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由来、必要性和发展方向

有必要说一说,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其实是在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情况下被创造出来的。当中国从专制帝制的旧模式逐渐瓦解的时候,如何将国家作为一个近代政治主体保留下来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并没有类似于西方意义上的“近代国家”存在,我们的国家更多的是一种超大型利益集合体,借用张维为教授的观点--即“文明国家”。那么在历史转型期,西方处于明显优势的情况下,不进行西式近代国家模式转型,也就意味着灭亡,而其本质上其实就是构建“西式近代民族国家”这一模式。但我国历史上恰恰并没有民族这一概念,而是族群之一概念,两者并不相同,前者是一种近代化的统一国民概念,后者则是一种文明概念。而要想组织起一个可以对抗西式国家的国家组织与国家机器,那就必须将百姓“国民化”,那么极为重要的一步就是构建国民认同,也就必须构建“中华民族”这一近代民族概念。同时近代民族国家模式也带来了问题,就是所谓的“少数民族”概念。还是那句话,中国历史中只有族群没有民族,族群可以融合、消亡,但近代民族几乎不能够被融合、消亡,这就是我们构建民族国家带来的副作用,诞生了一大批所谓的“民族”,也就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近代民族问题。事实上,在建国之初进行民族成分划定时,可以讲其实我们是把几千个所谓的“民族”,压缩到了目前的56个,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是几千个族群构成的国家,按照西式民族概念,就是几千个民族,那国家还可能维持统一么?发展到现在,世界的主体还是民族国家,但我们可以看到,民族国家的概念在经历了600余年的历史后,在今天已经越来越显现出问题,出现了许多挑战这一模式的情况--比如俄乌问题,一定程度上就是民族还是族群的问题。在民族国家模式存在的情况下,加强民族统一性是必要的,否则56个民族,民族自决是不行的;但大汉族主义在民族国家形态下也行不通,这会激起少数民族的民族自决危机,引发国家动荡。但长远来看,构建一个有别于西式民族国家模式新型族群模式是必要的,也是有利于国家稳定的。

站务

全部专栏