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喝茶相比点奶茶咖啡还是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不止是金钱上的

【本文来自《现在年轻人还有喝茶叶的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习惯喝茶快十年了,感觉喝茶相比点奶茶咖啡还是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不止是金钱上的。

买茶、泡茶、喝茶,空间、茶具、喝茶时间要求等环节会比点奶茶麻烦很多。很多人日常工作条件未必允许。

热门评论 2

  • 我也喝茶超过十年了,早上到办公室就泡茶,也没有任何复杂的茶具。一个简单的泡茶杯,一个500ml的保温杯。一泡茶叶正好喝完500ml。半天喝500ml。晚上在家也这样。口粮茶就是普通的岩茶,红茶。
    没那么多讲究,就没那么多麻烦。我个人觉得那些所谓的茶道都是忽悠人的,没啥意思。
  • 我现在日常以茶当水,而且喜欢尝试不同类型的茶,基本不喝白水更不会喝加糖饮料,另外茶书看过几本,有侧重茶史的,也有所谓茶道茶艺的,这是我在一本大部头关于茶的书后的评论,贴在这个帖子下博众君一乐。

    孔乙己用两根瘦长的指头敲了敲茶馆的柜台,笑眯眯的对我说“茶有四种泡法你知道吗?”我不屑的瞥了瞥他:“笑话!我起码知道茶的的16种泡法,你会4种就敢显摆?”。孔乙己睁大了眼,张着口吃惊的望着我问:“都有哪16种泡法?”。“切!除了你用盖碗会的那四种我还会用瓷杯,玻璃杯,瓷壶,泥壶再泡一遍我还没把我用飘逸杯会的四种也算上”。孔乙己都懵逼了,好半天才说“你知道品茶要用嘴,观汤色用眼,闻茶香用鼻子吗?”
    我越发的不屑了:“切!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你喝茶莫不是要成仙?”

    孔乙己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喝茶明明是门艺术,正经八百的行为艺术,某地采茶都得必须是处女,茶这么高深的艺术岂是你等俗夫所能领悟!”接着便是难懂的话,什么“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喝茶岂能就大蒜”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茶馆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另:看过了好几本关于茶的书,有的非常不错,内容多知识面广,也有一定的学术性和趣味性。但是这一本实在是......我猜大概是找了个开茶楼的所谓茶艺师划拉的内容,内容反复注水不说,大量的玄乎乎的养生知识仿佛点开了大爷大妈的朋友圈,而一些凭空编撰的文史小故事又好像翻开了故事会和读者。

    喝茶不外乎茶叶本身,只要是正路子货,多金就买贵点的,贵肯定有贵的理由,钱少就买便宜点的,三四百一斤的口粮茶也可以喝的很舒服。然后就是水,现在很方便的桶装纯净水在古人眼里绝对是好水。再往后就是泡法,水温,出汤时长,适口为珍是句废话也是真理,泡多久按自己喜欢的口味就行,茶具以简单实用为主。喜欢仪式感的就置办套茶具,甚至可以学一下古人有钱有闲阶级的风雅也行,但也就偶尔为之,你总不能时时处处举办仪式吧。喝茶本质上和吃饭喝酒抽烟没什么区别,但就是开门七件事之一的日常生活偏被一些行为艺术家推到了艺术的高度,饭艺,酒艺,烟艺纷纷表示不服。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17
最热 最早 最新

  • 全部楼层
    陆仁贾 作者
    我在办公室也尽量简化了,保温杯加瓷杯。还是不方便啊,工作忙起来茶汤浓了,凉了,都不适口。
    茶浓淡某宝搜陶瓷内胆细茶滤玻璃杯,根据自己浓淡喜好7-10秒出汤,口感一天都如一。
  • 全部楼层
    陆仁贾 作者
    我在办公室也尽量简化了,保温杯加瓷杯。还是不方便啊,工作忙起来茶汤浓了,凉了,都不适口。
    某宝搜恒温杯垫,茶水会恒温在40多度,我几年前在办公室就用它了
  • 全部楼层
    陆仁贾 作者
    我在办公室也尽量简化了,保温杯加瓷杯。还是不方便啊,工作忙起来茶汤浓了,凉了,都不适口。
    是啊是啊,您喝的茶,必须是妙玉泡,本人亲手传给您的。
  • 我现在日常以茶当水,而且喜欢尝试不同类型的茶,基本不喝白水更不会喝加糖饮料,另外茶书看过几本,有侧重茶史的,也有所谓茶道茶艺的,这是我在一本大部头关于茶的书后的评论,贴在这个帖子下博众君一乐。

    孔乙己用两根瘦长的指头敲了敲茶馆的柜台,笑眯眯的对我说“茶有四种泡法你知道吗?”我不屑的瞥了瞥他:“笑话!我起码知道茶的的16种泡法,你会4种就敢显摆?”。孔乙己睁大了眼,张着口吃惊的望着我问:“都有哪16种泡法?”。“切!除了你用盖碗会的那四种我还会用瓷杯,玻璃杯,瓷壶,泥壶再泡一遍我还没把我用飘逸杯会的四种也算上”。孔乙己都懵逼了,好半天才说“你知道品茶要用嘴,观汤色用眼,闻茶香用鼻子吗?”
    我越发的不屑了:“切!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你喝茶莫不是要成仙?”

    孔乙己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喝茶明明是门艺术,正经八百的行为艺术,某地采茶都得必须是处女,茶这么高深的艺术岂是你等俗夫所能领悟!”接着便是难懂的话,什么“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喝茶岂能就大蒜”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茶馆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另:看过了好几本关于茶的书,有的非常不错,内容多知识面广,也有一定的学术性和趣味性。但是这一本实在是......我猜大概是找了个开茶楼的所谓茶艺师划拉的内容,内容反复注水不说,大量的玄乎乎的养生知识仿佛点开了大爷大妈的朋友圈,而一些凭空编撰的文史小故事又好像翻开了故事会和读者。

    喝茶不外乎茶叶本身,只要是正路子货,多金就买贵点的,贵肯定有贵的理由,钱少就买便宜点的,三四百一斤的口粮茶也可以喝的很舒服。然后就是水,现在很方便的桶装纯净水在古人眼里绝对是好水。再往后就是泡法,水温,出汤时长,适口为珍是句废话也是真理,泡多久按自己喜欢的口味就行,茶具以简单实用为主。喜欢仪式感的就置办套茶具,甚至可以学一下古人有钱有闲阶级的风雅也行,但也就偶尔为之,你总不能时时处处举办仪式吧。喝茶本质上和吃饭喝酒抽烟没什么区别,但就是开门七件事之一的日常生活偏被一些行为艺术家推到了艺术的高度,饭艺,酒艺,烟艺纷纷表示不服。
  • 北纬23° 春去也,那能驻?
    工作时间我用玻璃茶壶泡。然后倒杯子喝,没那么多功夫,晚上吃完饭后,在拿喝茶工具自己泡壶茶慢慢喝,遇到打游戏我也是用玻璃茶壶随便泡,过过茶瘾。
  • 中国人的上帝就是自己 数据显示:我是天才的可能性是99.74%
    全部楼层
    陆仁贾 作者
    说到点上了。要是跟我父辈一样,玻璃杯泡一把茶叶,边续水边喝,那我宁愿不喝。
    我是广东人,我觉得玻璃杯是喝茶最好的工具,十几元的玻璃杯就很好。我不知道你到底想干啥?难道需要盖个宫殿专来配合你喝茶不成?
  • 陆仁贾 作者
    晁天哲
    南方和北方都是喝茶,但完全是两回事😂
    说到点上了。要是跟我父辈一样,玻璃杯泡一把茶叶,边续水边喝,那我宁愿不喝。
  • chengogo 送你娃两个字:假打
    喝了几十年茶的表示,哪有这么多事,有茶叶有开水有杯子就可以,
  • 南方和北方都是喝茶,但完全是两回事😂
  • 半截烟头 生命的价值在于---世界因我而改变
    自己喝茶完全凭自己的习惯,喜好。其实你想怎么喝就怎么喝,怎么喝着舒服就怎么喝。哪来的那些规矩仪式。
    至于,买茶、泡茶、喝茶,空间、茶具、喝茶时间要求等环节。那是也是基于你个人的喜欢,爱好。所以对茶有进一步的要求和追求。假如你并不喜欢,那就是做样子给人看,没文化装有文化。要么你就是被人束缚住了,认为茶只有这样喝才叫做喝茶。俗称:被洗脑了。
    茶本就是自然的,所以,你想怎么喝就怎么喝,只要你觉得那些所谓仪式对喝茶有帮助,那就遵循这些仪式,假如你觉得那样泡茶没多大感觉,那就仍然坚持自己的方式。总之,要基于你自己的喜好。这才叫喝茶。否则,你喝的就是别人的茶。
  • 正餐当然和路边摊有较大区别!奶茶类就是个路边摊的水平。
  • 陆仁贾 作者
    redledqd
    那你是有讲究啊,我们就拿个玻璃杯,保温杯也一样喝茶🍵
    我在办公室也尽量简化了,保温杯加瓷杯。还是不方便啊,工作忙起来茶汤浓了,凉了,都不适口。
  • 讲究仪式感的话,咖啡和茶所耗费的时间没什么区别,要说咖啡比茶方便,那只能说它有咖啡机这玩意儿
  • 有空去趟产茶地的农贸市场,买点几十块钱一斤的散茶,你就不会这么说了。
  • 我喝茶就三步:将茶叶放入水杯、浇上开水、坐等十分钟开喝。
  • 那你是有讲究啊,我们就拿个玻璃杯,保温杯也一样喝茶🍵
  • 我也喝茶超过十年了,早上到办公室就泡茶,也没有任何复杂的茶具。一个简单的泡茶杯,一个500ml的保温杯。一泡茶叶正好喝完500ml。半天喝500ml。晚上在家也这样。口粮茶就是普通的岩茶,红茶。
    没那么多讲究,就没那么多麻烦。我个人觉得那些所谓的茶道都是忽悠人的,没啥意思。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