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供水安全系数高既源于历史也得益自祖国支援
澳门自来水公司前日举行传媒新春联欢午宴,公司执行董事关小冰在致辞时表示,去年随着年初恢复全面通关,访澳旅客节节上升,全年的供水量录得约百分之七的增长,达九千七百万立方米。相信随着经济增长,今年的供水量有望达至二零一九年逾一亿立方米的水平,年升百分之五点五。
传统上,各地政府和经济学家在分析及预测当地经济发展走向时,其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就是观察用电量的增减。其依据是,当各工厂开工充足时,用电量必然会有增加;而工厂开工不足时,用电量当然也就会减少。
由于曾经是澳门经济「四大支柱」的出口加工业,在工厂纷纷北迁后,用电量的多寡虽然仍然是观察澳门经济良窳的标志之一,但其所占比例已经大为降低,反而是供水量的增减,成为衡量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这是因为,在澳门尚未能完全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之前,旅游娱乐业仍然是澳门最主要的产业。正如关小冰所言,去年访澳旅客节节上升下,全年的供水量就录得约百分之七的增长;而访澳旅客量的增加,就必然会带动澳门经济的正向成长。
其实,澳门自来水公司还有一个值得「炫耀」的项目,就是供水安全系数较高。这并非是指「爆喉率」方面,而是指供水品质方面。内地的中国水网就曾称赞,澳门供水安全是内地供水企业参考的典范,但又无法复制。这是因为,澳门因其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等多重因素,水质标准体系也别具风格,既沿袭欧共体对水质的要求体系,也参考国内最新的饮用水评价标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取百家之长,形成一个带有澳门特色的供水标准。在水质监管检测方面,由自来水厂和政府共同合作,全澳拥有一百多个取样点,政府相关部门每天随即抽取取样点取水,涵盖出厂水、管道水、末梢水等,政府和企业两方在各自的水质检测中心进行化验,两边结果进行比对,如出现不同会立即查找原因,幷将检测数据在双方网站共同公布,每天检测、每天公布,一个透明有效的机制随之形成。
尤其是在法国资金入主澳门自来水公司之后,引进了欧盟的供水标准和制度,因而能够号称,澳门的自来水,从水龙头流出后,不用煮沸,也可以直接饮用。为此,自来水公司还专门在南湾花园八角亭图书馆附近,建置了一个西欧范式的喷水铜像,让市民和游客亲身体验「可以直接饮用」。在落成启用时,还搞了个隆重的仪式,后来果然引来一些市民和游客「试水质」。但在近年来,由于没有继续宣传,连最基本的介绍铭牌都没有设置,因而就被逐渐淡忘。白白地浪费了这个彰显澳门「一国两制」事业成功在水务领域的「展示品」。
不过,澳门自来水公司也有招来市民怨骂之处,那就是也成为「三星掘烂路大军」的重要成员,让本来就街道狭隘,车辆众多的澳门,更显「寸步难行」。除了了因为「破管爆喉」而不得不「被迫」掘路之外,似乎澳门自来水公司也适宜引进其母公司苏伊士环境集团的先进技术,尤其是比「供水安全系数」更高的安全管喉设备及安装技术,以减低「爆喉率」。
关小冰前日在致辞中还提到,历时九年建造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于去年九月竣工,流域应急补水的响应时间由十天缩短至三天,长远保障澳门的供水安全。而就在昨日,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通报,二零二三至二零二四年珠江枯水期「压咸补淡」应急水量调度工作顺利完成。该委去冬今春共组织实施四次「压咸补淡」应急补水调度,枯水期累计向澳门供水零点四二亿立方米,全面保障了澳门、珠海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供水安全。
「压咸补淡」是水利学领域的一个专业名词。其内涵是,利用水电站水库调节水量的功能来补充河口淡水流量,以压制咸潮,保障河口地区供水,这是人工御咸最有效的办法。即从上游河段调水,然后集中放水,形成淡水小洪峰压制咸潮,稀释咸水。由于汇入海洋的河流在枯水期流量较小,海水涨潮时会发生海水上溯现象。海水上溯受潮汐、入海淡水流量、水力坡降、地理位置、风向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海水上溯距离与上游淡水来量成反比。通过上游电站水库的调节,增加枯水期的上游淡水来量,能有效减小海水上溯距离。在冬春季,珠江三角洲地区受流域持续干旱、上游来水偏枯、流域工农业用水增加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海水上溯活动渐趋强烈。从二零零五年开始,在国家水利部的统一指挥下,珠江及其上游的水电站(如天生桥一级水电站、龙滩水电站)实施了多次枯水期水量调度,保障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供水安全。随后,又陆续兴建了大藤峡水库等设施,强化了对澳门原水供应的安全。
实际上,从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每年的冬春两季,西江口水位低降,海水倒灌,咸潮北上,导致澳门、珠海、中山等地人民吃水困难,严重威胁当地饮水安全,因而在中央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国家防总每年实施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以保障澳门等珠江三角洲地区供水安全。最初的实施办法,是从贵州省的天生桥、岩滩等水利枢纽向下游珠江三角洲地区应急调水,供珠江口的珠海(澳门)、中山等地紧急抽水作储备。而天生桥水库的水是用来发电的,「西电东送」则是贵州省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为GDP作出了近十个百分点的贡献。但在实施「压咸补淡」时,是将天生桥水库的存水未经产生发电效益就排泄出去,而且全属免费供应。而且还不能百分之一百地被澳门、珠海、中山抽到,大部份是白白地流出大海。何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即使是农民的灌溉用水,都是要收费的。但即使是在二零一零年贵州省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时,未有新的水源补进,将会影响发电的情况下,天生桥水库电站仍然仍然坚持「放水」。贵州省是当时是全国人均GDP最低的省级行政区域,而澳门特区则是全国人均GDP最高的省级行政区域,却在「压咸补淡」工程中,由最贫困的地区来无偿支援最富庶的地区。
而「放水」,在粤港澳的俗语中,就是「给钱」。试想,由经济发展最滞后,人民生活最困难的贵州,「放水」给全国生活最好的澳中珠,这就形成了一个「劫富济贫」的「反常」现象。这是甚么精神?这是贵州人民响应中央号召,支持澳门特区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爱国主义的体现。后来,在大藤峡水库等设施建成使用后,才减少了从天生桥水库直接进行「压咸补淡」作业。
所谓「隔离田车水,我亦得益」。中央对澳门特区进行「压咸补淡」,连带让也深受咸潮北侵之苦的珠海、中山受惠。这种「惠邻效应」,最早源自在改革开放初期,在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的统筹下,为了彻底解决澳门的供电问题,达成由澳门出资扩建乌石电厂,及建设高压输电线路的协议。结果,不但令澳门供电得到保障,不再发生此前频密停电的现象,而且也让刚从边防渔业县升格为地级市幷成立经济特区的珠海,得到充足的电力供应。
「饮水思源」,我们在享受到高品质的供水服务之下,应当感谢国家及内地尤其是贵州省的无私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