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系列(13)——值得纪念的30年前空军大院子弟“惊蛰“聚会

    1994年3月2日,在新大陆食品公司研究所当电气主设的我,画了半天图纸,累了。于是给小学、中学的同学乔雪松打电话。

    她告诉我:3月6日”惊蛰“那天,一帮比我们小的孩子(事后知道有我家楼上的、54年的、管理局的杨广军……)发起组织曾经在育鸿、育鹏、育翔等小学学习过的空军子弟聚会。地点在空军大院营建礼堂。时间:上午9点开始。

    因为手头有一架“孔雀”135单反相机,所以在3月5日(周六)去东四买了4节“东芝”五号电池,为闪光灯提供电源。买了2卷“柯达”100彩色胶卷。一切准备就绪,就等6号赴会,见见那些少年时期结识的小朋友们了。

    3月6日,阴天。不到9点,就到了熟悉的营建礼堂。还是来得晚了点。礼堂里只剩下不到40%的空位子。打招呼、寒暄……人声鼎沸。会后统计,那天到了千余名校友。盛况空前。聚会获得了成功!

    育鸿小学65届的学生不到60人,那天到了20多位。班主任张燕华、贾福来和育鸿教导主任李锦华也来了。

    发现一个有意思的是事情——小时候的形象还在。虽然人长大了,但是表现出来的气质、形象、神态……基本没有变。是不是应了那句老话:“7岁看大,8岁看老”?

    像Z-HP还是那样楞头青似的,加一点点狡黠。

    老高在班上显得窝窝囊囊加上长大后的圆滑。

    陈XW和邢XX透露出高干子女那种安逸、富足生活的痕迹。

    王JY还是那样“疯”。

    邵YB仍然显得深沉,与同学交流不积极。令人难以琢磨。

    丁LL整个一个家庭主妇模样,显得朴实。

    姚Z还是那样憨厚,木衲,不善言辞。互动过程中,没少让大伙儿挤兑。他在小汤山航空博物馆当领导。当即拍板:他做东,4月17日,请大伙儿去他那里参观。

    G-SJ仍然给人一种滑头、属于“地出溜"的感觉。

    刘XP还是一付玩世不恭,没有正型的样子。

    老毕依然稳稳当当,保持着当年学校大队长的严肃劲儿。

    当然也有变化大的。吴ZQ的脸上依稀可见黑斑,皱纹也多了。虽然依然谈笑风生,但是掩盖不住苍老神态。

    恽XL则一改少年时乖巧模样,显得精干,火辣,语速极快。

    在大会最后一项议程给每个校友进行录像的进行中,情报部副部长潘斯福的孩子潘勇和潘瑜找到我。说他父亲在打听老爷子的消息。于是我把父亲的近况和联系方式告诉了他们。

    同样的故事,断绝了20多年音信的情报部副部长金泉的二女儿金燕燕找到了我。接下来就是一段理不清,斩不断的感情纠葛。

    而最大的收获是联系上了中纪委领导!

    “惊蛰 ”后一个多月,仲秋给我寄来一本《“惊蛰”聚会空军子弟通讯录》。在育鹏校友通讯录里,出现了中纪委办公室王LM的联系方式。这下可好了!当时,我正在为父亲每月只有50元生活费,不足以支撑老两口生存需要的问题四处反映却没有结果而发愁呐,于是赶紧与老王联系。

    老王是是创建中纪委的元老之一。时任中纪委办公室主任兼《党风与党纪》杂志主编。属于能跟老板们直接对话的重量级人物。他的父亲是空军少将。文革期间,在吴司令员的保护下,去了四川三线一个军工厂任一把手,躲过了冲击。因此老王很感激吴司令,也很同情空军这些受牵连的干部。埋怨我不早点找他……后来的结果:父亲在山东泰安享受司局级干部医疗待遇;生活费定格在每月4000元。

    1994年3月6日“惊蛰”,是个永远值得我怀念的日子!

500

1994年3月6日,育鸿65届部分毕业生”惊蛰“聚会 后拍照留念   

500

老王送给我的中纪委礼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