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伦裁撤反台独铁军,挥刀自宫还是另有隐情

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过后,落败的国民党开始展开党务改造。党主席朱立伦3月6日确定将黄复兴党部改为退伍军人服务工作委员会,适逢黄埔创校百年,此举引发部分岛内人士反弹。

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以14字悼文回应此事:“炎黄子孙已成空,复兴中华一场梦。”他强调,这是一个路线的抉择,而不只是一个单位的裁撤与否。当党中央已经铁了心奉行“亲美远中”的路线时,便已经没有黄复兴存在的意义。

前“立委”李贵敏也在脸书批评,未充分沟通就裁撤黄复兴党部,“跟宋高宗赐死岳飞,罪名莫须有有什么差别呢?”

不过,这些批评者们在批评之前,应该面对以下问题。

第一, 没有了黄复兴,还有大陆14亿中国人,何来复兴是梦?国民党的梦没了,难道就不能复兴?

第二, 黄复兴是国民党内反“台独”的铁卫军,但几十年来,靠黄复兴的力量遏制“台独”了吗?而国民党的“亲美远中”路线又岂是从黄复兴裁撤才开始。

显然,批评者们从来没有思考过相关问题。要了解国民党此举的目的,首先要了解黄复兴的历史渊源。

1956年7月1日,“国军退除役就业人员党部”成立,代名“黄复兴”。成员主要为退除役官兵及其眷属,以及“退辅会”所属事业机构等成员。这个组织是国民党内的一股重要力量,被视为蓝军铁票部队。

黄复兴党部的设定,原本目的是服务照顾退伍的官兵,曾经的“退辅会”主委许历农将军,就是黄复兴重要的精神领袖。

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老兵本以为可以回到大陆家乡,但上述诉求传达给“退辅会”,却被时任主委的张国英以高压手段处理,引起两方冲突。最后老兵到了行政部门陈情,发生了“119事件”。蒋经国最后派当时的文工会主任宋楚瑜前往安抚,宋楚瑜转达蒋经国的话,“只要我有一口饭吃,老兵就有饭吃;哪怕只剩最后一口饭,也给你们先吃。”才算平息风波。

后来许历农接任“退辅会”主委,蒋经国对他说,你能做好,因为你有爱心。就这样,许历农会见拜访荣民,了解他们的困难,认真倾听并帮助解决,老爹的封号不胫而走。

时过境迁,虽然百岁的许老爹依然身体强健,但荣民群体已经凋零。即便第二代也大多垂垂老矣,因为选民结构的变化,黄复兴的组织架构已经与当前国民党在台湾的式微处境不相匹配,作为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存在的意义与当年设定初衷出现落差也是不争的事实。

有国民党人士指出,随着选区及选制的改变,过去在复数选区,且国民党还有责任区配置的年代,黄复兴下达指令转移选票的影响力还有,但随着责任区取消,改以单一选区经营,黄复兴转移救命票的功能就更式微了。

而在财源方面,国民党党产遭全面冻结后,财务拮据。台媒报道,前主席江启臣时代,党内盘整就发现,一级党务组织中,文传会一年经费九百万元,组发会一千多万元,但各县市黄复兴党部加起来,一个月要五百万元,一年要六千万元,资源整体分配不合理。

从党务改造的角度看,瘦身调整势在必行。事实上,除了裁并黄复兴,这波组织改革重点还有青年组织,过去国民党下辖的多个青年组织统合为青年数字部,并成立工作坊,让青年工作全面整合升级。再如,中央党部行管会、文传会也将进行内部整并,例如文传会的文宣部和传播部将整并。

可见,这次调整也不是只针对黄复兴,但是由于黄复兴的象征意义太强,结合朱立伦个人的两岸路线曾被质疑,因此引起深蓝阵营的不满。

500

持平而论,黄复兴固然是国民党内坚定的反独力量,但能如许老爹一样,从过去“中华/民国”认同转向“中华民族”认同,进而期许两岸和平统一的蓝营人士,虽然占据一定比例,但还有另一批人难以跳脱过去的国共历史恩怨,仍然被“汉贼不两立”的思维桎梏。在黄复兴内部,也会存在两岸路线的分野,甚至转而支持柯文哲的也不乏其人。

细数那些黄复兴支持过的蓝营政治人物,很多人对统一的立场也未必鲜明,远远没有许老爹的高瞻远瞩与执着信念。黄复兴属深蓝是事实,曾是国民党传统铁票军也不假,但这股反独力量距离坚定支持统一尚有距离。然而,当黄复兴的路线都时常遭到台湾所谓主流舆论的排挤与攻击,也从中一窥岛内“反中拒统”的社会氛围。

至于朱立伦裁撤黄复兴背后是否存在路线之争,如文上所述,国民党的本土化也不是从现在开始。而黄复兴的存在,也不足以遏制“台独”势力壮大。它的存废,虽然对外省深蓝族群的情感会产生冲击,但并没有外界普遍认为的,能对国民党的路线方向产生决定性影响。过去选举时,即使蓝营的领导者不符合他们预期,黄复兴的人也常常含泪含恨投票,但国民党要走什么路,他们却没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这种情况,更不是从朱立伦接任党主席才出现。

即使从个人权谋的角度看,无论朱立伦是否裁撤黄复兴,未来的国民党主席选举,现任台中市长卢秀燕都比他更具胜出优势,得罪黄复兴,并不利于他争取连任。这波变化的重点仍是国民党的党务改造。

必须指出,当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的路线方向始终暧昧不明,在战略层面没有清晰定见,一味地拿香跟拜,聚焦战术层面的改造能否让蓝营脱胎换骨,而在刚刚败选之际,是否有必要先从黄复兴开刀?由此带来的质疑与纷争,也是亟待蓝营高层解决的问题。 

但比起岛内对此事的讨论,更有意思的是部分观察者的隔海解读。

这几天,有些观察者在文章中煞有介事地高喊,裁撤黄复兴是国民党把自己仅剩的“脊梁骨”敲断了,丢掉了“中国魂”。

诚如其言,如果他们早就发现,蓝营内部的反独力量仅存黄复兴。那试问,为何1月13日岛内领导人选举前,他们反而对丢魂的国民党遏制“台独”寄予无限厚望?对比前后说法除了自相矛盾,也更加证明这些人的观察,根本没有客观面对岛内现状。

正因为这种幻觉意识,前不久面对发生在厦金水域的恶性撞船事件,有些人连蓝营站在捍卫海巡“执法”的立场都没搞清楚,就急急忙忙地把在野党“立委”基于政治攻防进而追查真相,天真地认为是替罹难渔民主持公道,不吝给出溢美之词。但这些家属至今也没有得到台湾方面的交代,何谈告慰死者在天之灵?

这些人的脊梁倒是从没被敲断,但他们何时自己挺起过腰杆?而种种一厢情愿、甚至偏离事实的观察带来的负面影响,比起黄复兴被扫入历史掀起的争议,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