶回许都奉养母亲,以尽孝道。徐庶接到家书便离开刘备,行前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徐庶到了许都,见到了母亲,才得知中了曹操的计谋。最愤怒的却不是徐庶,而是徐庶母亲。老母亲把徐庶一顿臭骂,顺带着骂了曹操一句“欺君罔上之贼”,臭骂的重点是赞扬了刘备,“仁义布于四海,”骂完儿子,转入屏风后面,自缢于梁上而死。《三国志》并无提到徐母,罗贯中又发挥想象力了。罗贯中用想象力屠杀女人:割臂肉喂刘备,让女人投江殉情,又让女人抛下儿子上吊自尽。为了树立、宣扬刘备的仁德形象,罗贯中真是走火入魔,无所不用其极了。
徐母自尽,无非是要让徐庶放下牵挂,再回去助刘备。但是此后徐庶并没作此打算,而是发了个誓,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这就是典故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出处。罗贯中想象力过于亢奋,徐母白死了。
罗贯中还塑造了另一个深明大义、知恩图报的母亲,那就是太史慈的母亲。
北海太守孔融是孔夫子20世孙,中国历史上也算个人物,《三字经》里就有融四岁,能让梨的故事。《三国演义》里说的则是曹操攻徐州,徐州太守陶谦求救于孔融。孔融正待发兵,却被黄巾军余部围城,自身难保。危急关头,来了一个英雄,太史慈。太史慈母亲住在北海城20里之外。孔融知道她儿子是个英雄,便经常送些食物布料接济,太史慈母亲感恩,听到北海被围,便让儿子赶来救援。太史慈杀破重围进了北海,又揣着求救信杀出城,到平原搬来刘备的援军,破了围成的黄巾军。太史慈母亲算是报了孔融的恩。
幸好太史慈母亲不知道刘备大名,否则不知道罗贯中会让她干出什么出格的事?只要不直接涉及刘备,罗贯中对女人的想象力就比较正常。
现在来说一说另一个母亲,贵妇吴国太。
吴国太是孙策孙权和孙尚香的母亲。她倒是个慈母,把待字闺中的女儿嫁出去是心中头一等大事,才不管孙权用什么手段去取荆州,只是不许坏了女儿的名声。刘备在赤壁之战以前已经发福,身材走样,不知是吴国太老花眼,还是刘备成功藏起了肚子,刘备竟然被吴国太看成了美男子,娶上了吴国太的女儿、孙权的妹妹。罗贯中把大耳朵写成福气的象征,还体贴地包揽了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