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台策略为什么不可行
近来有一些自媒体人鼓吹穷台论,想以此打击台独势力,促进统一。比如产业分析专家宁南山,多次表述这个观点,他在近日表示,“如果打掉了台湾的芯片设计、制造、封测产业,剩下的制造业行业和企业中全员薪资水平较高的就不太多了”。如果能达成这个目标,整体打击了台湾经济,自然也能削弱一部分台独势力的经济力量。但问题是,这个设想可行吗?
我们可以先看一下台湾地区和墨西哥近些的人均GDP增长对比。
墨西哥的人均GDP在十几年前达到一万美元,此后一直停滞不前,上下波动。这就是常说的中等收入陷阱。很多国家发展到这个阶段会遇到,长期无法突破。而令人惊讶的是,台湾经济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增长势头丝毫不减,一路冲过三万美元。让很多国家无计可施无可奈何的中等收入陷阱,在台湾的发展道路上似乎根本不存在。这是为什么?
两地区在经济表现上差异如此明显,表示他们在经济底层结构上必然有重大的不同。台湾省有庞大的制造业,墨西哥也有庞大的制造业,产值不比台湾低。但他们的工业有一个本质区别,台湾工业是内生的,墨西哥工业主体不是内生的。
何谓内生工业?
内生工业是在本国本地区以自我为主体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工业。首先,主要产业的研发完全自主,可以自主研发迭代,可以自主产品升级。并在世界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可以自主生存。其次,产业链条是自主可控的。正因为他的产业可以自主升级,所以中等收入陷阱对他完全不是障碍。
台湾地区的电子业是内生工业,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华为为首的通信产业也是内生工业。内生工业最重要的特征是自主产品升级,以这个标准衡量,大部分手机厂商和电脑厂商暂时尚不属于完全的内生工业,因为产品升级不是他们能自主控制的,需要依赖上游供应链。但如果能自主控制上游关键部件,电脑和手机厂商也可能转化为内生工业。
内生工业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抗打击能力强。因为他的生存发展并不受制于外部经济体,当外部环境改变时,只要不是致命的卡脖子,他可以随机应变进行调整。华为在关键技术受制约的情况下,产品仍然可以迭代发展,只是放慢速度,并未致命,可见外部势力想打击内生工业的难度有多大。
而大陆对台湾电子业的制约能力,远低于美国对华为的制约。在关键技术上,台湾电子业部分依赖欧美,并不依赖中国大陆。中国大陆能限制的,只是产业链下游的制造和市场,这只能打击产业的皮毛,短期内增加其产业转移的成本,不会造成致命影响。同时,大陆因产业外移遭受的损失可能会超过台湾,完全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两岸产业有很强的互补性,确实堪称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做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事,并非明智之举。
这里还有一个很关键的认识问题需要厘清,台湾人的独立意识并非来自其经济实力的提升,并不是他富裕了想独立,贫穷了则不想独立。统独观念主要来自于教育,首先是课本。当台湾人从小孩子起被教育台湾是独立主权的观念时,贫富对统独认同的影响已经微不足道了。
即使你有能力打击掉台湾核心产业,削弱其经济实力,也无法削弱其独立认同,甚至可能因为对抗而使其强化。
综上所述,穷台策略用于打击台独势力,既不可行,也不可取,并非上策。想要打击台独势力,首先要准,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如果不准,用再大的力气也很难达成目标。所以还需另觅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