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理由,驳斥外文出版社所谓“赞成使用dragon的译法”

今年是龙年,新年刚过去不久,「龙」的英译争议按说已经告一段落了,没想到前天2024年3月6日,外文出版社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公然发表《致读者的回信|关于“龙”的英译》,依然为错译误译dragon摇旗呐喊。我不知道为什么外文出版社的母语水平、外语水平如此低劣,不过在我列举事实前,请先看外文出版社自己的狡辩:

***同学:

你好!感谢你来信对我社图书《中国时政话语翻译基本规范·英文》中有关“龙”的英文译法提出疑问。关于“龙”的英译,目前相关媒体和单位的确有不同译法,我们理解由此带来的困惑。

其实这个问题仅从语言文化层面上来看,不存在对和错之分。Long/Loong是音译,名从主人;dragon是意译,约定俗成,都有各自的道理。我们赞成使用dragon的译法,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Dragon在西方文化中,的确曾经更多是负面形象;如果在200年前甚至100年前提出将译文修改为Long或Loong应该是比较可行的建议,因为那时中国龙的形象传播范围有限。

但 (Chinese) dragon这一译文经过两百余年的使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与世界交往日益扩大,各种带有“龙”印记的影视作品,如《李小龙传》(Dragon: The Bruce Lee Story),文化习俗,如舞龙(dragon dance)和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被越来越多的西方人了解后,祥瑞、正面的中国龙形象已经在西方树立起来。

包括《牛津英语词典》在内的不少权威英语词典、百科全书把“Chinese dragon”作为标准词目收录,或在释义中加入了“龙”在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中的正面含义。不少西方政要、名人也在不同场合公开赞扬dragon代表的正能量或表示以属龙为荣。比如在今年迎接龙年的新年贺词中,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指出“dragon象征着力量与韧性”,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称“dragon寓意荣誉、繁荣、成功”,伦敦市长萨迪克·汗表示“Year of the Dragon是力量、繁荣、好运之年”。这些都表明代表正面、积极意义的 (Chinese) dragon已经成为英语国家接受的词汇。

因此,我们认为在当下,更理性的做法是沿用已经约定俗成的译文“Chinese dragon”,并在国际传播中进一步阐明其积极正面的属性,而不是推出一个大部分外国人看不懂的音译Loong,然后再用Chinese dragon或其他表述去解释这个译文。

对约定俗成、影响广泛的译文进行修改还会带来一系列后续问题,很可能造成使用和理解上的混乱。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在现阶段修改这一约定俗成的译文弊大于利。《中国时政话语翻译基本规范·英文》第3.19条的建议译文及相关说明依然有效。这一译文也是中国翻译协会中译英研讨会专家研讨后形成的共识。

希望以上回复能解答你的疑惑。祝你一切顺利,学业有成。

外文出版社

2024年2月27日

中国「龙」的英译名绝不能是dragon,理由如下:

(1)dragon的负面意义是英语世界所公认的

外文出版社狡辩说:

包括《牛津英语词典》在内的不少权威英语词典、百科全书把“Chinese dragon”作为标准词目收录,或在释义中加入了“龙”在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中的正面含义。

这完全是胡说八道。

胡说八道1:享誉世界、畅销全球的《不列颠百科全书》(Encyclopædia Britannica)中,「中国龙」的标准词目明明是long!

500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文章中,仍然试图比附中国龙和dragon,是遗憾的地方,但是人家的标准词目明明是汉语拼音long,外文出版社却死鸭子嘴硬,硬说「外国人看不懂」,是什么道理?你看不懂不会翻享誉世界、畅销全球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吗?!

中国人用loong,加了一个o,主要是考虑到英语当中的long是一个既有的高频词语,为了尊重、礼貌、不引起对方混淆,而贴心做的妥协之举。实际上不加o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英语从日语当中引进了「围棋」,go,同样是既有的高频词语,怎么没见英语世界的人死鸭子嘴硬,硬说「外国人看不懂」?外文出版社的外文水平是不是太低劣了一点?

胡说八道2:绝大部分的权威英语辞书不认为dragon有正面意义

要判断英语当中的dragon是否有正面意义,唯一的标准应该是英语世界受教育的人自己用的权威、标准工具书,是否普遍、全面、彻底地收录、承认这个正面意义

我们来看看早在中国大地上畅销数十年,上亿莘莘学子受益无穷的《牛津高阶》《朗文当代》,这两本是专为学习者编的:

请看权威工具书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500

这里面有外文出版社张口就来的「正面意义」吗?

再看权威工具书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500

这里面有外文出版社张口就来的「正面意义」吗?

我们再来看看英美人自己用的辞书:

请看权威工具书Merriam-Webster:

500

这里面有外文出版社张口就来的「正面意义」吗?

再看权威工具书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500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配的图是中国龙,在释义中也特别剔除了不符合中国龙特点的元素(喷火是没有了),可是人家还是没有收录外文出版社张口就来的「正面意义」啊!

再看权威工具书Random House Unabridged Dictionary:

500

这里面有外文出版社张口就来的「正面意义」吗?

再看权威工具书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

500

这里面有外文出版社张口就来的「正面意义」吗?

再看权威工具书Chambers 21st Century Dictionary

500

这里面有外文出版社张口就来的「正面意义」吗?

再看权威工具书Cambridge:

500

这里面有外文出版社张口就来的「正面意义」吗?

我们已经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了8本权威辞书了,一本收录正面意义的都没有!我没有给上面的图片做汉语翻译,大家请不要责怪我,因为我觉得外文出版社的外文水平还不至于低劣到看不懂工具书释义吧!

实际上收录「正面意义」的权威工具书就三个,一个是《新牛津英语词典》——

500

「a mythical monster resembling a giant reptile, sometimes shown as having wings. In European tradition the dragon is typically fire-breathing and tends to symbolize chaos or evil, whereas in East Asia it is usually a beneficent symbol of fertility, associated with water and the heavens.」

这段话说,dragon在欧洲传统里面是喷火的、邪恶的,在东亚是跟水有关的、吉祥的。这话说的明明是欧洲跟东亚看法不同,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看法,井水不犯河水。外文出版社死鸭子嘴硬,非说「祥瑞、正面的中国龙形象已经在西方树立起来」,证据是什么?

还有一个是《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英语大词典》:

a beneficent supernatural creature in Chinese mythology connected with rain and floods

还有一个是外文出版社说的《牛津英语词典》(OED),收了Chinese dragon,为「A representation or figure of a Chinese dragon (a mythological creature or god associated with China and depicted in a variety of different animal forms, but typically as a serpent with four limbs」「A mythological creature or god associated with China, depicted in a variety of different animal forms but typically as a serpent with four limbs, and symbolizing wisdom, fortune, and power. Also: such a creature viewed as a personification of China or its former empire.」

这三套辞书都有一个特点——大、大、超级大,为了大,可以收录一般人不熟悉的意思,以备查考。在纸质书的时代,这三套辞书都不可能放到普通人的书桌上。在电子化的时代呢?只有《新牛津英语词典》是免费可以查的,另外两套都要收费。

要判断普通英美人脑子当中某个词有什么普遍接受的意义,应该去找中型、小型词典才对,而不是找大型辞书。请问《辞海》当中收了某个意义,能代表普通中国人心中知道、熟悉、常用这个意义吗?

外文出版社不知道是眼睛瞎了,还是脑子坏了,正儿八经的常用权威工具书不去看、不去查、不去老老实实承认dragon基本没有正面意义的现状,而是反复自我高潮,甚至硬是抬出安东尼·布林肯、安东尼·阿尔巴尼斯、萨迪克·汗等政客来给自己背书。奇了怪了,一个词在亿万人民心中的意义,难道是三个政客嘴皮子碰一碰就能决定的?

(2)「dragon是意译,约定俗成」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中国龙到底是不是dragon,能不能画等号,黄金标准应该是:英语当中的这个词到底能不能全面、准确、彻底、不发生冲突矛盾地反映中国龙的主要内涵?

我们先来看一下,享誉世界、畅销全球的《不列颠百科全书》(Encyclopædia Britannica)是怎么描述西方人心中的中国龙的:

500

这段话可以提炼出几个内涵:

——与水有关的神话动物,起源很早

——象征吉祥

——龙分成四种

——样子差不多是四个脚,有麟等等

——是古代帝王的符号

我们把它和「通往中国古代文化彼岸的津梁」,百年品牌、权威工具书《辞源》对比一下:

500

明眼人不难看出,「龙」的有些内涵只有《辞源》收录,《不列颠百科全书》漏掉了:

——「龙」除了可以指帝王,还可以指人才,诸葛亮就是卧龙。西方人心中的中国龙是片面、偏狭、不准确的。为什么这点很重要呢?后面还要说

——「龙」是天文名词,指东方苍龙七宿。这也是重要信息,后面还要说。西方人心中的中国龙是片面、偏狭、不准确的。

——「龙」可以指骏马,《西游记》中的白龙马就是龙。还是那句话,西方人心中的中国龙是片面、偏狭、不准确的。

既然西方人心中的中国龙,从来都是片面、偏狭、不准确的,所以翻译成什么dragon什么Chinese dragon都是没有实质用处的。哪来的所谓的「约定俗成」?约什么约?谁跟西方人约的?定什么定?什么时候说定的?俗什么俗?都没理解全面、理解透彻,还俗?成什么成?成什么了?

更不要说,《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标准词目明明是long,外文出版社为何比享誉世界、畅销全球的百科全书更懂什么叫英语世界的约定俗成呢?!

外文出版社说:

Dragon在西方文化中,的确曾经更多是负面形象;如果在200年前甚至100年前提出将译文修改为Long或Loong应该是比较可行的建议,因为那时中国龙的形象传播范围有限。

第一句已经驳斥过了,Dragon一向都是负面形象,至今如此;第二句的可笑之处在于,连享誉世界、畅销全球的《不列颠百科全书》(Encyclopædia Britannica)对中国龙的理解、释义都这么肤浅,外文出版社假装看不见,竟公然喊出已经没有100年200年时光机的说法,这是怎么的,100年前对美国黑人的标准称呼,你外文出版社今天敢喊出来吗?!

(3)中国龙曾被比附成dragon,是西方传教士理解片面、偏狭、不准确的结果

为什么中国龙曾经被比附成dragon?

我们来翻一下世界上第一本汉英词典,马礼逊《华英字典》的第二部《五车韵府》,其实答案并不难。

500

和《不列颠百科全书》一样,马礼逊《华英字典》的第二部《五车韵府》也没有说「龙」指人才、指骏马的意义,天文意义一带而过,只说The name of a star(星名)。它花了很大篇幅解释「龙」作为帝王象征的意义:

Lung, denotes the sovereign of China; and is an epithet applied to things pertaining to him. It is the Imperial badge or coat of arms affixed to his books and to his standards; on these it is embroidered or painted in the manner of the ancient Scythians, Parthians, Persians and Romans; hence" the word "Dracones," standards, and "Draconaries," a standard bearer. 

英文水平比外文出版社强一丢丢的朋友应该看出来了,既然「龙」是帝王的象征,而英语Draco(德拉古)是「公元前7世纪的雅典立法者,他编纂的雅典法典以严酷著称,微不足道的罪行也会被判死刑」,draconian常常用来形容统治者严酷残忍,这不就正好合上了吗?帝王不是本来就很威严、象征国家的标准、规范吗?dragon跟中国龙长得还那么像,中国龙比附成dragon,是不是不稀奇?

施爱东《“中国龙”的发明》当中说:

尽管利玛窦以及随后的传教士们都意识到中国的龙与西方的Dragon无法完全对应,但要在既有的词汇中寻找对应单词,Dragon大概也是惟一的选择了。在天主教徒看来,所有偶像崇拜都是魔鬼,都应下地狱,无论龙,还是虎、凤、麒麟之流,作为非圣非贤的动物偶像,无疑都是魔鬼一类。可是,利玛窦敏锐地注意到了龙与中国皇帝之间的微妙关系,为了不触怒中国皇帝,利玛窦尽量使用节制而客观的笔调向西方人解释中国文化,希望他的欧洲同行能够理解并部分地接受中国文化,包括中国人对于龙偶像的态度。利玛窦之后,接踵而来的欧洲传教士全都自觉地将龙译作Dragon。

我们不能说传教士有绝对的恶意,他们只是察觉到了「龙」作为帝王的象征,确实适合跟dragon比附。问题是,「龙」在中国文化里,真的只是帝王的象征吗?别的意义就要因此埋没吗?西方人对中国龙理解片面、偏狭、不准确的,不能苛求,为何外文出版社连传教士的历史作用和局限都不肯承认,都要抹杀,硬是只挤出来四个字「约定俗成」?

(3)「龙」的天文学意义跟dragon直接冲突、矛盾

「龙」的天文学意义是「东方七宿」,dragon的天文学意义是「天龙座」(《牛津英语词典》OED:A northern constellation, Draco.),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直接冲突、矛盾,中国「龙」的英译名绝不能是dragon。

有人说,为什么要讲大多数人不熟悉的「东方七宿」?因为大多数人是知道这个「龙」的

《说文解字》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它出现于春季,活跃于夏季,秋季潜伏,冬季深藏,这就是东方七宿的活动特点。下面摘录网上资料:

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分成四大组二十八宿,每组七宿,与四种动物相配。东方七宿的形状像一条龙的形状,也像「龙」的古字形,它的周期与四时节令有密切关联……

夏历仲春二月,春耕之时,东方七宿当中的角宿(“龙头”)最先于天黑后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俗称“龙抬头”。随后,东方七宿升起的时间越来越早,天黑后露出地面的部分越来越多。到了仲夏时节,整条龙升至正南方夜空的中央,这就是“飞龙在天”。秋收前后,东方七宿逐渐从西方夜空中下落,到冬藏之时,隐没于北方地平线以下……

东方七宿出现、活跃的时节,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有利于农业……

「龙」是吉祥之物,能兴云降雨,与这种天文现象关系密切。

简而言之,「龙」是一种天文现象,它活跃的时候,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中国人当然认为它是主管水的了!这是彻彻底底的唯物主义,没有丝毫玄幻的成分。

普通人并不明确知道这种天文现象,但是它仍然活在亿万民众的民俗生活中,是活生生的中华文化。

夏历二月初二,东方七宿的角宿开始出现的日子,即「龙抬头」——习俗是剃龙头

夏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东方七宿上升到南方天空中的最高点的日子,即「飞龙在天」——习俗是赛龙舟。

为什么要赛龙舟?因为这时候天上的龙(东方七宿)最醒目、最壮观!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来看外文出版社狡辩: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被越来越多的西方人了解……

奇怪,端午节赛龙舟的那个龙,明明是东方七宿,跟你家dragon天龙座有个P的关系!!还「越来越多的西方人了解」,了解到的都是你那低劣的母语水平、低劣的外语水平吗?!

500

更何况,我们只要看一下英语维基百科的相关页面,就知道英语维基百科使用Dragon Boat Festival,只是因为它是「official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holiday by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国官方译法。维基百科费尽篇幅在下面详细解释「端」「午」的意思,还提出其他译法Double Fifth Festival、duanwu,还指明不同方言的读音,外文出版社竟然统统看不见、一律看不见,死活看不见,一口咬定用了Dragon Boat Festival,西方人就瞬间了解了!大家一起评评理,是不是井底之蛙!

(4)「龙」的「骏马」「人才」意义跟dragon直接冲突、矛盾

「龙」在天上飞,前面已经说了,是彻彻底底的唯物主义,没有丝毫玄幻的成分。可是普通人总需要一些地上的东西。这个地上的东西就是骏马。

「龙」可以指骏马,《西游记》中的白龙马就是龙,骏马是受人喜爱的,人才当然也是受人喜爱的。所以「望子成龙」「卧龙」指人才。

dragon从来不能指骏马,不能指人才。那么下面的段落该怎么办呢?

《三国志》: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史记》: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三国志》当中,诸葛亮是卧龙,是说他潜力无限;《史记》记载,孔子见到老子,说老子是龙,老子的伟大让孔子感到不可捉摸。外文出版社狡辩说:

更理性的做法是沿用已经约定俗成的译文“Chinese dragon”,并在国际传播中进一步阐明其积极正面的属性

前面也说了,西方人从马礼逊《华英字典》、从《不列颠百科全书》甚至从《牛津英语词典》(OED)的释义当中,只知道中国的「龙」是帝王的象征,你用了“Chinese dragon”。诸葛亮有可能会被误解为一个潜在的未来帝王,老子也不过是一个称王称霸的货色(不过该段语境比较丰富,误解可能性略低),这就是外文出版社想要努力传播的中华文化、中华形象、中华声音、中华文明?连孔子的面目、老子的面目、诸葛亮的面目都是扭曲的、不实的、荒诞的,奢谈什么文化传播?

我把诸葛亮该句使用dragon,诸葛亮换成XXX(避免百科信息干扰),使用《不列颠百科全书》的释义(long改为Chinese dragon),请ChatGPT判断如下:

500

(ChatGPT的结果当然不一定准确,但是误解!误解!误解!就是概率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外文出版社的母语水平、外文水平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死活不承认,“Chinese dragon”的内涵完全无法准确、全面地涵盖诸葛亮、老子「龙」的内涵呢?

(5)中国龙的形状跟dragon不同

这个话别的地方早就说烂了!!但我要补充一些别的地方没有说的:

dragon的原型动物是蜥蜴:

——过去有些远古的巨大的爬行动物,被误认为与蜥蜴同类,因此用sauros(蜥蜴)造新词dinosaur,恐龙

——变色龙、科莫多龙是蜥蜴,也被叫作「龙」

这些龙都是从蜥蜴联想而来的

而骨舌鱼科的鱼,神态威严,体形长而有须,鳞片多带金属光泽,酷似中国传统中的龙,故俗称龙鱼。「龙鱼」「金龙鱼」「银龙鱼」这些鱼长得像中国的龙,长得不像蜥蜴!

不难看出,中国龙的形状跟dragon不同,从中国龙联想出来的植物、动物也跟从dragon联想出来的植物、动物不同!

有一种水果「火龙果」,它长得很像中国龙的鳞片,碰巧dragon也有鳞片。站在中国人的角度看,既然火龙果的鳞片,中国龙有,dragon也有,叫dragon fruit也合情合理,可是印度人不这么想:

火龙果要被改名了?印度亚洲新闻国际通讯社(ANI)20日报道称,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地方政府决定重新命名“火龙果(dragon fruit)”为“Kamalam”。而根据该邦首席部长的说法,改名原因与中国有关。

报道称,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鲁帕尼当地时间19日提到,地方政府已经决定将“火龙果”改名为“Kamalam”,原因是该水果的外型很像莲花。而 梵语中“Kamalam”也意为莲花。

在被问及改名的原因时,这位部长补充说,“‘火龙果’(dragon fruit)这个名字会(让人)联想到‘中国’,(因此)我们改名了” 。

印度人看见了火龙果,觉得像莲花,背后的动机我们暂且不多讨论,印度人确实有权利用自己文化中熟悉的画面来联想,对不对?

硬要让中国的龙成为别人的蜥蜴,中国的形状成为别人的形状,是不是荒谬透顶?

(6)即便跟dragon长得像,也不是dragon

中国的龙,其实有一个来源,就是从印度传来的,印度教、佛教的龙,nāga,音译为「那伽」

它有水下有宫殿,能兴云降雨——所以后来跟中国的龙合流成一个了,出现了家喻户晓的「龙王」故事。

让我们欢迎享誉世界、畅销全球的《不列颠百科全书》(Encyclopædia Britannica),让我们一起看看外文出版社的母语水平、外文水平有多么低劣:

500

500

佛教的龙,nāga是中国龙的源头之一,不难看出,它长得跟dragon、也跟中国龙确实特别像,不是吗?

在整个《不列颠百科全书》条目中,从来没有出现dragon这个词。可见,西方人从来不认为佛教的龙,nāga,跟dragon有任何关系。

这就奇了怪了,中国龙的一个源头,nāga,别管它跟dragon多么像,它就是nāga,跟dragon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外文出版社却硬要认为它与中国龙合流以后,莫名其妙地就成了dragon或者所谓的Chinese dragon,是不是天雷滚滚?

而不是推出一个大部分外国人看不懂的音译Loong,然后再用Chinese dragon或其他表述去解释这个译文。

奇了怪了,为什么享誉世界、畅销全球的《不列颠百科全书》能做到全篇绝对不用dragon来解释nāga,你却做不到不用dragon解释中国的龙?你的母语水平、外语水平是不是低劣到令人发指?

(7)「屠龙」意义跟dragon直接冲突、矛盾

前面已经说了,中国龙的内涵绝不仅仅是帝王的象征,而是有广阔、深远的天文意义,与中华大地上的历史文化有着不容抹黑、不容误解、不容曲解的关系。西方传教士过于关注帝王的象征,使之与dragon发生关系,这样的历史错误可以体谅,但绝不能延续下去。

还有一种误会,那就是中国龙表达的其实是帝王的象征,使用dragon反而引入歧途!那就是「屠龙之技」——

《新华成语大词典》:

500

为什么「屠龙之技」是无用的技术呢?

有人以为是因为龙不存在。 不是这样的,龙是天文现象的化身,在地上又指骏马,在古人心中当然是存在的。龙齿、龙骨,以前被误认为是龙的骨骼,龙脑、龙涎香,以前误认为与龙有关。古人心中的龙是实际存在的。

《庄子·列御寇》:        

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圣人以必不必,故无兵;众人以不必必之,故多兵。顺于兵,故行有求。兵,恃之则亡。

朱泙漫已经学会了屠龙,但是却没有用上,是因为已经没必要了。「圣人以必不必,故无兵;众人以不必必之,故多兵」(圣人把必然可行的事视为不必去做的事,所以不起交争;一般人把必不可行的事视为必须去做的事,所以常有纷争)。也就是说,朱泙漫原本想要暴力夺权、得到帝王之位,结果发现这是「不必去做的事」,没有必要。

在《庄子》中,「龙」之所以可以「屠」又用不着「屠」,是因为它是帝王的象征,不是因为龙有什么恶行。《庄子》本来就是高超玄妙之书,「屠龙」的说法在同时期其他古书中很少见,原因不言而喻。

而不幸的是,dragon在西方文化中是恶的,为民除害而屠dragon的故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这怎能不产生矛盾、发生冲突呢?

外文出版社口口声声说:

我们认为在当下,更理性的做法是沿用已经约定俗成的译文“Chinese dragon”,并在国际传播中进一步阐明其积极正面的属性

请问要如何让「屠」跟Chinese dragon拉郎配,又宣传说Chinese dragon是善的,又要让西方人不去联想到自己文化传统当中的dragonslayer?这不是痴人说梦吗?外文出版社自己没有读过《庄子》,不晓得《庄子》有这么个成语典故,莫非英美人个个都没读过?你重复一千遍一万遍Chinese dragon是善的,人家拿出《庄子》屠龙被你翻译成屠dragon,你怎么说清楚说明白?是不是精神分裂?

下面让我们再次欢迎ChatGPT,为我们解读著名汉学家Victor H. Mair 的《庄子》英译本该段落,同样是用的dragon:

500

看见没有?是不是分分钟联想到西方的屠dragon故事去了?汉学家用dragon,你就亦步亦趋跟着用是吧?庄子还是你的吗?!没有脑子、没有主见,母语水平、外语水平不及格,是什么后果什么下场?

(8)「蛟」跟「龙」和dragon纠缠不清

更可怕的还在后面哪!

电影《周处除三害》最近热映,请问周处除的三害是哪三害?

我们来看看百度百科给出来的《周处除三害》故事:

原文: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yé)?”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译文:

周处年轻时,(为人)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同乡的人认为是一大祸害。另外,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两者)一起侵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而(这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互相拼杀后)只剩下其中一个。周处就去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漂游了几十里远。经过了三天三夜,同乡的人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大家在一起)互相庆祝。(周处)终于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互相庆贺,才知道自己实际上被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看见没,《周处除三害》故事原文出自《世说新语》,祸害明明是蛟、虎和他自己。翻译成白话文以后,是「蛟龙」!

说好的「龙」是善良的动物的呢?

请看「通往中国古代文化彼岸的津梁」,百年品牌、权威工具书《辞源》

500

请看《汉语大词典》:

500

明白了吧?「蛟」「龙」原本是两种动物,龙是有益的,蛟是有害的爱发洪水的。由于蛟跟龙长得像,所以又合起来叫「蛟龙」了。「蛟」本质上不是龙。

所以说西方世界熟悉的杀dragon的故事,放到中国文化语境里面是周处杀蛟。那为什么非要把「龙」牵扯进来,非要一门心思地给Chinese dragon洗地,自我高潮说Chinese dragon在西方人眼里已经不是坏蛋了,结果中国文化里还真有扮演坏蛋角色的「蛟」,这个「蛟」不去仔细研究还会跟「龙」混淆。是不是自讨苦吃,是不是有病,是不是需要治疗?

下面我们把中华书局出版的,Richard B.Mather翻译的《世说新语》(大中华文库版)该故事段落给ChatGPT,段落中用的就是dragon

500

500

ChatGPT很明显拧巴了,只好认为是故事作者为了叙事需要而违背了中国龙原有的形象。我们都知道事情真相,那就是故事当中明明就是「蛟」,「蛟」本来就是恶的,跟「龙」没有直接关系,却非要抢着用一个dragon!!请问这样能把中国传统文献、文学准确无误、忠实全面地介绍给世界读者吗?自我曲解了不得!

(9)在某些情况下,「龙」确实是有点恶行的

前面说了「屠龙」「杀蛟」的问题,可是仍有遗漏

根据文献研究,佛教传入前,盛行的说法是「斩蛟」「杀虎」,佛教传入后,佛教的龙,nāga与中国龙合流,出现了「降龙伏虎」这样的说法。也就是说,在有些时候,「龙」和看着像龙的事物,有时候确实是有点恶行,需要「打」「降」的。让我们再次欢迎「通往中国古代文化彼岸的津梁」,百年品牌、权威工具书《辞源》

500

所以说,用所谓的Chinese dragon,然后幻想开动宣传机器宣传Chinese dragon是善的,这种策略根本是自讨苦吃——中国龙的形象大致是善的,但是绝不是非黑即白的,仍然有一些需要格外注意、说明、分辨的情况。一门心思只会鹦鹉学舌说Chinese dragon是善的,到头来就是被狠狠打脸!

最正常、最简单的思路,就是彻底斩断中国龙跟dragon之间的错误比附、错误类比,完完整整、原原本本地把中国龙的文化内涵说清楚、说明白、说透彻,使用享誉世界、畅销全球的《不列颠百科全书》(Encyclopædia Britannica)的标准词目long,或者加了一个o的loong

(10)中华大地上还有其他形态的「龙」,不分青红皂白一律使用Chinese dragon会引发严重问题

藏地同样有龙文化,请看新华社报道:

事实上,在雪域高原,和“龙”有关的文化历史悠久。在西藏传统文化中,“鲁”(藏语音译)为龙神精怪的泛称,形态、性质、功能各不相同,但都具有巨大的威力,一些地方以“鲁”命名:例如拉萨的“宗角禄康”龙王潭公园和鲁固社区,林芝的鲁朗小镇等等。如今,这些地方都已成为西藏各族群众娱乐、休闲的好地方。

藏族文化中的龙是什么?百度百科告诉我们,是「鲁」:

鲁(转写:klu/lü),或半音半意译云鲁龙,是藏族文化中的龙神。在苯教传说中,鲁龙居住在五个方向的山林池泽中,其中有善类,带来丰收和幸福,也有恶类,带来疾疫和灾难;鲁龙是重要的水界神灵,传说作为天神之子的吐蕃王赞普,最初皆与龙女或神女婚配;佛教传入藏地后,鲁龙和印度文化中的那伽神龙(蛇龙类神兽)等同起来。考古认为鲁龙文化的起源非常久远,可能是汉藏民族的共同信仰,在纳西、彝、傈僳等其他民族中都有流传,和汉地的龙文化也可能同源。

这个「鲁龙」,也是受了佛教nāga影响的,跟中国龙一样。

前面已经说了,在享誉世界、畅销全球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当中,nāga就是nāga,跟dragon完全没有关系。

那么这个「鲁龙」,英语里叫什么呢?

答:西方人暂时还不了解这个「鲁龙」,但是一般英语网页都按照藏语的音写klu:

500

外文出版社强调loong「大部分外国人看不懂」,那请问藏语转写klu英美人看得懂吗?当然看不懂了!看不懂就去查,看不懂就去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缺手机流量上不了网吗?

佛教的龙叫nāga,同样受nāga影响,西藏的龙叫klu,那么请问西藏的龙算不算中国的龙,能不能叫Chinese dragon?这是不是分分钟搞出严重问题?

老老实实尊重自己的母语,自珍自爱,用long,或者loong,为什么这么不受外文出版社待见呢?为什么一门心思就是想要别人误解、曲解、歪解、乱解、胡解呢?

对约定俗成、影响广泛的译文进行修改还会带来一系列后续问题,很可能造成使用和理解上的混乱。

看看外文出版社多么擅长倒打一耙吧!

总结:

我已经给出了10个理由,证明中国「龙」的英译名绝不能是dragon,分别是:

(1)dragon的负面意义是英语世界所公认的

(2)「dragon是意译,约定俗成」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3)中国龙曾被比附成dragon,是西方传教士理解片面、偏狭、不准确的结果

(3)「龙」的天文学意义跟dragon直接冲突、矛盾

(4)「龙」的「骏马」「人才」意义跟dragon直接冲突、矛盾

(5)中国龙的形状跟dragon不同

(6)即便跟dragon长得像,也不是dragon

(7)「屠龙」意义跟dragon直接冲突、矛盾

(8)「蛟」跟「龙」和dragon纠缠不清

(9)在某些情况下,「龙」确实是有点恶行的

(10)中华大地上还有其他形态的「龙」,不分青红皂白一律使用Chinese dragon会引发严重问题

中国「龙」的英译名绝不能是dragon,因为dragon的负面意义是英语世界所公认的,而中国「龙」的丰富内涵从来没有得到西方人的充分认识,dragon只在「帝王象征」的层面上有可比附性。

中国「龙」的内涵多处与dragon直接冲突、矛盾,站在民俗角度,「龙抬头」「赛龙舟」等传承千年、深入人心的民俗得不到正确解读;站在古文献角度,孔子、老子、庄子等脍炙人口的文化遗产不但得不到正确解释,反而会与西方固有的文化传统产生严重碰撞,出现连环误解。一门心思只会鹦鹉学舌说Chinese dragon是善的,只会被无情打脸。

享誉世界、畅销全球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已经明确表示,标准词目是long,这样做,既可以有效说明中国龙与相近动物的关系(与dragon,与nāga,与klu……),又可以充分尊重中华大地上古今多元文化的事实,不至于搞出印度的nāga来了中国变成dragon的天大笑话

外文出版社的母语水平、外语水平如此低劣,令人震惊。更叫人难以接受的是,外文出版社多处遮遮掩掩,造谣传谣:

——外文出版社造谣说「包括《牛津英语词典》在内的不少权威英语词典、百科全书把“Chinese dragon”作为标准词目收录,或在释义中加入了“龙”在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中的正面含义」实际上收录正面意义的权威英语词典只有三本大型辞书,其他的、一般人用的都没有。享誉世界、畅销全球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已经明确表示,标准词目是long,外文出版社为了私利,造谣抹黑,居心叵测。

——外文出版社一口断言「从语言文化层面上来看,不存在对和错之分」,并强调「是中国翻译协会中译英研讨会专家研讨后形成的共识」,请问中国翻译协会的专家,是穷得响叮当,都没有权威的汉语辞书,没有《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吗?!现在的网络这么发达,与「龙」相关的民俗是怎么回事,看不到吗?究竟是眼睛有问题,还是盲从盲信西方传教士片面、偏狭、不准确的东西呢?再者,为什么你的共识和享誉世界、畅销全球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不一样呢?

——外文出版社为了撇清自己正本清源的责任,语出惊人,暗示自己缺的是一台100年甚至200年的时光机,这种说法简直荒诞!dragon既然不能全面、准确描述中国的龙,那么就应该从自己做起,立即停止使用,而不是任其泛滥,甚至为之辩护、造谣传谣。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