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的工会,严格来讲更像是一个自发性社团组织

西方国家的工会,严格来讲更像是一个自发性社团组织。

即工人群体自发性的组成一个社团组织,自愿加入,每月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较小比例的份额,交给工会,维系工会的日常开支,然后可以抱团在一起取暖,以及定期跟用工方进行博弈,比如进行涨薪谈判或者其他权利维护谈判等。

我之所以对这个比较了解,是因为当年在加拿大学习时,正好遇到学校助教工会罢工,搞得我们课也差点上不成,为此涨了见识。

当然,这个话题我以前聊过,老粉应该都看过。我只是因为看到有些粉丝,对他们的工会存在认知偏差,所以再赘述聊几句。

他们的工会,不是什么政府机构,也不是什么权威机构,属于民间组织。

通俗来讲,就是一帮员工聚集在一起,形成这样一个民间社团,推选几个硬茬或者找一些专业人士做代表,平时负责帮他们维权、谈判,遇到薪资谈判时,负责召集大家一起罢工。当然,是否决定罢工,不是工会决定的,而是由所有参与工会的人,一起投票决定的。

大家要记住,工会只是一个虚拟的机构,本质上啥也不是。

没有一个所谓的工会权威组织,可以替别人决定罢工或者其他重大事项,也没有一个所谓的工会权威领导人,可以拍板决定罢工或者其他重大事项。

大家在理解他们工会的时候,要跳出中国思维。

因为在中国思维下,我们会习惯性的脑补出一个权威机构,如同神一般的存在,永远站在正确的角度,帮大家决策重大事项。比如我们有些人经常会说,“国家”怎么说,“政府”怎么说,跟着“国家”走之类。

在西方的思维下,他们更倾向于个人。

因为“国家”是一个虚的概念,本质上没有“国家”这样一个神一般的存在。所以,西方的思维会更倾向于说,这个事情是谁说的,你说的,我说的,还是他说的?具体到底是谁。

具象到工会这件事情上后,更是如此。

因为工会是一个民间组织,啥也不是。没有工会这样一个神的存在,能够替别人决定事情。所有涉及劳资关系的重大事项,几乎都需要参与工会的人,派出代表或者全体讨论、投票决定。

而对于是否加入工会这件事来讲,也是完全自愿。可以加入,也可以不加入。当然,如果涉及重大事项,需要集体抱团博弈的话,如果你不加入,你会被那些加入的人指责。

因为你的行为,属于搭便车。

我那会儿认识一个中国学生,在学校读博士,平时兼职做助教。在那次罢工事件中,他没有加入工会,也没有参加罢工。有次跟他聊天,他说他收到了工会工作人员的邮件,警告他如果不加入工会参加罢工,以后会被工会拉黑,让他永远都参加不了,以后遇到需要维权的情况时,也不会得到工会人员帮助。

当然,他最终还是没有加入。

他跟我说,拉黑就拉黑吧,因为反正在那儿也不是常待。等以后读完博士后,便离开了,用不上工会。所以,最后别人几乎都罢工了,不能工作,也没了收入,但是他依然工作,打工挣钱很欢快。

他们这种制度的好处是,员工个体可以通过抱团取暖的方式,跟单位方进行博弈。有的时候,这种博弈的方式,非常直接和赤裸裸,可以让员工个体通过自己的博弈,获得最大程度的权利维护。

坏处是,在遇到极限博弈情形时,会造成生产经营的停顿。

比如,当参与工会的员工,通过集体投票方式表决,决定罢工的话,则相关生产经营活动会马上停止。由于市场经济的齿轮是一环接一环,这种停止,有时会影响上下游,造成社会中相当产业生产经营的停止。

我们那会儿遭遇罢工时,也差点受到影响。因为这些助教罢工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学校老师跟着罢工,或者准确来说,由于没了助教,很多老师没法继续上课。由于一些学生受到罢工影响,耽误了学业,罢工的人和因为罢工受到影响的人,在网上吵得相当厉害。

在某些论战中,有人把加拿大最高法院关于罢工权是否违宪的判例,都拿了出来。我也因此学到了不少东西。

当然,他们的这种工会制度,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工人群体数百年的斗争和反抗,逐渐争取来的。早先年的工会罢工活动,可能会被镇压。搞不好还会挨枪子。但经过一轮又一轮长期的斗争,慢慢的默认和承认了这种制度。

到现在为止,个人感觉,他们这种动辄罢工的方式,虽然对个体维权有帮助,但对他们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作用。因为动不动就不干了,然后导致上下游也都被迫停工,这样的情形,不可避免的会对社会经济活动带来负面效果。

我讲这些,不是想说他们的制度好或者不好。

每个制度都有它的双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我只是因为看到有人在上条微博的评论中,说西方国家的工会是为了帮助资本家更彻底的剥削工人而设,感觉偏差实在太大,所以才忍不住叨叨几句。

最后说几句。

我觉得通过一定的宣传方式,提升民族自信心,没有问题。但是,提升民族自信心的前提是,客观真实的去宣传,让大家了解世界,知道别人的长处和短处,并研究如何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而不是搞无脑黑,然后培养出相当数量的有些奇怪认知的群体。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