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从事考古工作的经历

来自微博博主@linyi812

来自女性从事考古工作的经历

摘自《女考古学家的学术之路——叶小燕研究员访谈录》,《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叶小燕(1933-2019):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分配至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战国秦汉时期考古学的研究。曾参加陕县庙底沟、三里桥、洛阳东周王城等遗址的发掘,主持宁夏青铜峡水库区的考古调查。《中国文物地图集》大型丛书特约编辑、总编委,著有《满城汉墓发掘报告》、《陕县东周秦汉墓》、《长城史话》等。

章梅芳:当时您班上有几位女同学?我们想了解当时像您这样学考古的女生多不多?

叶小燕:我们班有19个同学,女生只有4个,耿引曾、唐荣芳、郑笑梅和我。后来真正做考古的就我和郑笑梅两个人了。……

章:提到家庭和事业的关系,对女性来说的确是很难平衡的。科技领域有些女性常常遇到类似的问题,当和丈夫的事业发生冲突时,很多人都选择放弃自己,成全丈夫。女性应该如何在考古学领域立足?您有何看法?

叶:没办法,社会观念就是这样,没有人说让男的在家。所以我看到你这个题目,你给的题目真是很重要,我想了半天,在现实社会中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女性怎么能在考古领域立足?很难解决。从表面看生理因素是一方面,但归根结底还是社会问题,而且是几千年的传统观念遗留下来的问题。我感到在中国搞考古的女同志比国外的要艰苦多啦。我刚才说了,“文革”前,根本不考虑性别差别,男的能做女的你也能做。当时是这种风气,但你说全平等也不是。考古所在分配工作的时候,比较重要的一般都不给女的。比方说,在20世纪50年代要铺开面,新成立好多考古队到各地去做田野工作,带队的全是男的。后来也有女的,不多。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似乎很自然,我们自己也会说,哎呀,去与人家打交道,男的方便。考古队有很多行政工作,队长也不完全只管业务,跟地方上打交道啊,找工人啊等等有好多工作。考古所女的当队长时间最长的就是郑振香,她是安阳队队长,李毓芳、安家瑶分别当过汉长安城队和唐长安队队长,周永珍一度也当过安阳队队长。

章:那在工作能力评价方面,对女性有歧视吗?

叶:这种歧视隐蔽在习俗之中,让旁人看来很自然也很合理。考古所研究工作是以田野考古为主,女的长期下田野有困难,在考古所自然就处于劣势地位。曾经还有一段时间不要女的,就是在“文革”以后。考古所招收研究人员一般首选男性,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男的能长期下田野嘛。这倒不一定是说女的不能吃苦,而是说女的下田野事儿太多,家庭、孩子,坚持不下来。所以,领导在用人选择上的这些考虑,也可以理解。“文革”后我们所也进了不少女研究人员,遗憾的是,下田野的女性就很少了,总共也不到10人,有的研究室尚无一人,这在研究人员中是少于过去的。但考虑到以往的经验,这倒也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和安排。

章:那在日常职称评定之类的方面,有没有性别歧视呢?

叶:职称评定当然对女的也有些歧视,原因和上面说的是相通的,因为在考古所主要注重的是田野工作。你知道嘛。可以说是隐性的吧。

章:那科研奖励方面呢?

叶:奖励,如果俩口子都在考古所,有奖励一般会给男的,虽然女的比之毫不逊色。别人也感到很自然,哪能好处都给你们家啊。如果给了女的,男女双方也都不自在。归根结底,这也是社会观念问题。500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